二、2009年工作的總體要求和主要目標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六十週年,也是實施“十一五”規劃、謀劃“十二五”規劃的關鍵一年。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對於維護改革發展穩定大局,推進我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今年我省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形勢依然嚴峻,不確定因素較多。從宏觀經濟環境看,國際金融危機仍在擴散和蔓延,全球經濟衰退的風險在加大,我國經濟發展可能面臨更加困難的局面。從我省經濟發展特點看,産業結構偏重,産品技術層次不高,對資源能源的依賴較強,加上經濟週期性調整因素的作用,我們在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中遇到的困難會更多一些,挑戰會更大一些。我們必須切實增強危機感和緊迫感,從各方面做好應對嚴峻形勢的準備。
儘管存在困難,我們對做好今年的經濟社會工作仍然充滿信心。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面並沒有因為這場危機而改變,推動我省發展仍有許多有利條件和積極因素。我國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工業化、城鎮化加速推進,環渤海地區迅速崛起,京津冀地區已成為新的經濟增長極,我省的區位優勢正在加速轉化為發展優勢。中央集中出臺了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一系列重大措施,中央安排的投資和各地的大量投資,對我們這樣一個鋼鐵大省來説拉動作用會更大、更直接。經濟調整時期往往也蘊涵著發展的新機遇,在淘汰落後産能的同時,如果我們抓住機遇,加大符合産業政策的重大項目建設力度,加快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就能在下一輪發展中處於新的更高起點上。同時還要看到,經過多年來的努力,我省已具備一定的經濟實力,優勢産業和基礎設施明顯加強,曹妃甸新區、滄州渤海新區等新的增長點正在加速形成,一批新建成的先進製造業和高新技術産業項目將發揮效益,為經濟增長提供有力支撐。特別是通過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全省幹部群眾推動科學發展的思想更加統一,幹勁更加充足。只要我們堅定信心,凝聚力量,共同奮鬥,完全能夠變壓力為動力,化挑戰為機遇,奮發有為地做好今年的工作,保持我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立足擴大內需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加快發展方式轉變和結構調整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深化改革開放增強經濟社會發展活力和動力,加強區域統籌培育經濟發展新優勢,推進社會建設加快解決涉及群眾利益的難點熱點問題,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今年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生産總值比上年增長9%;全部財政收入按可比口徑增長1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7%;單位生産總值能耗下降5%,化學需氧量排放量減少5.5%,二氧化硫排放量減少5%;城鎮新增就業48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6%以內;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在4%左右;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1‰以內。這些目標力圖體現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的要求,力求實現速度與質量結構效益相統一、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相協調。這些目標有些是預期性和導向性的,有的是約束性的,都需要全省上下努力奮鬥去實現,而且要力爭完成得更好一些。
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必須牢牢把握“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惠民生”這條主線,做好保發展、保民生、保穩定、保中央決策部署落實的各項工作。在實踐中要遵循以下幾項原則:第一,堅持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作為經濟工作的首要任務。認真落實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著力解決影響制約經濟增長的突出矛盾和關鍵問題,加強薄弱環節,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努力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第二,堅持把擴大內需作為保增長的根本途徑。緊緊抓住國家擴大內需的有利時機,做到擴大投資規模和優化結構並舉,爭取和集中抓好一批重點項目。積極擴大消費需求特別是居民消費需求,把擴大消費與擴大就業、增加收入、發展服務業結合起來,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第三,堅持把加快發展方式轉變和結構調整作為保增長的主攻方向。調整産業結構和産品結構,大力推進企業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提高企業應變能力和競爭力,把實現保增長的目標建立在提高質量、優化結構、增加效益、降低消耗、保護環境的基礎上。第四,堅持把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提高對外開放水平作為保增長的強大動力。繼續深化各項改革,努力消除體制機制障礙,激發發展活力。拓展對內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進一步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第五,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保增長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加強以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切實解決涉及群眾利益的熱點難點問題,集中財力加快辦好經濟社會發展急需、人民群眾熱切期盼的大事實事,把擴大投資的民生工程辦成群眾真正得到實惠的民心工程,使發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廣大人民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