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加快推進産業結構調整
調整優化産業結構是我省經濟發展的重要任務,也是實現節能減排目標的根本途徑。要抓住當前結構調整的有利時機,促進三次産業協調發展,加快建設符合河北實際的現代産業體系,不斷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水平,推動我省經濟結構調整取得實質性成果。
第一,大力發展服務業。加快發展現代物流、信息服務、金融保險、研發設計、服務外包等生産性服務業,促進現代服務業與製造業互動發展。積極發展社區服務、商貿流通和社會養老等面向民生的生活性服務業,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消費需求。大力發展旅遊業,培育壯大旅遊龍頭企業,完善旅遊基礎設施,打造精品旅遊景區和線路。實施環京津休閒旅遊産業帶發展規劃,搭建環京津旅遊數字化信息服務平臺,重點建設白洋淀溫泉休閒聚集區、秦皇島-樂亭濱海度假帶等七大産業聚集區,促進休閒旅遊、娛樂産業轉型升級。結合三年大變樣工作,加快“退二進三”步伐,城鎮黃金地段優先用於發展服務業。支持服務業重點項目、産業園區和産業集群配套服務體系建設。通過服務業的快速發展,改變我省服務業嚴重滯後的局面。
第二,積極培育新的支柱産業。要把發展裝備製造業作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産業結構調整的重點,加強規劃和政策引導,延伸鋼鐵産業鏈,重點培育壯大10大産業基地和12個産業園區,做大龍頭企業,培育造就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名牌整機産品,推進協力配套産業和集群發展,力爭用5年左右的時間使裝備製造業成為繼鋼鐵産業之後的我省又一個支柱産業。繼續推進鋼鐵産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做大做強鋼鐵工業龍頭企業,提高産業層次和集中度,進一步提高鋼鐵工業的質量效益。發展壯大石油化工業,加快形成規模合理、技術先進、上下游産品關聯配套的石油化工産業體系。大力發展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材料等高新技術産業,重點抓好通信設備及數字整機等10大專項工程建設,推進投資超10億元的22個信息産業重大項目建設。加快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等新能源開發,推動相關設備製造,努力把新能源打造成我省産業發展的新優勢。加大食品、醫藥、建築建材、紡織服裝等傳統産業的改組改造力度,提高産業層次,積極培育知名企業和知名品牌。
第三,加強産業聚集區建設。進一步完善優先配置土地資源、提供投融資服務、建立考核評價制度等方面政策措施,大力支持已經確定規劃建設的32個産業基礎條件和發展前景較好的聚集區加快發展,強化基礎産業和基礎設施建設,優先支持發展裝備製造業、現代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産業,加快推進軟體産業、衛星導航等産業園區建設,培育壯大一批對經濟社會發展有重要引領作用的特色産業集群,推動企業“退城進郊”。各地要堅持從實際出發,把産業聚集區建設作為發展區域特色經濟的重要舉措,落實完善政策,加快建設進度,加強基礎配套建設,推動産業集聚集約發展。
第四,加快自主創新和産業升級。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與産業結構優化升級結合起來,抓好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攻關,實施高新技術産業化工程和科技創新示範工程,為我省産業結構優化升級提供技術支撐。加快建立以市場為導向的科技創新、技術轉移機制,集中支持重點企業加快技術創新。重點抓好200家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130家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個産學研技術創新聯盟“三大平臺”建設,組織實施唐山高速動車組系統集成創新及産業化等30項重大科技創新項目。開展創新型企業試點工作,引導和支持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培育100傢具有較強自主創新能力和競爭力的創新型企業。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大力培養和引進高層次專業人才,為自主創新提供智力支持。加強知識産權保護,制定貫徹國家《知識産權戰略綱要》實施意見。鼓勵企業加大技術改造力度,積極爭取國家技改資金支持,拉動社會資本投入,促進産業結構升級。
第五,打好節能減排攻堅戰。引導企業增優汰劣,上大壓小,加快鋼鐵、電力、建材、焦炭、造紙等重點耗能污染行業淘汰落後産能的步伐,用先進産能替代落後産能。突出抓好重點區域、重點行業的節能減排,深入開展“雙三十”節能減排示範工程,加強對單位生産總值能耗高於全省平均水平設區市的督導檢查。對一般制漿造紙企業實行全行業退出,對未完成節能減排目標、超過排放總量、能耗增量控制指標的地區或企業,高於當地單位生産總值能耗水平和增加相應污染物排放總量的項目一律不再批新建。繼續實施“雙百企業”節能工程,對726家重點排污企業,實行污染排放自動在線監控。所有燃煤機組要安裝脫硫裝置並正常運行。對省內七大水系實施跨界斷面水質與財政挂鉤的生態補償機制,在重點行業實行差別電價、階梯水價,完善節能減排與用地指標、財政補貼等相挂鉤的機制。強化目標考核,對逾期未完成節能減排工作目標任務的地方和企業,嚴格執行問責制和“一票否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