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城市功能日漸完善
(一)城市道路交通四通八達
解放前,城市道路設施是極其落後的,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公共電車、汽車比較少見,1949年設有公共交通設施的城市僅有27個,擁有公共汽(電)車2299輛,全年客運總量5.08億人次。當時的道路建設也十分落後,全國城市道路長度只有1.1萬公里,面積8431.6萬平方米,且路面狹窄,質量差,沒有排水設施。“無風三尺土,有雨一街泥”是舊中國城市道路狀況的真實寫照,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很多不便。
新中國成立後,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城鎮居民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這種格局發生了變化。一是城市居民出行的交通方式選擇多元化,更多的自行車“騎手”變成了私家車的“車手”,公交、地鐵、城鐵、出租車極大方便了城市居民的日常出行。2008年我國城鎮居民家庭每百戶家庭擁有家用汽車8.83輛,2008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不包括市轄縣)擁有出租車82萬輛。二是城市交通設施進一步改善。路網建設、公交發展加快,城市交通基礎設施得到較大改善,建成了城市主幹道、次幹道、慢車道、人行道、城市環行線和立交橋等現代化道路交通網絡體系,城市交通功能得到迅速提升。2008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道路面積達338795.3萬平方米,比1949年增加335540萬平方米。隨著公交優先發展戰略大力實施,已有230多個城市開闢了公交專用道(路),總長度2357公里。北京西直門、東直門、上海南站、深圳羅湖等一批綜合交通樞紐建成投入使用。現在大都市的道路可謂是生機勃勃,人群涌動,車流穿梭。交通工具也花樣繁多,公交路線增多、設施改善,不僅有普通公交車,還有較為先進的豪華大巴、雙層巴士,車內還安裝了空調、移動電視。出租車招手即是,地鐵、輕軌等新型交通工具出現。人們在繁忙的工作中發現出行的來回行程已縮短,道路也變得越來越通暢,2008年末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不包括市轄縣)實有公共汽(電)車營運車輛31.5萬輛。公交客運總量達559.3億人次。分別比1949年增長150倍和97倍。
(二)郵電通信迅速便捷
解放初期,人們通訊方式只有手搖電話、電報、寄信等。建國後,尤其是改革開放以後,郵電通訊業作為信息産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已廣泛地進入中國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成為我國國民經濟基礎産業中發展最快的産業之一。傳統的寄信、發電報和電傳方式,正被E-mail、手機等現代通信手段代替,人際溝通和信息交流變得更快捷、有效。過去,一封信跨越太平洋寄達美國要1個月時間,而今電子郵件只需要幾秒鐘。“網絡生活”不再神秘,“上網”不再是一種時髦,而是市民生活、工作的現實需要。電子商務、電子銀行、電子貨幣、網絡學校等日益普及,網上訂票、購物、諮詢等服務項目無所不能,極大方便了市民生活。
2008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包括市轄縣)郵電業務收入10863億元,郵(政)電局(所)數達5.1萬處。比1985年增長3.9倍,家用電話、移動電話、IP電話業務發展突飛猛進。城市每百戶擁有固定電話數從1949年的不到1部增加至2008年82部;移動通信網絡已經覆蓋了全國絕大多數的市(縣),在城市等重點地區基本實現了全覆蓋,在主要交通幹線和旅遊風景區也基本實現了無縫覆蓋,室內覆蓋也有了明顯的改善,大中城市都基本建立了完善的室內覆蓋系統。中國移動公司在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通了漫遊服務,網絡無線接通率達到99%以上,短信接通率也超過了98.5%,GPRS城市覆蓋率達到了100%。2008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不包括市轄縣)移動電話用戶已達38657萬戶,城市每百戶擁有移動電話機數達172部,國際互聯網用戶達7386萬戶。
(三)城市環境更加優美
解放前,城市建設十分落後,1949年全國只有72個城鎮建有自來水廠,供水管道6589公里,綜合生産能力240.6萬立方米/日;全國只有103個城市有排水設施,排水管道長度6035公里;污水處理廠僅有4座,日處理能力4萬噸;全國有供氣設施的城市9個,年供氣總量最高水平為3970萬立方米,用氣人口26.8萬人;供水、供電、供氣及排水、排污、垃圾處理設施的匱乏,造成城市市容面貌破爛不堪,街道污水橫流、蚊蟲肆虐,臟亂差狀況相當普遍,惡劣的衛生環境嚴重威脅著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建國後,黨和政府提高對城市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視程度,多數城市建立起了“城市政府領導,各部門分工負責,環保部門統一監督管理,公眾積極參與”的工作機制,加大了城市環境衛生整治和各類污染控制的力度,加快了城市生活污水、生活垃圾集中處理等環保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和進度,建成了一大批與城市生産和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供排水、煤氣熱力、公共綠化、環境衛生和城市防災等設施,治理改造了北京的龍須溝、上海的肇家浜、南京的秦淮河、天津的墻子河等排水泄水工程,極大地改善了城市居民的工作和生活居住環境,改變了舊中國城市貧窮落後的面貌,城市環境管理與綜合整治工作總體上取得了較大的進展。2008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不包括市轄縣)供水總量達429.3億噸,其中生活用量144.4億噸,用水人口28336萬人。2008年末全國共有城市污水處理廠883座,污水日處理能力8106萬立方米/日,城市污水年處理總量達227億立方米,城市污水處理率70.2%;排水管道長度31.5萬公里,公共廁所11.5萬座,市容環衛專用車輛7.6萬輛。《2008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表明,2008年全國519個報告了空氣質量數據的城市中,達到一級標準的城市21個、二級標準的城市378個、三級標準的城市113個、劣于三級的7個。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的達標比例為71.6%,縣級城市達標比例為85.6%。
發展綠色經濟、倡導綠色文明、推廣綠色生活方式、營造綠色城市環境已成為每個城市發展的首要選擇。2008年末我國城市擁有園林綠地面積174.7萬公頃,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由1949年的2.9%提高到37.4%。從1997年到2006年,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根據“社會文明昌盛,經濟快速健康發展,環境質量良好,資源合理利用,生態良性循環,城市優美潔靜,基礎設施健全,生活舒適便捷”的標準,先後命名了67個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和5個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區及6個生態城市,13個城市獲國家環保總局頒發的中國人居環境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