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12日上午10時,國家林業局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我國向澳大利亞提供一對大熊貓的遴選工作及2007中國國際林業産業博覽會的籌備等情況。國家林業局新聞發言人、新聞辦公室主任曹清堯主持發佈會併發布中國政府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等情況。
[曹清堯]:三、中國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提議建立“亞太森林恢復與可持續管理網絡”:
在本屆APEC會議上,胡主席提出建立亞太區域森林恢復和可持續管理網絡的倡議,得到澳大利亞、美國、日本、印尼、墨西哥、菲律賓、文萊、新加坡等國家當即的積極回應和大力的支持。所以,這個倡議完全符合APEC成員國的意願。
中國政府對氣候變化問題高度重視,在不久前出臺的《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中,已經把發展和保護森林作為我國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措施之一。我們認為,就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問題,減少毀林確實對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非常重要,中國政府也積極參與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下有關毀林議題的談判。但從亞太地區來看,我們還必須看到這樣一個現實:亞太區域面積佔全球四分之一,這裡還有大量的宜林地尚未得到恢復;亞太地區是當前世界增長經濟的重要動力,其經濟增長也帶來了木材需求的增長,這是不能回避的發展現實;而就導致發展中國家毀林的原因來看,很大程度上是由於那些依靠森林或生活在森林附近地區的人們仍然十分貧困。亞太地區實踐也表明,森林在推進亞太地區貧困社區發展和脫貧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通過有效地促進森林恢復和開展可持續森林管理,提高森林生産力和生態功能,將不但有助於增加森林碳匯,減少不合理的森林管理導致的排放,而且對緩解全球氣候變暖産生積極貢獻。同時,通過積極開展森林恢復和可持續管理,還有助於緩解對天然林資源的壓力,有助於促進生物多樣性保護、有助於為亞太地區貧困人群創造新就業和增加收入的機會,促進該地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加快該地區脫貧進程,併為實現聯合國確立的千年發展目標做出積極貢獻。因此,中國政府認為,就發揮森林在應對氣候變化的作用而言,我們應該採取更加主動的措施,即通過積極擴大森林資源,按照可持續理論原則,科學經營管理好森林,這將會為本地區乃至全球帶來多重效益。
中國政府長期以來十分重視發展和保護森林,中國政府在過去的造林努力所取得的成果已經得到了國際社會的積極評價。聯合國糧農組織發佈的2005全球森林評估報告中指出:在全球森林資源繼續呈減少趨勢的情況下,亞太地區森林面積出現了凈增長,其中中國森林資源增長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其它地區的森林高採伐率。在當前和今後相當長的時期內,發展和保護森林也將始終是中國政府改進生態環境、增加木材供給、推進農村發展、促進脫貧的重要手段之一。
中方倡議,該網絡的主要內容包括四個方面,一是搭建亞太經合組織成員在森林恢復和可持續管理方面的信息交流平臺,二是增強成員的森林恢復和可持續經營能力,三是形成技術支撐,四是加強林業領域的合作。
該網絡的功能主要有四點:
一是有助於推動信息共享。該網絡將通過建立共享數據庫,傳播森林可持續恢復和經營方面的技術和經驗。
二是促進協調配合。該網絡將推進試點,主要著眼于對現存技術規範,如森林可持續恢復和經營的標準和指標進行試驗示範;並通過該網絡,促進在可持續森林恢復和經營中,充分綜合市場機制和當地社區,進一步促進政府、私人企業和社區建立有效夥伴合作關係。
三是提供政策建議。通過該網絡徵求專家和利益相關者對可持續森林恢復和經營技術和政策的意見,通過開展對現有森林恢復和經營的評估活動,推進可持續森林恢復和經營工作。
四是增強能力建設。該網絡圍繞可持續森林恢復和經營的技術和政策方面,包括對人工林和次生林的經營管理等,舉辦相關研討會和培訓活動。篩選並推廣良好做法,以幫助各成員就可持續森林恢復和經營領域形成全面綜合的實施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