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國務院新聞辦就《新時代的中國網絡法治建設》白皮書舉行發佈會

2023-03-16 21:55 來源: 新聞辦網站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國新辦于3月16日發佈《新時代的中國網絡法治建設》白皮書,並於當日上午10時舉行新聞發佈會,請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副主任曹淑敏、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網絡法治局局長李長喜、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經濟法室主任岳仲明、司法部普法與依法治理局局長王曉光出席,介紹白皮書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圖為新聞發佈會現場。(趙一帆 攝)

國務院新聞辦新聞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 邢慧娜: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歡迎出席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佈會。今天國務院新聞辦發佈《新時代的中國網絡法治建設》白皮書,同時舉行新聞發佈會,向大家介紹和解讀白皮書的主要內容。白皮書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緊緊圍繞習近平法治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建設網絡強國的一系列重要論述,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網絡立法、網絡執法、網絡司法、網絡普法、網絡法治教育一體推進,網絡法治建設取得積極進展,互聯網法治化水平顯著提升,介紹中國積極開展網絡法治國際交流合作,為全球互聯網治理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圖為國務院新聞辦新聞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邢慧娜。(劉健 攝)

白皮書由前言、正文和結束語三部分組成,約1.8萬字。其中,正文分為6章:1.堅定不移走依法治網之路;2.夯實網絡空間法制基礎;3.保障網絡空間規範有序;4.捍衛網絡空間公平正義;5.提升全社會網絡法治意識和素養;6.加強網絡法治國際交流合作。

白皮書以中、英、法、俄、德、西、阿、日等8個語種發佈,由人民出版社、外文出版社分別出版,在全國新華書店發行。

為了幫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白皮書的內容,我們邀請到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副主任曹淑敏女士介紹有關情況,並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出席今天發佈會的還有: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經濟法室主任岳仲明先生,司法部普法與依法治理局局長王曉光先生,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網絡法治局局長李長喜先生。

下面,先請曹淑敏女士介紹有關情況。

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副主任 曹淑敏:

女士們、先生們、媒體朋友們,大家上午好!非常高興出席今天的新聞發佈會,向大家發佈《新時代的中國網絡法治建設》,這也是中國第一部關於網絡法治建設的白皮書。


圖為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副主任曹淑敏。(徐想 攝)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網絡法治建設,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中國堅定不移走依法治網之路,網絡法治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白皮書系統總結了1994年中國全功能接入國際互聯網以來,特別是新時代以來網絡法治建設理念和實踐,為全球互聯網治理提供了中國方案、貢獻了中國智慧。下面,我從三個方面向大家介紹一下白皮書的主要內容。

第一,新時代中國網絡法治建設的理念。

一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體現人民利益、反映人民願望、維護人民權益、增進人民福祉落實到網絡法治建設各方面,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二是堅持促進互聯網發展。依法治網的本質是為互聯網健康有序發展提供保障,我們將依法治網作為基礎性手段,推動互聯網在法治軌道上不斷創新發展。

三是堅持立足國情。立足中國互聯網發展實踐,處理好發展和安全、自由和秩序、開放和自主、管理和服務的關係,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制約互聯網發展的問題。

四是堅持創新引領。聚焦新時代網絡法治建設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加快推進網絡法治理念、內容、方式等全方位創新,全面提升互聯網治理效能。

五是堅持開放合作。積極參與網絡空間國際規則制定和網絡法治國際交流合作,廣泛借鑒各國先進經驗,形成既有中國特色又符合國際通行做法的互聯網治理模式。

第二,新時代中國法治建設實踐成效。

一是網絡立法加速推進。1994年以來,制定出臺網絡領域立法140余部,基本形成了以憲法為根本、以法律、法規和規章為依託,以傳統立法為基礎,以網絡專門立法為主幹的網絡法律體系,網絡立法的“四梁八柱”基本構建。

二是網絡執法持續強化。全面整治違法收集使用個人信息、網絡侵權盜版行為,開展平臺經濟領域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執法,開展“清朗”系列專項行動,加快建立健全網絡綜合治理體系,推動網絡生態持續向好。

三是網絡司法深入開展。完善網絡司法規則,創設互聯網法院,推進數字檢察工作。依法打擊網絡違法犯罪,加大未成年人網絡權益等司法保護力度,保障人民群眾網絡權益。

四是網絡普法創新實施。拓展“互聯網+普法”新模式,積極運用網絡媒體開展普法活動,網民法治素養和法治觀念明顯增強。

第三,中國積極開展網絡法治國際交流合作。

一是積極參與規則建設。堅定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支持各國平等參與網絡國際治理,參與制定區域性網絡治理規則。

二是廣泛開展交流合作。加強在打擊網絡恐怖主義等方面執法司法合作。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等機構加強合作,攜手保護未成年人網絡權益。

三是努力搭建對話平臺。積極通過世界互聯網大會等搭建交流平臺,為各國在網絡法治領域增進了解、促進互信發揮積極作用。

黨的二十大對網絡強國、法治中國建設作出新部署,中國願同國際社會一道踐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共同推動全球互聯網治理法治化進程,讓數字文明發展成果更好造福各國人民。

下面,我非常願意和相關部門的同事一道回答大家的問題。

邢慧娜:

謝謝!請大家提問,提問前請通報一下所在的新聞機構。

法治日報記者:

白皮書全面總結了我國全功能接入國際互聯網以來,特別是進入新時代以來,網絡法治建設的理念和實踐,為全球互聯網治理提供了中國方案,貢獻了中國智慧。請問,發佈《新時代的中國網絡法治建設》白皮書的主要考慮是什麼?謝謝。

曹淑敏:

謝謝您,這個問題由我來回答。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領導全面依法治國和建設網絡強國的偉大實踐中,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形成了習近平法治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網絡強國的重要思想,指引我國依法治網深入推進。中國特色網絡法治體系不斷完善,網絡立法、網絡執法、網絡司法、網絡普法一體推進,網絡法治國際交流合作深入開展,新時代網絡法治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走出了一條既符合國際通行做法、又有中國特色的依法治網之路。

發佈《新時代的中國網絡法治建設》白皮書,有利於國際國內全面了解中國網絡法治建設的情況。謝謝。

封面新聞記者:

我們知道,新時代十年來,我國不斷推進法治中國建設,在互聯網等新興領域立法也逐步完善。請問,這些年在法律制定方面主要取得了哪些進展,發揮了什麼樣的作用?謝謝。


圖為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經濟法室主任岳仲明。(徐想 攝)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經濟法室主任 岳仲明:

謝謝記者關注網絡立法的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落實黨中央關於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的決策部署,積極推進網絡立法工作,不斷完善相關法律制度規範,初步形成了相對完備的網絡法律體系,網絡立法取得了顯著成就,為推動互聯網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法律保障。這十年來,先後制定了五部專門法律。

一是2016年制定《網絡安全法》,落實網絡實名制,確立了維護網絡産品和服務安全、網絡運行安全、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等制度措施,保障網絡和信息安全。

二是2018年制定《電子商務法》,全面規範電子商務經營行為,明確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和平臺內經營者責任,維護公平市場競爭秩序,加強消費者權益和知識産權保護。

三是2021年制定《數據安全法》,這部法律針對數據安全存在的風險隱患、建立完善數據分類分級管理、風險監測預警與應急處理、數據安全審查制度。同時,支持促進數據安全與發展、推動政務數據開放利用,提升國家數據安全保障能力,促進數據依法合理有效利用。

四是2021年制定《個人信息保護法》,聚焦人民群眾的關切,在有關法律的基礎上進一步細化、完善個人信息保護應遵循原則和個人信息處理規則,明確個人信息處理活動中的權利義務邊界,健全個人信息保護工作體制機制,切實維護公民個人信息權益。

五是2022年制定《反電信網絡詐騙法》,這部法律全面構建電信、金融、互聯網等行業的綜合治理制度,是一部專門為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活動的法律,是一部“小切口”法律,為預防、遏制和懲治電信網絡詐騙活動提供了法律支撐。

除以上講到的五部專門法律以外,全國人大常委會還持續推進傳統法律規範向網絡領域延伸。近年來,陸續修改了一些法律,包括《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食品安全法》、《廣告法》、《未成年人保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反壟斷法》等法律。針對網絡交易的消費者權益保護、網絡平臺的食品安全責任、互聯網廣告、未成年人網絡保護、互聯網領域的不正當競爭和壟斷等,完善了相關制度規範。同時,通過編纂《民法典》、制定《刑法修正案》,對網絡新業態下的民事權利保護、打擊新型網絡犯罪等作出專門規定。謝謝。

紅星新聞記者:

我的問題是,今年全國兩會有多位代表委員建議制定反網絡暴力專門法律。去年年底,中央網信辦印發了《關於切實加強網絡暴力治理的通知》。請問,相關部門對遏制網絡暴力將採取哪些措施?謝謝。

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網絡法治局局長 李長喜:

這個問題提得很好。近期,網絡暴力案事件引發了社會廣泛重視。有關部門高度重視,積極開展網絡暴力打擊整治工作。去年11月,國家網信辦制定出臺了《關於切實加強網絡暴力治理的通知》,各重點網站平臺認真落實要求,建立健全網絡暴力防治機制,攔截清理涉網絡暴力信息2875萬條,提示網民文明發帖165萬次,向2.8萬名用戶發送一鍵防護提醒,從嚴懲處施暴者賬號2.2萬個,有效防範熱點事件網絡暴力風險。近日,網信部門又指導多家重點平臺集中發佈防網暴指南手冊,從風險提示、一鍵防護、私信保護、舉報投訴等多個維度,幫助網民快速有效防範網暴侵害。後續,網信部門將持續督促網站平臺切實履行網暴治理主體責任,定期發佈網暴防治情況,及時曝光典型案例,堅決維護廣大網民的合法權益。


圖為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網絡法治局局長李長喜。(徐想 攝)

我們也注意到,剛剛結束的兩會,代表委員就整治網絡暴力、營造良好網絡生態提出建議提案,多位代表委員強烈呼籲加快出臺網絡暴力針對性立法,這些建議都很有意義。我們進行了認真研究,從當前的情況看,相關立法如《民法典》、《刑法》、《治安管理處罰法》等綜合立法,《未成年人保護法》、《婦女權益保障法》、《英雄烈士保護法》等專門立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誹謗、侵犯個人信息、侵害人身權益等相關司法解釋中,都對網絡暴力作了相關規定。但現有的法律法規仍存在針對性不強、銜接不暢、效力不高等問題,制度實施效果與人民群眾的期待還有一定的差距。

下一步,我們將從網絡暴力信息治理角度,進一步加大建章立制的力度,及時出臺相關部門規章,並積極會同有關部門開展研究,推動制定更加完善的法律制度,強化對當事人的保護救濟,及時回應廣大人民群眾的意見呼聲。謝謝。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記者:

我的問題是,中國全功能接入國際互聯網還不到30年時間,但是在網絡法治方面已經取得了一些成就。請問,這是如何做到的,能否分享一些經驗?謝謝。

曹淑敏:

謝謝您的提問。中國網絡法治工作是在實踐中發展,在繼承中創新,積累了一系列的寶貴的經驗,體現在以下六個方面。

一是堅持黨對網絡法治工作的全面領導。落實黨管互聯網要求,把黨的領導貫穿到依法治網全過程、各方面,確保網絡法治工作始終沿著正確的政治方向前進。

二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法治思想。網絡法治與10億多網民直接相聯,與14億多人民群眾息息相關。我們持續開展“凈網”、“清朗”、“護苗”等系列專項行動,加大對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網絡淫穢色情、網絡謠言、網絡暴力、電信網絡詐騙、算法濫用、未成年人沉迷網絡遊戲等突出問題的治理力度,為人民群眾營造安全、公平、健康、文明、清朗的網絡空間。

三是堅持走中國特色網絡法治之路。立足中國互聯網發展實踐,出臺了《網絡安全法》、《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電子商務法》、《反電信網絡詐騙法》等基礎性、綜合性、全局性法律,著力健全數字經濟法治規則、建立網絡權益保障法律制度,劃定網絡安全法律紅線、完善網絡生態治理規範,促進各方面制度更加系統、成熟、定型。

四是堅持把握網絡法治工作規律。統籌好發展和安全、自由和秩序、開放和自主、管理和服務的關係,堅持依法治網和以德潤網相統一、規範發展和鼓勵支持相協調、國內法治和涉外法治相銜接,以高質量法治建設助推互聯網創新發展。目前,中國的網民規模已經達到10.67億。從2012年到2021年,中國數字經濟年複合增速達15.9%。可以説,數字經濟已經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之一。移動物聯網發展已經實現了“物超人”,就是物聯網連接數超過了人聯網數量,建成全球規模最大、技術領先的光纖寬帶和5G網絡,形成全球規模最大、應用廣泛、創新活躍、生機勃勃的網絡社會。

五是堅持推進網絡法治工作創新。加快推進法治理念、內容、手段等全方位創新。完善和創新新技術新領域規則,建立深度合成、算法推薦法律規則,運用網絡信息技術賦能傳統司法,拓展“互聯網+普法”新模式,打通普法與群眾之間的“最後一公里”。

六是堅持凝聚網絡法治工作合力。堅持全國一盤棋,充分發揮多部門、地方、企業、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協調推進網絡內容建設與管理,網絡安全和信息化等各領域法治工作,讓互聯網在法治軌道上健康運行。

以上這些寶貴經驗是新時代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推進網絡強國建設的重要保障,必須長期堅持並不斷地豐富、完善、發展。謝謝。

南方都市報記者:

互聯網日益成為人民群眾學習、工作、生活的新空間,也逐漸成為普法的新渠道、新手段,網絡法治宣傳教育是依法治網的長期基礎性工作,請問,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網絡普法上作了哪些工作?


圖為司法部普法與依法治理局局長王曉光。(徐想 攝)

司法部普法與依法治理局局長 王曉光:

感謝您對網絡普法工作的關注。黨的十八大以來,司法部、全國普法辦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網絡強國的重要思想,把網絡法治宣傳教育作為依法治網的長期基礎性工作,組織、指導、推動各地各部門充分運用互聯網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提升全社會網絡法治意識和素養。這裡,我用“制度、平臺、産品、活動”四個關鍵詞來作一介紹。

第一,在制度方面,網絡普法的制度設計日益完善。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加強新媒體新技術在普法中的運用”。全國“七五”普法規劃強調推進“互聯網+法治宣傳”行動,“八五”普法規劃強調以互聯網思維和全媒體視角深耕智慧普法。

第二,在平臺方面,許多網絡平臺和媒體的公益普法功能日益突出。比如學習強國、人民網、新華網、法治網等都開闢了法治專欄,司法部強化全國智慧普法平臺功能,推動與中國庭審公開網、中國裁判文書網等網絡平臺的信息共享。目前,全國建立以普法為主要任務的微博、微信公眾號、客戶端、視頻號等已超過3萬個。“中國普法”微信公眾號2022年總閱讀量6.67億,目前訂閱用戶已突破3000萬。

第三,在産品方面,網絡普法産品的供給日益豐富。結合不同群體普法需求,運用圖解、動漫、短視頻、網絡直播、網絡音樂等多種形式創作大量網絡普法産品,通過微博客、公眾賬號等多種渠道向公眾提供法律知識,解讀法律法規,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

第四,在活動方面,線上普法和線下普法日益融合。在全國憲法宣傳周、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民法典宣傳月等重要時間節點,各地各部門都開展了豐富多樣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普法活動。中央網信辦積極落實“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組織開展了一系列網絡普法活動,特別是圍繞利用網絡傳播違法和不良信息、侵害個人信息權益、電信網絡詐騙、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等人民群眾關心關注的問題,開展以案釋法,促進了網絡空間的依法治理。

網絡普法促進了法律知識的到達率、普及率、知曉率顯著提升,權利與義務、個人自由與社會責任相統一的法治觀念不斷深入人心,尊法守法學法用法日益成為網絡空間廣泛共識和基本準則。謝謝。

人民網記者:

白皮書中提到,網絡立法的“四梁八柱”基本構建,豐富和完善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請問,新時代的網絡立法有哪些特點?未來還將如何推進和完善?謝謝。

李長喜:

這個問題提得很好。網絡法治建設重要的一方面就是立法工作。中國網絡立法的“四梁八柱”基本構建,制定了《電子商務法》、《電子簽名法》、《網絡安全法》、《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等基礎性、綜合性、全局性法律,基本形成了富有中國特色的網絡法律體系,呈現出以下三個特點。

一是網絡立法的位階逐步提高。早期的網絡立法主要以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為主,包括《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電信和互聯網用戶個人信息保護規定》等,如今的《網絡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等法律的陸續出臺,使得立法的基礎性、全局性效果不斷增強。

二是網絡立法重視科學民主的立法過程。網絡給立法帶來的技術性強、發展速度快、涉及範圍廣、調整對象複雜、問題新穎多變等多重挑戰,只有堅持科學立法、民主立法,才能精準解決網絡發展帶來的問題。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及有關部門,在網絡立法起草過程中,就將草案向社會公開,並通過座談會、論證會等方式聽取多方面意見,真正實現以良法促進發展、保障善治。

三是網絡立法具有開創性和引導性。中國高度重視網絡立法的前瞻性,持續針對新問題新挑戰探索研究相關立法,網絡立法緊跟技術發展和現實需求,如《數據安全法》實現了我國數據安全治理法律從無到有的“突破”。在分類分級、重要數據保護、數據安全審查等重要方面作出頂層制度設計。同時,作為全球首部專門的數據安全立法,也為其他國家和地區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把網絡立法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落實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全面依法治國”“加強重點領域、新興領域、涉外領域立法”的戰略部署,堅持促進發展和監管規範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持續推進網絡立法體系化建設,進一步完善數據、平臺、技術等方面的立法工作。謝謝。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廣記者:

剛才岳仲明主任提到,在去年的時候制定了《反電信網絡詐騙法》,想進一步追問制定這部法是什麼考慮,這部法對於打擊電信網絡詐騙具體規定了哪些措施?謝謝。

岳仲明:

謝謝你的問題。電信網絡詐騙活動一度以來很猖獗,老百姓很痛恨,去年制定的反電信網絡詐騙法堅持問題導向、結果導向和精準防治,強化系統觀念、注重源頭治理、綜合治理,對電信網絡詐騙發生的人員鏈、信息鏈、技術鏈、資金鏈等進行全鏈條綜合管理,主要的制度和措施包括以下五個方面。

一是夯實各方面責任。對各部門、各單位,還有各個環節的責任作了明確規定,對不履行職責的行為要追究嚴格的法律責任。

二是加大懲治力度。構築對電信網絡詐騙的違法犯罪分子的全面懲治防範措施,打擊各類涉詐的黑灰色産業。

三是強化行業治理。對各鏈條、各環節反映的突出問題作出相應的制度規定,堵塞漏洞、建章立制,對不履行行業治理義務也規定了相應的責任和處罰。

四是加大反制技術建設。推動風險信息的共享,對打擊遏制違法犯罪活動提供技術支撐。

五是堅持齊抓共管、協同配合。調動社會各方力量和資源,明確責任,形成全社會反詐的濃厚氛圍。謝謝。

科技日報記者:

新技術新應用是互聯網蓬勃發展的引擎,也一直是互聯網治理的難題。請問,在這方面中國有哪些經驗可以分享?謝謝。

李長喜:

謝謝您對新技術新應用的關注。依法規範新技術新應用,要從國家和社會發展的大局出發,我們認為既要加強形勢研判,把握和適應新技術新應用發展的趨勢規律,又要健全法律法規和政策制度、完善體制機制,推動新技術新應用更好服務於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一是加強統籌規劃。堅持在法治軌道上推進新技術新應用發展治理,圍繞促進發展,優化監管制度、思路和方式,探索適應新技術新應用特點、有利於創新發展、有利於公平競爭的監管模式,推動形成政府管理、企業履責、社會監管、網民自律的協同共治局面。同時,深入踐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積極參與全球新技術新應用治理。

二是完善監管依據。根據實踐發展需要,及時制定、修訂相關立法,完善相關政策,探索研究新技術具體應用領域的專門性立法,強化風險研判和前瞻性研究,建立健全技術應用各領域的監管制度規則。

三是健全監管機制。新技術新應用監管涉及主體眾多、情況複雜多變,應推動建立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監管體系,實現事前事中事後全鏈條全領域監管,形成“橫向協同、上下聯動、縱橫結合”的立體型綜合監管體系,積極探索新型的監管機制。

四是創新監管手段。根據新技術新應用動態變化、跨界融合等特徵,分類分級監管。完善階梯式監管工具,綜合運用準入許可、技術備案、動態評估等監管措施,將技術發展所帶來的風險限縮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堅持“以技治技”,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改進創新現有監管工具,推動監管手段向數字化、智慧化轉變。謝謝。

香港紫荊雜誌記者:

社會公眾既是網絡普法的受眾,又是網絡普法的參與者。請問,如何充分發動社會公眾參與普法?謝謝。

王曉光:

謝謝這位記者,您的問題很好。我們知道,中國是世界上網民最多的國家。普法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人在哪,普法工作就要跟進到哪,普法陣地就要延伸到哪。網絡已經成為普法工作的主戰場,也成為普法事業發展的最大增量。“八五”普法以來,我們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普法理念和工作導向,更加注重圍繞人民群眾關心關注的問題開展以案釋法,更加注重發揮網絡普法參與性、互動性、即時性、服務性強的優勢,將單向式法治宣傳轉為互動式、服務式、場景式傳播,社會公眾從旁觀者變為參與者、支持者、宣傳者。我們深刻體會到,普法工作無窮的力量蘊藏在人民群眾之中,蘊藏在網絡空間之中。在這裡,我舉兩個例子。

第一個例子是,司法部“中國普法”微信公眾號在每年的憲法宣傳周、民法典宣傳月等重要時間節點,都組織開展憲法、民法典等專項答題活動,2022年全年參與答題總數達17億多人次。“中國普法”微信公眾號與網民充分開展互動,組織開展了網民精選留言評選、我為普法獻一策、春節答題搶紅包等活動,通過社會公眾參與感、體驗感的提升,帶動公眾獲得感、幸福感的提升。當前,“中國普法”微信公眾號正在組織開展刑法知識競答活動,也歡迎各位有興趣的朋友參與。

第二個例子是,司法部、全國普法辦會同中宣部、中央網信辦連續開展法治動漫微視頻徵集展播活動,目前已開展了18屆。活動廣泛發動網民進行創作,從網上徵集作品,把獲獎作品在網上推送展播,作品取之於網民用之於網民,從社會公眾中來再回到社會公眾中去。我覺得,這就是普法工作新時代網上群眾路線的生動體現。謝謝。

中國日報記者:

今天發佈的白皮書提到中國的網絡法治建設走出了中國特色的依法治網之路。我們也注意到,中國近年來密集出臺了《網絡安全法》、《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等法律,這是不是意味著中國正在和其他的國家和地區爭奪在網絡治理規則方面的話語權?在推廣中國式的互聯網模式?謝謝。

曹淑敏:

謝謝您的提問,這個問題大家都很關注,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法治是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成果之一。運用法治觀念、法治思維和法治手段推動互聯網發展治理,已經成為全球的普遍共識。同時,世界各國的國情不同、政治制度不同、文化背景也各不相同,各國都有權選擇適合自己的互聯網治理和發展之路。中國網絡法治建設始終立足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網民數量最多的國情,主動適應信息時代潮流,廣泛借鑒世界各國網絡法治先進經驗和成熟做法,又創新形成了既有中國特色又符合國際通行法則的互聯網治理模式,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的依法治網之路。

中國的法治建設有力提升了中國互聯網治理能力,保障了中國互聯網快速健康有序發展,也可以説為全球互聯網治理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世界各國法治文明形態多樣、各有特色,都應該也都一定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互聯網發展治理之路。“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我們將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理念主張為指引,把網絡法治建設作為推動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變革和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重要保障,尊重網絡主權、尊重各國自主選擇網絡發展道路、網絡管理模式,以及平等參與全球網絡空間治理的權利。加強網絡法治領域國際交流合作,與國際社會一道,不懈探索推動互聯網更好造福人類的有效途徑,推出更多影響廣泛、特色鮮明、富有成效的法治實踐成果,為建設公平合理、開放包容、安全穩定、富有生機活力的網絡空間作出積極貢獻。謝謝。

邢慧娜:

今天發佈會就到這裡,感謝幾位發佈人,也感謝各位媒體朋友們,大家再見。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王洋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