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這裡有不容錯過的未來機遇”——跨國企業投資中國話心聲

2023-03-28 07:14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3月27日電 題:“這裡有不容錯過的未來機遇”——跨國企業投資中國話心聲

新華社記者

外資,觀察一國經濟對外部世界吸引力的生動窗口。

“這裡有不容錯過的未來機遇”“中國市場對我們來説很重要”“中國式現代化也是全球的機遇”“合作創造共贏”……開年以來,眾多跨國企業負責人密集訪華,身影活躍在中國各大經貿論壇、工廠園區,體現出深耕中國市場的信心,以實際行動對中國市場投下“信任票”。

“中國市場對我們來説很重要!”

3月25日至27日,主題為“經濟復蘇:機遇與合作”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3年年會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行。


這是3月26日拍攝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3年年會開幕式現場。新華社記者 李鑫 攝

“再次和新老朋友相聚一堂,真是太好了!”這是美國橋水基金創始人瑞·達利歐的開場白,也代表了年會上許多外方嘉賓的心聲。

演講、握手、攀談……時隔三年,中國發展高層論壇首次恢復線下舉辦,吸引眾多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企業家、政府官員和國際組織代表參加。可容納千人的主會場座無虛席,各分會場甚至因為滿員排起長隊。

論壇年會氛圍之熱,折射出中國經濟復蘇之暖。

“這裡有不容錯過的未來機遇,中國市場對我們來説很重要!”賀利氏集團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淩瑞德説,此次中國之旅安排得緊鑼密鼓,在北京參加完論壇年會後就趕往上海,將與地方政府、公司同事、業務夥伴等進行面對面交流。

開年以來,賀利氏位於遼寧瀋陽的高純石英製品新廠建設項目正全速推進,力爭在2024年6月投産運行。與此同時,包括電動汽車材料、貴金屬循環利用等近十個投資項目正在中國各地全面展開。


消費者在海南海口國際免稅城內購物(2022年10月28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麗蕓 攝

中國市場有多重要?

“中國的復蘇有非常強勁的動能。”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格奧爾基耶娃在年會上指出,2023年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的貢獻將達到1/3,甚至超過1/3。分析表明中國GDP每增長1%會促進亞洲國家經濟增長0.3%。

穩定增長的中國市場,依然是吸引外商投資的熱土。

寶潔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詹慕仁、康寧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魏文德、輝瑞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艾伯樂、高通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安蒙、蘋果公司首席執行官庫克……近日,跨國企業高管紛紛開啟以中國為目的地的業務交流、商務考察之旅,爭相把握中國經濟發展帶來的機遇。

“市場增長創造新的消費,對於寶潔的增長至關重要。”詹慕仁回顧了企業品牌産品在中國發展壯大的軌跡,並介紹了企業為適應中國電商快速發展而創新使用可回收材料的新産品。


消費者在浙江義烏果品市場採購年貨(2023年1月17日攝)。新華社發(龔獻明 攝)

“讓生機勃勃的中國大市場為各國企業提供發展機遇。”商務部部長王文濤説,中國市場是一個快速成長的市場,開放的市場,更是一個共享的市場,具有巨大的增長空間。

“中國式現代化也是全球的機遇”

“中國式現代化也是全球的機遇。”寶馬集團董事長齊普策認為,中國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將釋放對創新産品和服務的需求,其在華業務發展各個指標也反映了這樣的潛力。

與河鋼集團打造綠色低碳汽車用鋼供應鏈、攜手華友循環打造高壓動力電池閉環回收和梯次利用業務模式……目前,寶馬集團正沿著“電動化、數字化、可持續”的集團戰略加快在中國佈局全産業鏈。

“中國式現代化”“高質量發展”“國內國際雙循環”……傾聽跨國企業發聲,這些引領中國發展的關鍵詞也是他們的聚焦點。跨國企業積極從中探尋新機遇。

3月的上海,草木吐翠。外資聚集地正在積蓄新動能。


在第五屆進博會技術裝備展區霍尼韋爾展臺,參觀者在工作人員指導下體驗模擬飛行(2022年11月5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可任 攝

霍尼韋爾特性材料和技術集團副總裁兼亞太區總經理劉茂樹告訴記者,他們最近正在華加快佈局全産業鏈。

2022年底,霍尼韋爾宣佈,攜手浙江嘉澳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江蘇省連雲港市灌雲縣臨港産業區打造大型可持續航空燃料生産基地。通過這一項目,廚余油和動物脂肪得以“變身”可持續航空燃料,預計項目在2024年建成,助力中國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

“近年來中國的産業鏈和價值鏈不斷上升,我們也積極順應這樣的趨勢。”劉茂樹説,我們在中國已不是簡單的投資工廠,而是轉向全産業鏈合作、價值鏈提升,目前霍尼韋爾特性材料和技術、航空航天、智慧建築科技、安全與生産力解決方案四大業務集團均已落戶中國。


這是2020年4月9日拍攝的上海陸家嘴金融貿易區。新華社記者 陳飛 攝

截至目前,上海的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外資研發中心累計分別達到891家和531家,成為中國高質量吸引和利用外資的生動縮影。

從上海乘高鐵僅半個小時,就來到外貿外資重鎮蘇州。

卡樂電子(蘇州)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盧恰諾是一位意大利人。“我們公司的西方面孔不多,技能人才都是中國人。”

這家從事提供暖通空調、製冷控制和加濕解決方案的高科技跨國企業,其在中國市場的營業額佔集團全球營業額的20%左右,今年計劃擴大在華研發中心規模。

“之所以決定在中國擴大研發中心,是因為這裡的産業鏈供應鏈很強,同時還具備科技人才優勢。”盧恰諾説,企業立足中國,産品出口和技術研發也面向全球,中國提出的雙循環戰略將促使企業做大中國市場,同時更好與國際市場聯動。

2022年,儘管經受多重壓力衝擊,蘇州新增1000多家外商投資企業,目前已超1.8萬家,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長35.9%。從全國來看,今年前2個月,中國高技術産業實際使用外資增長32%,其中高技術製造業增長68.9%,高技術服務業增長23.3%,印證中國不斷以高質量發展為世界各國創造新機遇。

“在高質量發展目標驅動下,中國各行各業都在加快數字化、低碳化轉型,這為我們創造了廣闊成長空間和市場機遇。”施耐德電氣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趙國華説。

“合作創造共贏”

2月,航運和物流公司馬士基臨港綜合物流旗艦倉項目在上海臨港新片區開工建設,該項目總投資額超10億元人民幣,預計明年建成運營。最新數據顯示,在馬士基全球貨量中,每三個出口集裝箱中就有一個從中國出口,而每六個進口集裝箱中就有一個進口到中國。


這是2021年5月26日在海南洋浦經濟開發區拍攝的洋浦國際集裝箱碼頭(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蒲曉旭 攝

“貿易本身不是問題,反倒是解決問題的一劑良方。”馬士基集團首席執行官柯文勝説,馬士基多年來持續深耕中國市場,在新冠疫情期間仍繼續在華進行投資,現今公司在中國的業務範疇比疫情前要大得多。

當前,世界經濟走勢仍不確定,近期又出現金融市場局部動蕩,全球貿易投資風險挑戰上升。推動經濟穩健復蘇、順應全球化發展趨勢是各國企業的共同期盼。


在西安國際港站,X8489次中歐班列準備駛往俄羅斯謝利亞季諾(2023年3月23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一博 攝

“在中國和歐洲的外商直接投資將中德兩國經濟體緊密相連。”齊普策説,正如寶馬在華投資創造大量就業機會一樣,寧德時代在歐洲的投資也給當地帶來了繁榮,這正説明合作創造共贏。

上海美國商會會長鄭藝説,中國市場對外資企業依然非常富有吸引力,絕大多數會員企業在中國有長期規劃,並將其作為全球供應鏈的重要部分,美資企業願意在中國繼續發展,參與到中國高質量發展進程中,分享中國經濟發展紅利。


在廣西欽州港自動化集裝箱碼頭,無人駕駛車輛在轉運集裝箱(2023年2月25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愛林 攝

“實施高水平對外開放,合理縮減外資準入負面清單,高標準落實好外資企業國民待遇”“促進外貿穩規模優結構,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3年年會上,中國多個權威部門圍繞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積極發聲。

“中國是很多國家最重要的貿易夥伴之一,也一直驅動著全球經濟增長。”在力拓集團首席執行官石道成看來,中國的對外開放印證了這樣一個道理:全球發展不是零和博弈,只有合作才能互利共贏。(記者 謝希瑤、潘潔、王思遠、周蕊、朱筱、韓喬、桑彤)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王安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