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寶鋼在投産不到20年的時間裏就位列國際鋼鐵業第一方陣,成為中國競爭性行業和製造業中首批躋身世界500強的企業之一。他們成功的一條重要經驗,就是在成套設備引進之初便建立了自己的研發隊伍,並在消化吸收中圍繞戰略産品和核心技術鏈不斷自主創新,每年都有一批自主開發的新産品填補國內空白或替代進口,走出了引進—消化—吸收—創新的成功之路。寶鋼經驗值得重視和借鑒。
多年來,我國大規模引進國外先進技術,有力地推動了産業技術更新換代和産業結構優化升級。但是,由於一些企業重引進、輕消化吸收,或者技術引進和消化吸收再創新有所脫節,造成不斷重復引進和對國外技術的持續依賴,有的甚至陷入“引進—落伍—再引進—更落伍”的不良循環,長期不能形成擁有自主知識産權的技術和産品。消化吸收創新引進的外來技術,無疑是技術進步的一條捷徑,當年日本、韓國引進歐美技術走的就是這條路子,他們用於引進和對引進技術消化創新的投入比例達1比5,而我國的這一比例僅為1比0.07,差距還相當明顯。
大量重復引進、忽視消化吸收再創新,尤其是關鍵技術和重大技術裝備過度依賴進口,會嚴重削弱我們的國際競爭力。目前,我國數控機床、石油化工裝備、集成電路芯片製造裝備、光纖製造裝備市場大多為國外産品佔據,重大裝備國産化水平尚不足50%。近幾年,裝備類機械産品進出口逆差以每年上百億美元的幅度遞增,這説明,國內技術裝備的製造能力和競爭能力與國際先進水平之間的差距還在繼續擴大。不僅如此,我國不少産品雖然數量增長很快,但由於缺乏核心技術,只能處於國際産業鏈的低端,依靠低價競爭生存,高額利潤大多被外國公司賺取。
我國正處於工業化快速發展階段,各行各業對技術的需求巨大,今後還需要從國外大量引進先進技術,如果不在消化吸收再創新上多做文章、做足文章,就難以儘快走出對外技術依賴以及受制於人的被 動局面。為了加快産業結構優化升級,提高我國産業的國際競爭力,我們要認真總結經驗,努力發揮後發優勢,在繼續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的同時,努力掌握擁有自主知識産權的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堅定不移地把立足點從主要依賴國外技術逐步轉移到開放型自主創新上來,多方努力,切實把技術引進基礎上的消化吸收和再創新作為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的一條重要途徑。
第一,加快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建設。對企業而言,儘管引進技術比較“省事兒”,但要清醒地看到,核心技術是買不來的。為了實現可持續發展,掌握髮展的主動權,我們的企業一定要樹立主體意識和創新意識,加大對引進技術消化吸收再創新等研發活動的投入,大力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關鍵技術,形成自己的核心技術和專有技術,打造知名品牌,增強核心競爭力。
第二,採取有效的保障措施,形成鼓勵自主創新的政策環境。構建鼓勵自主創新的激勵制度,是實現創新的根本條件。要進一步完善和調整國家産業技術政策,鼓勵企業自主創新、限制重復引進,支持企業對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再創新。要以産權保護特別是知識産權保護為核心,形成激發創新熱情、鼓勵創新行為和提高創新回報的外部環境。要深化科技體制改革,調整科技結構,整合科技資源,加強企業技術中心建設。要實行有利於企業消化吸收再創新的各項政策措施,對於國內已能製造的設備,應逐步取消原有的設備進口優惠政策,對國內自主製造設備所需進口的部分零部件則應給予必要的優惠。
第三,妥善處理好引進先進技術與自主創新之間的關係。要把吸引外商投資與産業結構、産品結構的調整優化結合起來,制定相應的規劃與調控政策,引導外資更多地投向高新技術産業和現有企業的技術改造。要加強國際科技合作與交流,高起點引進國外先進技術,重點引進專利技術、軟體和必要的關鍵設備,同時加強對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實現創新和提高,特別要加大一些關鍵性、戰略性技術領域的消化吸收和自主創新力度,加大研究與開發的投入力度,增強持續創新的能力。(經濟日報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