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經濟貿易
 
我國稀有金屬出口稅率將繼續上調 避免盲目生産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6月05日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從6月1日起,我國對天然石墨、稀土金屬、精煉鉛、氧化鏑、氧化鋱及部分有色金屬廢碎料等産品開徵10%的出口關稅;對偏鎢酸銨、氧化鉬、鉬酸銨、鉬酸鈉、菱鎂礦、燒鎂等産品開徵5%至15%的出口關稅;將鎳、鉻、鎢、錳、鉬和稀土金屬等金屬原礦的出口關稅由目前的10%提高至15%。自2005年至今,3年時間裏,中國政府3次運用關稅杠桿提高稀有金屬出口門檻。

    6月4日,新疆富蘊縣可可托海三號礦坑正式開工復採。可可托海三號礦脈位於新疆阿爾泰山區富蘊縣境內,盛産目前世界上已知的140多種有用礦物中的86種,其中鈹資源量居中國首位,銫、鋰、鉭資源量位居中國前列,是世界地質界公認的“天然地質博物館”。(丁寧 攝)

    避免盲目過量生産出口

    中國多種稀有金屬的儲量位居世界第一,稀土、鎢、鉬、銦等數十種稀有金屬是不可再生的重要戰略資源。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國對稀有金屬出口實施的是出口退稅的關稅政策,導致部分稀有金屬的破壞性開採和畸形出口。對此,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專家諮詢委員吳榮慶表示,從全部取消稀土、鎢、鉬等稀有金屬的出口退稅到不斷加徵出口關稅,這些變化表明,中國政府調控稀有金屬出口的政策步伐在加快。

    隨著經濟的發展,全球對稀有金屬的需求也越來越大。由於國內稀有金屬資源的豐富,我國長期以來都是稀有金屬的主要出口國。但我國出口的稀有金屬産品附加值較低,導致了資源的大量流失。其次,由於國內近年來在金屬礦物和金屬礦物初級産品上的競爭過於激烈,使得我國原本儲量居世界第一的稀土、鎢、鉬等礦産出現過度開採,出口價格也較為低廉。

    專家認為,在上調出口關稅後,出口成本的上升將使得出口量下降,這有利於資源的保護。另外,在市場供需方面,由於我國是鎢、鉬等産品的主要出口國,如果出口量因關稅的提高而下降,那麼國際市場供應量減少也會使這些稀有金屬的價格呈現上升趨勢,可以有效保護國內廠商的利益,不致出現惡性競爭局面。

    長期跟蹤研究稀有金屬市場的江西省有色金屬行業管理辦公室饒振華表示,對於寶貴的稀有金屬資源,如果現在不加以節約利用,任由企業盲目過量生産和出口,將來勢必出現資源短缺,影響國民經濟發展。

    對龍頭企業影響有限

    頻頻出臺的稀有金屬關稅調整政策引起企業的高度關注。中國最大的鎢冶煉企業——江西稀有稀土金屬鎢業集團公司董事長鐘曉雲表示,目前企業正在進行相關調研,以應對國家對稀有金屬出口稅率的再一次調整。

    業內人士分析,出口關稅的上調將增加出口的難度,同時也有可能引發行業的整合。對於國內的中小型礦山及冶煉加工企業而言,出口成本的提高將使其更多地依賴國內市場,短期看盈利會受影響。但對於行業內龍頭企業而言,關稅上調將有利於其長期的擴張。

    華夏證券分析師張芳認為,國家提高稀有金屬等資源産品的關稅,尤其對稀土、鎢、鉬等我國具有資源優勢的金屬品種加大政策性保護力度,可能引起金屬價格的上漲,這對國內相關行業是有利的。張芳還表示,由於出口成本的提高,國內的中小生産商及礦山盈利難度增加,可能退出市場。這有利於行業升級優化。

    出口稅率還將繼續上調

    許多業內人士指出,我國稀有金屬的發展方向,應從擴大冶煉規模轉變到新産品的開發和應用上來。雖然我國是資源和生産大國,但不是生産強國。由於我國目前只出口初級産品,同時大量的高級産品需要進口,導致進口價遠遠高於出口價。在此情況下,就必須嚴格控制開採、冶煉和加工規模,同時要發揮技術優勢,儘快把稀有金屬的深加工發展上去。

    目前我國稀有金屬生産存在的主要問題是,行業集中度較低,産能仍大幅提升,深加工水平較低,國內價格明顯低於國際平均水平。此次國家提高出口關稅,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出口,對具有深加工能力的企業起到了一定的支持作用。

    一些專家認為,目前國家對稀有金屬行業的治理仍屬於一個初級階段,未來將繼續出臺相關政策進行治理。

    他們表示,國家此舉有利於我國進一步建立金屬資源尤其是稀有金屬資源戰略儲備,相關措施的力度今後可能還會增強。

    吳榮慶説,今後政府肯定還會根據市場的反應繼續上調稀有金屬出口關稅稅率,上調幅度取決於目前出口關稅政策執行的實際效果。(孫超)

    我國運用關稅杠桿提高稀有金屬出口門檻保護資源

    新華社南昌5月27日電(記者李興文 馮麗)中國政府正頻頻運用關稅杠桿,提高鎢、稀土、鉬等稀有金屬産品的出口門檻,以遏制國內亂採濫挖畸形出口,保護這些戰略性資源不被過度快速消耗。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