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經濟貿易>> 宏觀經濟
 
激活與共享--財産性收入開啟居民財富增長新格局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11月20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11月20日電(記者 王宇、董素玉)從“儲蓄搬家”到股市指數連創新高,從基金銷售火爆到理財話題熱議……經濟生活中的這些顯著變化從一個側面反映了2007年中國經濟發展前行的腳步。

    十七大報告中首次提出“創造條件讓更多群眾擁有財産性收入”,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強烈反響。如何實現財産性收入的理性和持續增長,成為十七大之後各界議論的重要民生話題之一。

    改革開放成果奠定財産性收入快速增長“基石”

    北京市民劉兵給記者算了一筆賬:自己從2006年基金定投,到目前為止,基金給自己帶來的收入約8萬元,是這兩年工資上漲收入的3倍,“真的嘗到了財産投資的甜頭”。

    統計數字表明,我國居民財産性收入正在進入快速增長通道。近年來有些地方居民財産性收入的增長速度已經跑贏以工資收入為主的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速度。

    財産性收入,是指通過家庭擁有的銀行存款、有價證券等動産和房屋、車輛、收藏品等不動産投資所獲得的收益。

    根據國家統計局相關測算,2005年全國城鎮居民財産性收入增幅為19.7%,2006年則為26.5%。比同期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多出10個百分點。

    2007年,我國城鎮居民的財産性收入增長速度將更為樂觀。來自統計部門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重慶市城鎮居民人均財産性收入同比增長94.4%;河北省城鎮居民人均財産性收入同比增長84.1%;廣東省則同比增長了1.1倍。

    “財産性收入快速提升將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大趨勢。”國家統計局城市司住戶處處長陳小龍説。

    “根據國際經濟發展規律,當一個國家溫飽問題基本解決、國民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之後,居民財富會經歷一個由快速積累向快速增長的轉變。”中國人民大學黨史係教授齊鵬飛説。

    改革開放之前,我國居民收入以直接的勞動收入為主。改革開放後,一部分個體勞動致富者和大批私營企業主兼有勞動收入和投資性收入。近年來,我國國民經濟增速維持在10%水平,帶動人均GDP跨過2000美元。同時國家通過發展資本市場、降低利息稅、規範和明確物權等種種舉措,保障更多居民享有財産性收入不斷增加的成果。

    “今年我國居民財産性收入的爆發性增長,可以説是改革開放近30年發展的必然。”齊鵬飛説。

    “十七大報告中首次提出了‘創造條件讓更多群眾擁有財産性收入’,增加財産性收入將成為黨和國家的一項重要戰略目標。”華西證券上海總部註冊分析師陳群説。

    從“單一存款”到“全面理財” 居民財富來源日益多樣

    在北京圖書大廈,各種理財類圖書成為了如今最暢銷的品種。正在購買《新股民入市指南》的王長生老人告訴記者,以前自己對理財沒什麼概念,剩餘的錢都是存在銀行裏。今年他不僅把自己空閒的一間房子租了出去,還買了些基金,現在正準備學習點股票知識。“你不理財,財不理你。”64歲的王長生樂呵呵地以時下一句流行語對記者説。

    收益的變化進一步帶來中國居民資産結構的變化。央行此前的一份城鎮儲戶問卷調查顯示,在居民擁有的最主要金融資産中,儲蓄存款佔比近兩年來不斷下滑。2005年2季度到2007年2季度,居民家庭擁有的最主要金融資産中的儲蓄存款佔比累計下降15個百分點。今年三季度,基金超過股票成為一些城鎮家庭最主要金融資産。

    去年以來,我國證券市場日漸升溫,上證綜指上漲幅度達400%,巨大的財富效應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城鄉居民。根據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公司的最新數據,目前滬深兩市投資者賬戶總數已超過1.34億,基金投資賬戶數超過9000萬。

    安信證券分析師諸海濱認為,中國一些城鎮居民的家庭資産組合已由銀行存款單一構成的局面,正逐步被股票、基金等更多金融資産組合所取代,這些投資成為一些居民家庭財富迅速增長的最直接原因。

    除了買股票、買基金外,投資房地産市場,購買QDII、黃金期貨等各種理財新産品也成為不少居民的投資選擇。

    專家指出,當前我國一些居民財産性收入的快速增長,得益於近年以來我國資本市場的制度改革以及居民理財渠道的日益多樣。“十七大報告提出‘創造條件讓更多群眾擁有財産性收入’將推動居民財富來源更加多元。”齊鵬飛説。

    “理性和持續”成財産性收入增長關鍵點

    不過,在城市居民財産性收入開始步入快速增長的同時,有一個現象不容忽視:由於當前我國居民財富增長的渠道過於集中在資本市場和房地産市場,當行情出現波動時,一些居民的家庭財富難免會縮水。

    “最近股市震蕩,前期賺的錢又縮水了一半。”有網友在理財論壇上這樣説。

    市場繁榮的背後,隱藏著風險。如何實現財産性收入的理性和可持續增長,已成為“創造條件讓更多群眾擁有財産性收入”的關鍵所在。

    證監會主席尚福林指出,資本市場是涉及投資金融領域最直接、最廣泛的場所,能夠為投資者提供創造財富的機會,今後要積極推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使廣大投資者公平公正地享有經濟增長的好處。

    “創造條件讓更多群眾擁有財産性收入,就必須拓寬居民的投資渠道、豐富居民的理財方式。”華西證券分析師陳群認為,理財市場不僅要在量上提升,還要豐富品種和結構,逐步開發更多的適合大眾需求的投資産品。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們把財産性收入增長僅理解為發展金融市場與金融工具,這樣理解與十七大報告所主張的原則是有差距的。”社科院研究員易憲容認為,實現廣大群眾財産性收入增長,最為重要的是民眾要有財産,這就需要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讓中國社會財富創造者能夠分享到更多改革發展的成果。

    “很多人把資産價格短期內的急劇上升,包括房價、股價大幅度上升,當作財産上升的主要渠道,其實,這是對財産性收入的一個誤解。”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主任范建平認為,增加居民財産性收入的首要一點就是通過增加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來實現。此外,防止資産價格大起大落、建立合法財産保護制度、保持物價長期穩定也很重要。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