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學習貫徹十七大精神>> 權威解讀
 
黨的十七大報告解讀: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11月30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11月30日電  黨的十七大報告在闡述如何統籌城鄉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時強調指出,要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那麼,應怎樣理解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呢?

    一般認為,世界範圍的農業現代化進程是從20世紀初隨著工業革命的演進和科學技術的進步而啟動的。在推進農業現代化過程中,各國由於自然資源稟賦和經濟社會基礎不同,在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道路選擇上也不同,主要有三種類型:一是如美國、加拿大等人少地多、勞動力短缺的國家,它們以提高勞動生産率為主要目標,憑藉發達的現代工業優勢,大力發展農用機械取代人力和畜力,通過擴大單位農場種植面積和經營規模,提高農産品的總産量。二是如日本、荷蘭等人多地少、耕地資源短缺的國家,它們以提高土地生産率為主要目標,把科技進步放在重要位置,通過改良農作物品種、加強農田水利建設、增加化肥和農藥使用量等措施,提高單位面積農産品産量。三是如法國、德國等土地、勞動力比較適中的國家,它們以提高勞動生産率和土地生産率為主要目標,既重視用現代工業裝備農業,又重視科學技術推廣應用。

    世界農業現代化道路的發展歷史表明,發達國家在實現農業現代化過程中,都非常注重立足本國國情和發展階段,積極探索各具特色的發展道路。因此,實現農業現代化沒有一成不變的固定模式,唯有從實際出發才是取得成功的正確選擇。

    實現農業現代化在我國也並不是一個新提法,早在20世紀70年代我們就提出了農業現代化的目標。但對什麼是農業現代化、其基本內涵是什麼等問題的認識,卻隨著實踐的發展而不斷深化。綜合國內外實現農業現代化的經驗,結合我國農業發展現狀和基本國情,可以對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的基本內涵作如下概括:以保障農産品供給、增加農民收入、促進可持續發展為目標,以提高農業勞動生産率、資源産出率和商品率為途徑,以現代科技和裝備為支撐,在家庭承包經營的基礎上,在市場機制和政府調控的綜合作用下,建成農工貿緊密銜接、産加銷融為一體、多元化的産業形態和多功能的産業體系。

    這樣來理解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主要是由以下因素決定的:第一,目前我國農業生産力水平還不高,與發達國家平均水平相比科技貢獻率低20~30個百分點。因此,實現農業現代化必須提高農業科技水平,通過增加資本投入、應用現代科技和裝備、適度集中土地和強化組織管理等來提高農業效益。第二,現代農業是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農民從事農業生産的主要目的是為市場提供商品,實現利潤最大化。我國農戶的經營規模普遍較小,農産品商品率和農業資源配置的市場化程度均較低,因此迫切需要加強市場機制和政府調控的綜合作用。第三,以産業化方式經營農業已成為現代農業的重要特徵。我國有2.5億左右農戶,不僅數量多、規模小,而且結構、行為相似,要與千變萬化的大市場有效銜接非常困難,因此,推進農業現代化,必須建成農工貿緊密銜接、産加銷融為一體、多元化的産業形態和多功能的産業體系。在這一過程中,必須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通過各種類型的農民合作社舉辦多種形式的龍頭企業,使農民真正享受到農産品加工、銷售等環節的利潤。第四,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發展中大國,吃飯問題始終是頭等大事。如果吃飯問題解決不好,工業化、城鎮化乃至整個經濟社會發展都將難以持續進行。因此,必須把保障農産品供給、增加農民收入、促進可持續發展作為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首要目標。

    實現我國農業現代化,總的思路和措施是:用現代物質條件裝備農業,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農業,用現代産業體系提升農業,用現代經營形式推進農業,用現代發展理念引領農業,用培育新型農民發展農業,提高農業水利化、機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産出率、資源利用率和農業勞動生産率,提高農業素質、效益和競爭力。在具體工作中,尤其要按照黨的十七大報告所要求的那樣:按照依法自願有償原則,健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使耕地向農村種田能手和專業大戶集中,逐步實現多種形式的土地適度規模經營。

十七大報告解讀專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