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政務互動>> 建言議政
 
經濟日報評論員文章: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2月18日   來源:經濟日報

    胡錦濤同志最近在全國科學技術大會上指出,我國科技事業的發展,特別是在科技發展的結構佈局、戰略重點和政策舉措等方面,既要順應世界科技發展的潮流,遵循科技規律,又要緊密結合國情和國家戰略需求,選擇順應時代要求、符合我國實際的發展道路。我們要充分把握世界科技發展大勢,堅持從實際出發,努力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

    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的進步與創新已經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力量。大到一個國家,小到一個企業,如果不掌握核心技術和自主知識産權,不具有自主創新能力,就把握不了未來發展的主動權。特別是進入21世紀,世界新科技革命的發展勢頭更加迅猛,正孕育著新的重大突破。信息科技將進一步成為推動經濟增長和知識傳播應用進程的重要引擎,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將進一步對改善和提高人類生活質量發揮關鍵作用,能源科技將進一步為化解世界性能源和環境問題開闢途徑,納米科技將進一步帶來深刻的技術變革,空間科技將進一步促進人類對太空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基礎研究的重大突破將進一步為人類認知客觀規律、推動技術和經濟發展展現新的前景。為此,我們必須深刻認識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的重大意義,按照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指導思想,通過不懈的努力,使我國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科學技術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對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的保障能力顯著增強,闊步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

    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必須從增強國家創新能力出發,加強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要致力於建設創新型國家,正確把握引進技術和自主創新的關係,充分利用現有基礎,大力推進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努力掌握擁有自主知識産權的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堅定不移地把立足點從過多依賴國外技術逐步轉移到主要依靠自主創新上來。要在引進的基礎上加大消化吸收再創新的力度,對我國具有規模優勢和較大市場潛力的産業領域,應堅持以我為主,有效整合國內外科技資源,重點推進集成創新;對難以引進技術的産業領域,應大力推進原始創新,力爭在基礎理論和關鍵技術上取得新的突破,並加快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産力轉化。在發揮市場機製作用的同時,要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有效調動國內優勢科技資源,在一些重要領域實現自主創新能力的跨越式發展。

    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必須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選擇具有一定基礎和優勢、關係國計民生和國家安全的關鍵領域,集中力量,重點突破,實現跨越式發展。通過關鍵領域的突破實現技術跨越,一直是趕超先進國家的重要方式,也應成為加快我國科技發展的重要途徑。

    我們既要看到現在的經濟基礎和科技實力同過去相比有很大增強,又要看到我國仍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必須把有限的資源用在最為需要的發展領域。實施重點跨越,就要緊緊把握當代科技革命的歷史機遇,從需要和可能兩個方面考慮,圍繞經濟社會和科技發展目標,選準突破口和主攻方向。

    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必須從現實的緊迫需求出發,著力突破重大關鍵技術、共性技術,以支撐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支撐發展是我國科技進步的根本任務。我國經濟發展,面臨著保持平穩較快增長和提高質量效益的雙重任務,面臨著提升傳統産業和發展新興産業的雙重使命,面臨著擴大國內需求和開拓國際市場的雙重要求。同時,改變社會發展相對滯後的狀況,突破能源資源和環境對可持續發展的制約,也都要依靠科技進步和技術創新。科學技術必須著重解決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面臨的突出問題,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推進現代化提供保障。

    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必須著眼長遠,超前部署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創造新的市場需求,培育新興産業,引領未來經濟社會發展。引領未來是科技工作的神聖使命,當代科學技術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不斷為人類的生産和生活指出新方向、開闢新領域。科學理論更要走在技術和生産的前面,為技術和生産發展引領新的道路。我們應當著眼未來發展和長遠利益,在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研究若干領域超前部署,不斷探索新的發展方向,提高持續創新能力,使科學技術真正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導力量。(經濟日報評論員)

 
 
 相關鏈結
· 2005年中國增強自主創新能力 凸現“三大亮點”
· “自主創新”已成為新時期中國科學發展的主旋律
· 自主創新必須擁有更多的自主知識産權和自主品牌
· 統計局:技術創新為自主創新能力評價體系核心
· 國家科技部副部長李學勇談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
· 雲南電網“十一五”自主創新提高電網科技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