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2月22日電(記者 姚潤豐 董峻)2006年中央一號文件再次鎖定“三農”,新農村建設由此起步開局。這份高含金量的綱領性文件密集出臺32條重大舉措,破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諸多深層問題,也將給9億農民帶來八大實惠。
合力出擊 財政支農力度空前
文件亮點:2006年,國家財政支農資金增量要高於上年,國債和預算內資金用於農村建設的比重要高於上年,其中直接用於改善農村生産生活條件的資金要高於上年,並逐步形成新農村建設穩定的資金來源。
背景回放:2005年僅中央財政安排用於“三農”的支出就超過3000億元,而在“十五”時期,中央財政安排用於“三農”的資金達到11300多億元,年均遞增17%。
實惠評點:“十一五”時期,我國將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主線大力推進財政支農工作。2006年,將在全國範圍內徹底取消農業稅;完善並加強“三補貼”政策,糧食主産區要將種糧直接補貼的資金規模提高到糧食風險基金的50%以上;重點支持農村“六小”工程以及優質糧食産業工程、種子工程等項目建設。農業綜合開發資金重點用於糧食主産區中低産田改造和中型灌區建設。
新聞辦就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舉行發佈會
2月22日(星期三)上午10時,新聞辦舉行新聞發佈會,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陳錫文介紹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等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陳錫文説,新華社已經全文播發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這個《意見》就是中共中央2006年的一號文件。自2004年以來,中共中央為指導農業、農村工作連續三年發出一號文件,這是第三個。<<
中央一號文件解讀:農村貸款難窘境有望改善
新華社北京2月23日電(記者何雨欣)農村資金短缺,農民貸款難,是制約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突出問題。中央一號文件指出,各地可通過建立擔保基金或擔保機構等辦法,解決農戶和農村中小企業貸款抵押擔保難問題。
自2003年農村信用社深化改革試點以來,全國除西藏外的30個省(區、市)都已組織開展了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工作,農民貸款難問題得到初步緩解。<<
減負開源 千方百計促進增收
文件亮點:積極發展品質優良、特色明顯、附加值高的優勢農産品,推進“一村一品”。2006年要完善全國鮮活農産品“綠色通道”網絡,實現省際互通。繼續執行對糧食主産縣的獎勵政策,增加中央財政對糧食主産縣的獎勵資金。要著力培育一批競爭力、帶動力強的龍頭企業和企業集群示範基地。
背景回放:去年農民人均純收入已達到3200元以上,實際增長6%,是1997年以來的第二個高增幅年份。
實惠評點:國家今年將繼續對短缺的重點糧食品種在主産區實行最低收購價政策。同時改革和完善農資價格調控機制,逐步建立對種糧農民的化肥、柴油等農資的直接補貼制度。加快農業結構調整和發展現代農業,選擇黃淮海專用小麥、三江平原水稻、新疆棉花、西北黃土高原蘋果、浙南閩西粵東柑橘、桂中南雙高甘蔗、東北奶牛、黃渤海出口水産品等8個産業帶進行重點建設。
中央一號文件解讀:國家將採取多項措施促進糧食生産穩定發展
新華社北京2月22日電(記者劉羊旸)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是保持國民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和社會穩定的重要基礎。國家將採取多項措施促進糧食生産穩定發展。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指出,必須堅持立足國內實現糧食基本自給的方針,穩定發展糧食生産,持續增加種糧收益,不斷提高生産能力,適度利用國際市場,積極保持供求平衡。<<
中央一號文件解讀:新農村建設將發展循環農業
新華社北京2月22日電(記者劉羊旸)推進現代農業建設,需要積極發展循環農業。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明確要求,加快發展循環農業。
農業部副部長張寶文表示,建設節約型農業,可解決目前農業生産普遍存在的投入品利用率低、浪費嚴重、成本居高不下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