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政務互動>> 建言議政
 
“兩會”百姓話題:農民工眼中的新農村建設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3月02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3月2日電(記者 鄔煥慶)2006年2月的最後一天,一場春雪悄然降臨北京。早上6點多鐘,來自四川廣安農村的小吳從家裏出發,到東直門街道清潔隊領了工具,騎著三輪車開始了一天的工作。為了迎接即將召開的兩會,清潔隊下達了保證街道乾淨的硬任務。

    “這麼整潔的地面,比我們農村乾淨多了。”小吳邊清掃積雪邊對記者説。他在河北保定務工9年後於2003年來到北京,2005年在北京朝陽區東直門街道加入了清潔隊,月工資400多元。

    “城市就是比鄉下農村強啊,到處都乾淨、齊整,看著都讓人舒服。”雖然在北京住得較差、工資也不高,但小吳還是沒有任何回家的想法。

    對於中央提出的建設新農村的目標,小吳有自己的看法:“從我自己農村家的情況看,要真下工夫、舍得花錢才能發展起來。現在農村普遍很窮,要改變面貌不是一天兩天的事。”

    他説:“建設新農村,農民首先要有積極性和責任感。別人幫是好事,但不能永遠指望別人幫,畢竟這是自己的事。農村建設好了,對子孫後代都有好處。”

    在靜靜飄落的春雪中,小吳掃著地、推著三輪車漸漸遠去。在街道兩旁高樓的映襯下,這個農民工的背影孤獨卻硬實。

    此時,在北京南郊大興龐各莊的一排出租房裏,來自江西靖安縣仁首鄉竹篙嶺村的小戴還在甜睡,對外面的春雪渾然不知。頭天晚上,小夥子給老闆加班趕制傢具的時候,和記者聊起了家鄉。“我們江西農村,山清水秀,如果不是想多賺點錢,我可不願意出來。”

    除了賺錢,小戴也承認離開農村還有別的原因:“在農村呆久了,感到很無聊。許多農村沒有電影院、沒有網吧、沒有報攤,文化生活跟城市比差多了。得個感冒,都要跑十幾裏路到鄉里去買藥。春節回去呆了幾天,在那個偏僻的山村裏,確實有點和世界隔開的味道。”

    雖然鄉村的記憶在城市的色彩中日漸淡漠,但小戴還是希望農村能快快好起來:“建設新農村,除了樓房、水泥馬路,還要有豐富的文化生活,看病不再難。”

    如往常一樣,早上不到7點鐘,北京青年城小區的保安張慧平便站在門崗上開始值班。這個來自山西原平市南白鄉北窯村的小夥子,3年前到這裡當保安,如今已是保安隊的小“頭頭”了。他用手接了接雪花,笑嘻嘻地説:“北京的雪花就是不如我們老家的大。”

    在他看來,家鄉的北窯村雖然不像北京城裏這麼熱鬧和繁華,但還是挺美的一個地方。“我們那地方下起雪來,壯觀得很,白茫茫一片。小時候我們出去打雪仗,累了抓把雪就可以吃,乾淨得很。北京的雪化了後都是黑色的水。”

    來北京3年,張慧平覺得北京有北京的好,農村有農村的好。“説實話,在北京生活久了,我覺得農村就是在衛生方面、用水方面比城市差些,其他也沒什麼。只要有足夠的錢修路、引自來水、建樓房,農村也能像城裏似的,起碼空氣比城裏好。”

    “我們那裏的農村還沒有發展的機會,基本上是靠地生活,不像北京郊區的農村還可以靠吸引城裏人去旅遊掙點錢。我們村裏很多人到北京打工來了,雖然工錢不高,但比在村裏強。”張慧平還是有些惦記著家鄉的小山村,“説來説去,農村窮就是因為缺錢嘛。只要國家能投錢建設農村,農村肯定會有變化。”雪漸漸停了,小張的臉微微泛紅。

    他搓了搓手:“我相信,農村不會一直窮下去。雖然現在我暫時還不會回農村生活,但我遲早會回去。畢竟,再窮,再遠,那裏是我的老家。”(完)

 
 
 相關鏈結
· 人民日報:新農村建設是全局性根本性的戰略決策
· 人民日報評論員文章:堅持以發展農村經濟為中心
· 開啟中國現代化建設新進程 寫在"兩會"召開之際
· 中央領導與老百姓互動折射中國社會發展八大任務
· 福建農村基層人大代錶帶來民聲為新農村建言獻策
· 劉漢元委員認為應強化金融服務“三農”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