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政務互動>> 建言議政
 
合理保護利用濕地生態系統 保持環境可持續發展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4月17日   來源:光明日報

    編者按:水是生命之源,濕地是地球之“腎”。在全國上下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今天,我們更應該重視對濕地的保護工作。今天我們發表記者采寫的這篇報道,就是希望大家關注這個問題,人人都想一想自己能為保護水資源,為保護濕地做些什麼。所謂環境友好型社會,是雙方向的友好,不但要求環境對人類友好,更要求人類對環境友好。而且歷史發展到21世紀的今天,只有人類對環境友好了,環境才能對人類友好。如果人人都重濕地的保護並有所行動,我們的濕地才有可能得到友好的對待,我們的環境也才能夠永續利用。

濕地與人類息息相關

    近一二百年來,我國北方的大片地區逐漸變得乾旱。特別是近五十多年來,我國由於人口增長及經濟快速發展,對水資源的開發利用程度逐步提高,很多地方正在由豐水轉變為缺水,導致目前全國自然濕地數量持續減少,濕地生態系統面臨著嚴重的威脅。

    什麼是濕地?國家林業局局長賈治邦説,濕地就是清波盪漾的河流、煙波浩瀚的湖泊、金黃無垠的稻田、野生動物聚集的沼澤地以及退潮時水深不超過6米的海水區。

    濕地是極其重要和不可替代的生態系統,具有保持水源、凈化水質、抵禦洪水、調節徑流、控制污染、調節氣候、美化環境等重要作用。它既是陸地上的天然蓄水庫,又是眾多野生動植物、特別是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越冬地。它可以給人類提供水和食物。濕地與人類息息相關,是人類擁有的寶貴資源,因此濕地被稱為“生命的搖籃”、“地球之腎”和“鳥類的樂園”。

    黨和國家十分重視濕地保護工作。最近,由國務院批准的《全國濕地保護工程實施規劃》正式啟動實施,這一規劃提出,從現在起5年內計劃投資90億元,優先啟動四大重點建設工程,通過加大濕地自然保護區建設和管理,使我國50%的自然濕地、70%的重要濕地得到有效保護,基本形成自然濕地保護網絡體系,這標誌著國家將以工程措施全面推進濕地保護。

    截至目前,我國已經建立濕地自然保護區353處,30塊濕地被列入濕地公約國際重要濕地名錄,濕地保護區總面積達5542萬公頃,使40%的天然濕地和33種國家重點珍稀水禽得到了有效保護。

    前不久,我國又有9處濕地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至此,我國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的濕地已達30處,總面積343萬公頃,佔全國自然濕地總面積的9.4%。

大量濕地資源遭破壞

    但是,長期以來,有些地方一直把濕地當作荒灘、荒地、荒水,無度、無限制地開發利用,破壞了大量濕地資源。我國東北部第一大湖呼倫湖由於多年來疏于治理,周邊及補給河流兩岸生態長期遭到人為破壞,加之自然因素影響,致使湖水水位下降近兩米,濕地萎縮,大小河流水量明顯減少或斷流,近年來湖邊蘆葦和濕地大面積消失,湖周圍嚴重沙化,嚴重危及我國北方綠色屏障呼倫貝爾草原和大興安嶺林區的生態環境。作為中國北方鮮見的水鄉、華北地區最大的濕地生態系統,白洋淀被譽為“華北之腎”。但是,白洋淀湖面從上世紀50年代的561.6平方公里銳減到今天的366平方公里。湖水的容量也大量減少,整個淀區水位持續下降。湖水水質從三類退化到四類和五類,生物棲息地特別是淀區周圍退化造成了生物多樣性的減少,現在白洋淀地區的水生植物已經減為47種、魚類減為24種、鳥類減為190種、野生哺乳動物減為14種。

    黑龍江省三江平原濕地面積由上個世紀50年代的34000平方公里降至80年代的16316平方公里,再驟減到目前的4490平方公里,濕地面積急劇縮減了近3萬平方公里,致使生態環境惡化,87億立方米地表水也隨之消失。

    近年來,由於青海湖區氣候變暖、連年乾旱,加之過度開墾放牧、不合理的人為經濟活動和人們重治理輕預防,又缺乏治理的科學方法和資金等原因,使大面積草場退化、水土大量流失,荒漠化日趨嚴重,青海湖水位逐年降低,青海湖水位以每年12米的速度在下降。近年來,因湖體萎縮,湖出露面積已達100余平方公里。

濕地資源面臨六大威脅

    國家林業局副局長趙學敏説,目前我國濕地資源保護面臨六大威脅。

    一是長期以來保護管理能力薄弱,一些地方仍在開墾、圍墾和隨意侵佔濕地,特別是近兩年一些地方出現了把濕地轉為建設用地的錯誤傾向,現有天然濕地的30%面臨著被開墾和改造的威脅。從上世紀50年代以來,全國濕地開墾面積達1000萬公頃,現存天然濕地僅佔國土面積的3.77%。

    二是濕地污染加劇。大量的工業廢水、生活污水的排放等不僅使濕地水質惡化,而且對濕地生物多樣性造成嚴重危害。大量使用化肥、農藥、除草劑,給濕地水體帶來了嚴重污染。

    三是過度利用生物資源,導致重要的天然經濟魚類資源受到很大破壞,嚴重影響這些濕地的生態平衡,威脅其他水生物種的安全;對紅樹林的圍墾和砍伐已造成紅樹林濕地大面積消失。水資源不合理利用,一些地方忽視了濕地的生態環境用水。在松嫩平原,扎龍國際重要濕地的自然來水由建區時的4億立方米減少到現在的1億立方米;河北衡水湖國家級濕地保護區,由於農業用水增加,導致濕地萎縮。

    四是泥沙淤積日益嚴重。由於過去在大江大河上遊的森林砍伐影響了流域生態平衡,使河流中的泥沙含量增大,造成河床、湖底、水庫淤積。新中國成立以來,已建8.4萬餘座水庫,庫容4600億立方米,現淤死1000億立方米以上。

    五是濕地保護資金嚴重不足。到目前為止,我國濕地保護總投入為1.9億元,新中國成立以來,平均每公頃投入不足5元。多數地方級濕地保護區沒有納入同級財政預算,制約著保護管理工作的開展。六是對濕地保護認識不足,我國濕地資源的保護管理涉及多個部門,沒有把濕地作為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來對待。

採取措施強化濕地保護

    目前,我國濕地資源喪失和退化的速度仍未得到有效遏制,各種濕地資源仍處於嚴重的威脅之中,合理保護利用濕地已是當前一個非常緊迫的任務,保護濕地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

    趙學敏説,當前要堅持以保護濕地生態系統和改善生態功能為中心,按照積極保護、科學恢復、合理利用、持續發展的原則,緊緊依靠地方各級政府和社會力量,迎難而上,重點突破,努力實現既定的保護目標。

    一是牢固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堅持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相協調,正確處理濕地保護與利用的關係,樹立保護優先的思想,堅持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形成濕地資源保護和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統一的局面,把濕地保護引入可持續發展的軌道;

    二是統籌規劃和組織實施好《全國濕地保護工程規劃》,堅持以系統工程和綜合治理的方法,確保濕地保護目標任務的落實。採取積極措施,加快推進搶救性保護,在濕地生態脆弱地區搶救性地建立一批自然保護區,擴大濕地保護面積;

    三是加強組織協調,調動各方力量共同做好濕地保護工作。把濕地保護納入本地區生態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計劃,加強組織領導,採取有力措施強化濕地保護。同時,加強濕地保護法規和政策體系建設,建立健全濕地保護管理體系,加大監督和執法力度,切實制止隨意侵佔和破壞濕地資源的行為;進一步提高全社會濕地保護意識,提高人們對於保護濕地刻不容緩的強烈意識。(記者 鄭北鷹)

 
 
 相關鏈結
· 達賚湖濕地將啟動五項治理工程防止生態環境惡化
· 河南鄭州黃河花園口段濕地身陷開發保護兩難境地
· 鄭州花園口黃河濕地遭到破壞
· 內蒙古33塊濕地建自然保護區 面積約244.8萬公頃
· 陜西省人大常委會通過《條例》加強保護濕地資源
· 建言:別再幹“濕地裏種別墅”這樣的愚蠢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