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正處在城鄉關係、工農關係發生深刻變化的時期。從總體上看,我國已經具備了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物質基礎和客觀條件。在這個大背景下推進新農村建設,必須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方針,在統籌城鄉發展中建設新農村。河北省保定市1100萬人口中農村人口占80%,25個縣(市、區)中有8個山區縣。保定市委、市政府從實際出發,努力探索在統籌城鄉發展中建設新農村之路。
統一城鄉規劃。統籌城鄉發展,首先要統籌城鄉規劃,通過科學規劃來引導城鄉協調發展。保定市堅持改革城鄉規劃管理體制,突破過去只注重城市規劃和城鎮建設用地管理的局限,將城鄉規劃調控和管理的範圍從城鎮建設用地擴展到整個城鄉空間,使城鄉建設規劃與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國土利用規劃相銜接、相配套。在此基礎上,堅持統一規劃、分類指導、分步實施、整體推進,加強鄉(鎮)村建設規劃和設計,因地制宜、積極穩妥地推進工業項目集聚、農民住宅集中佈局,節約和集約使用土地,加快城鎮建設。
發展縣域經濟。縣域經濟是城鄉兼容的綜合經濟,是聯結城鄉的重要載體。在統籌城鄉發展中建設新農村,應以發展縣域經濟為主要抓手。保定市以農業現代化為基礎,以工業化為主導,以城鎮化為支撐,積極推進縣域經濟發展。以農業現代化為基礎,就是堅持用現代發展理念指導農業,用現代物質條件裝備農業,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農業,用現代經營形式發展農業。緊緊圍繞京津兩地的市場需求,在穩定糧食生産的基礎上,堅持“一牧二菜三林果”的結構調整方向,抓特色、建基地、創品牌、強龍頭,加快推進農業産業化進程,全力打造面向京津、輻射“三北”的綠色農副産品加工供應地。以工業化為主導,就是實施工業強縣戰略,把促進工業經濟提速增效作為發展縣域經濟的優先目標,著力培育優勢主導産業,改造提升傳統産業,積極發展新興産業,加速推進農村工業化。以城鎮化為支撐,就是通過消除各種體制性障礙,促進各種生産要素和農村勞動力向城鎮聚集,發展壯大有産業基礎的中心城鎮,充分發揮其對廣大農村的輻射和帶動作用。
建立長效機制。利用現有的物質基礎和條件建設新農村,促進城鄉協調發展,應積極建立統籌城鄉發展的長效機制。一方面,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村的範圍,強化政府對農村、農業和農民的公共服務。財政新增教育、衛生、文化事業經費,主要用於農村;基礎建設資金增量,主要用於農業;政府徵用土地出讓收益,主要用於農民。另一方面,積極引導社會資金參與新農村建設。鼓勵社會資本、産業資本進入農村發展産業,鼓勵社會力量進入農村發展社會事業,鼓勵農民組織起來合作利用當地資源。對由社會資本牽頭的新農村建設項目中的一些基礎設施投資和公益性支出,政府從財政上給予獎勵和補償。
培養新型農民。農民是新農村建設的主體。要把農村巨大的人口壓力轉化為人力資源優勢,就必須大力提高農民素質,培養造就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一方面,切實抓好農民的文化知識和職業技能培訓。在加強農村基礎教育的同時,通過深入開展“百萬農民進課堂”、“百名專家富農村”等多層次、多形式的農村教育培訓,提高廣大農村勞動力的科技文化素質和職業技能。另一方面,大力加強農民的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弘揚健康向上的社會風氣。根據農村生活的現實和農民的思想狀況,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社會公德和家庭美德教育以及法制教育,形成文明禮貌、誠實守信、遵紀守法的社會道德風尚。進一步加強農村文化設施建設,開展豐富多樣的文化活動,滿足農民的精神文化需求。通過開展創建“文明村鎮”和“文明戶”活動,引導農民形成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王昆山 中共河北省保定市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