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政務互動>> 建言議政
 
破解“三農問題”是發展縣域經濟的必由之路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9月07日   來源:甘肅日報

    “三農”問題是制約縣域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要使縣域經濟得到持續、快速發展,關鍵在於通過抓好縣域的工業化、城鎮化、特色化和勞務經濟建設,有效破解農民收入增加緩慢牞農業發展後勁不足,經濟、文化、社會發展落後等問題。

    以工業化為導向,推進工業“反哺”農業。縣域經濟快速發展的關鍵因素取決於工業化程度的高低,工業興則縣興,工業強則縣強,工業基礎薄弱,必然導致整個縣域經濟缺乏活力和基礎。因此,加快工業經濟發展是發展縣域經濟的根本性舉措,也是能否實現工業“反哺”農業,有效破解“三農”問題的決定性因素。在縣域工業發展上,一是要發揮優勢,集中力量培植支柱産業。二是要上下聯動,招商引資上項目。三是要搭建工業園區平臺,發揮聚集效應。

    以城鎮化為支撐,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小城鎮是縣域經濟的重要載體,加快城鎮化是統籌城鄉經濟的重要環節。城鎮化程度不高,既不利於農村工業的産業集聚和服務業的成長,也不利於農村富餘勞動力的轉移。在城鎮化建設上,必須注重城鎮與農村上下互動,協調發展,堅持突出重點,分層推進,按照“統一規劃、市場運作、産業支撐、農民受益”的運作機制,系統規劃建制鎮的佈局和發展方向,統籌安排城鄉基礎設施和社會服務設施建設,努力做到城鄉互動、城鄉融合、城鄉一體,加快小城鎮土地、戶籍等制度改革,切實降低企業、投資者及農民進入小城鎮的成本和門檻,為充分利用市場力量和市場機制,吸引生産要素向小城鎮聚集和農村富餘勞動力向小城鎮轉移創造體制環境。

    以特色化為核心,提高農村經濟的競爭力。從區域競爭的態勢看,特色就是財力,特色就是潛力,特色就是競爭力,特色就是生命力。只有培育有自己特色和優勢的支柱産業,發揮優勢,不斷創新,創出有特色的産業和産品,經濟的增長才有活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經濟發達縣牗市牘的實踐也證明,發展特色經濟是成功之道。要想加快發展縣域經濟,就必須更好地適應形勢,放大優勢,培植強勢,做亮特色經濟。發展縣域特色經濟要走出全面抓、抓全面的常規思維,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結合本地資源狀況、交通區位、産業結構、科技水平等綜合因素,打造自己的特色,擴張自己的優勢,建立自己經濟發展的“坐標係”,大力培植“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的市場“亮點”,開闢適合自己發展的新路子。

    以勞務經濟為動力,促進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將農村剩餘勞動力向城市的工業和第三産業轉移,是解決“三農”問題,增加農民收入的最直接的途徑。隨著農村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農村經濟的不斷發展,農村勞動力剩餘的現象越來越普遍。只有實現農村剩餘勞動力不斷地、大量地從農業轉移到非農産業,才能有效提高農民收入,這也是縣域經濟實現快速發展的客觀要求。應充分認識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積極、主動、全面推進農村剩餘勞動力的轉移。要從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高度進行全面、多層次的研究、規劃,將其納入行政部門的管理之中,並儘快制定和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促進農民的合理、有序流動。

    總之,發展縣域經濟,既要用老辦法,更要有新思維。只有找準破解“三農”問題的途徑,通過抓好縣域的工業化、城鎮化、特色化和勞務經濟建設,加快農村剩餘勞動力向非農産業轉移,打破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穩步推進城鎮化進程,努力增加農民收入,減輕農民負擔,維護農民的根本利益,才能使縣域經濟得到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中共徽縣縣委副書記、縣長 陳榮)

 
 
 相關鏈結
· “十一五”期間遼寧將投入628億元支持縣域經濟
· 湖南省縣域經濟考核新增單位GDP能耗降低率指標
· 安徽縣域經濟發展進入乘勢而上加速發展的新階段
· 吉林行政改革使政府職能明顯轉變 助推縣域經濟
· 增強縣域經濟實力是推進中部新農村建設基礎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