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國家綜合國力中最關鍵的因素。新知識靠他們創造,新技術靠他們發明,新學科靠他們創建。建設創新型國家,關鍵在人才,尤其在創新型科技人才。創新型科技人才是國家發展最寶貴的戰略資源。
時勢造英雄,遵循創新型科技人才成長規律,營造有利於人才成長和使用的“時勢”,江山代有才人出的生動局面才會打開;英雄造時勢,擁有一支規模宏大、德才兼備的創新型科技人才隊伍,實現建設創新型國家的目標才有保障。
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創新型科技人才的成長是一個綜合培養的過程。如果我們的中小學教育跳不出死板教條的灌輸模式,跳不出被動應試的沉重桎梏;如果我們的高等教育滿足於考證書、寫論文的外在形式,重數量、輕質量,不注重因材施教和個性發展;如果我們的社會重資歷、輕能力,重名望、輕水平,片面強調學歷教育而忽視繼續教育和終身教育,即使辦學規模再大、教育投入再多,也很難培養出創新人才的雄厚後備梯隊,即使學歷再高、職稱再高,科技人員的創新能力也難以真正提高。培養創新型科技人才,教育體系的革新任重道遠。
創新意味著打破常規、另辟蹊徑,對創新人才的任用也應如此。毋庸諱言,在我們的文化中,還殘存著師道尊嚴、崇尚權威的印跡,新見解、新主張比較難於找到展示舞臺。我們的選用人才機制,仍未完全脫離論資排輩的窠臼,有能力、有水平、有潛力的人尚未脫穎而出。我們的社會輿論,多少遺留著“成王敗寇”的陳舊思想,棒殺探索者、捧殺成功者的事例時有所聞。不打破這些有礙公平競爭的條條框框,不改變這些有悖於人才成長規律的選拔機制,不努力創造出既嘉勉成功又寬容失敗的輿論氛圍,創新型人才就很難“冒尖”。
激勵機制是創新的發動機,評價體系是創新的方向盤。建立完善的激勵和評價制度,對創新型科技人才的培養至關重要。這當中,保護知識産權、保障創新權益、改善工作生活條件等,屬於共性的要求,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各行各業都應有不同的評價和激勵人才的標準。在專業分工日益細化的今天,尤其需要探索針對不同類型、不同專業人才的分類評價和管理,避免“大撥轟”、“一刀切”。實踐證明,只有符合專業發展規律的評價體系,才能真正做到公平公正、科學有效;只有既兼顧公平又因人制宜的激勵機制,才會最大限度地調動人的內在積極性。
必須加強黨對人才工作的領導,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培養和造就創新型科技人才尤其是領軍人才,一方面要開展多種形式的國際交流合作,有效利用全球科技資源,積極參與國際大科學工程和國際學術組織,在交流合作中實行開放式培養。另一方面,也要在科技人才隊伍中大力開展形勢教育、國情教育和人生觀、價值觀教育,引導他們了解世界發展大勢,準確把握時代脈搏,自覺把實現自身價值與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結合起來;引導他們了解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形勢,準確把握國家的重大戰略需求,主動把從事科學技術活動與推動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結合起來。
強國猶喚成城志,創新須仗出群才。讓我們大家共同努力,深刻認識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戰略思想,大力營造鼓勵人才幹事業、支持人才幹成事業、幫助人才幹好事業的社會環境,推動大批高素質的創新科技人才在社會主義中國的沃土上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