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強部長日前接受《學習時報》記者專訪,提出要加快推進衛生事業的改革和發展。以下為訪談內容:
記者:請您先介紹一下近年來衛生事業發展的情況。
高 強:“十五”期間,我國衛生事業發展取得了顯著成就,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體系建設取得了明顯進展。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確定的標準,衡量一個國家衛生健康狀況,主要有三個指標,即人均期望壽命、孕産婦死亡率和嬰幼兒死亡率。2005年,我國人均期望壽命達到72歲,孕産婦死亡率為4.8/萬,5歲以下嬰幼兒死亡率為2.5%。我國居民的主要健康指標達到了發展中國家的先進水平。
第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機制不斷完善。2003年暴發“非典”疫情,黨中央、國務院及時作出重大決策和部署,制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非典”過後,各級政府加大公共衛生投入,加強疾病預防控制體系、醫療應急救治體系、衛生應急隊伍和衛生監督體系建設。全國共改擴建2448個省、市、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總投資105億元;建設2668個醫療急救中心和傳染病院(區),總投資164億元。
第二,疾病監測能力不斷增強。從2004年開始,我們在全國建設了疫情監測網絡。目前,全國已有100%的疾病預防控制中心、93.5%的醫療衛生機構和70%以上的鄉鎮衛生院實現了疫情信息網絡直報,衛生部在當天就可以獲得來自全國各地的傳染病疫情信息。
第三,重大疾病防治取得明顯進展。國家制訂了《艾滋病防治條例》,實施了“四免一關懷”的政策,防治經費大量增加,防治措施不斷完善。結核病、肝炎、血吸蟲病等重大傳染病的預防、控制和治療實現了我國政府提出的階段性目標。
第四,醫療衛生服務規模不斷擴大,服務能力不斷增強。目前全國各類醫療衛生機構30多萬個,醫療機構床位數327萬張,各類衛生人員603萬人,遍及城鄉的醫療衛生服務網絡基本形成。許多高新技術和醫療手段在我國推廣使用,有些醫療技術處於國際領先地位。
記者:農村是我國衛生工作的重點,也是最薄弱的環節,對此,你們採取了哪些措施?
高 強:“十五”期間,國家從制度建設、政策措施、經費投入和監督指導等方面加大力度,加快農村衛生事業發展。
第一,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重點解決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到2006年底,全國有1451個縣(市、區)開展了農村合作醫療,佔全國縣市總數的50.7%,有4.1億人參加,佔全國農村人口總數的47.2 %。部分省市農村合作醫療已經覆蓋所有的縣(市、區)。 累計已籌集合作醫療資金329億元,其中各級財政補助215億元;有4.7億人次農民得到醫療費用補償243.9億元。
第二,改善農村醫療衛生條件。2004─2006年,中央財政安排專項資金100.8億元,支持農村醫療衛生基礎設施建設;安排62億元,支持農村重大疾病預防控制和衛生人才隊伍建設。同時,國家還安排專項資金4.8億元,實施農村改水改廁等重大公共衛生項目。
第三,城市衛生支援農村衛生工作逐步制度化。衛生部會同有關部門制訂城市醫師晉陞高級職稱前必須到農村累計服務一年的制度和醫學院校畢業生取得執業資格後必須到農村服務一年的制度。從2005年開始,衛生部、財政部在全國實施了“萬名城市醫生支援農村工程”,中央和地方政府投入專項經費,組織城市醫師到農村縣醫院和鄉鎮衛生院工作,為期一年,到期輪換。
記者:另一方面,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目前是什麼狀況?
高強:到2006年底,全國已經有98.2%的地級城市、92.8%的市轄區和67.8%以上的縣級市組織開展了社區衛生服務,共設置社區衛生服務機構23036個,全國創建了108個社區衛生示範區。2006年國務院制訂了《關於發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的指導意見》,衛生部會同有關部門制訂了社區衛生機構建設、人才培訓、服務管理等9個配套文件,為加快社區衛生服務發展奠定了基礎。
記者:醫療衛生工作關係著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如何關注民生,切實加強醫院的管理?
高 強:衛生部在全國連續三年開展“以病人為中心,以提高服務質量為核心”的醫院管理年活動,針對醫療服務中存在的問題,加強思想道德教育,嚴格技術準入和人員資格準入,改善醫療服務,控制醫藥費用,減輕群眾負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據統計,近年來,醫療機構每門診人次和住院床日費用增幅逐年下降,藥品收入佔醫藥收入的比重持續降低。2006年全國醫療機構住院床日費用和出院人均收費出現負增長。
記者:正像您剛才説的,我國衛生事業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但是,用“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來審視,對照人民群眾的迫切要求,衛生事業的發展仍然嚴重滯後。如何看待我國衛生事業面臨的問題?
高 強:確實如此。醫療衛生事業發展不僅落後於經濟發展,也大大滯後於其他社會事業發展,與人民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之間的矛盾還相當突出。概括起來,主要有四個方面:
公共衛生體系不夠健全。我國在縣級以上各級政府都設立了疾病預防控制機構,但人員素質不高,缺乏高水平的人才;設備不齊全,缺乏必要的檢測檢驗設施;經費保障機制不完善,有些經費還要靠創收來籌措;特別是鄉、村兩級缺乏從事疾病預防控制的人員。
重大疾病預防控制任務艱巨。我國面臨急性傳染病和慢性嚴重疾病並存的嚴峻局面。傳染病患病人數仍居世界高位,結核病、肝炎等傳統傳染病仍在威脅人民健康。地方病和寄生蟲病仍未得到有效遏制。艾滋病、非典、人禽流感等新發傳染病的出現,加重了我國傳染病防控工作的難度。由於居民生活環境、工作環境和生活習慣發生變化,惡性腫瘤、高血壓、心腦血管病、糖尿病等嚴重疾病的患病人數不斷增加,成為威脅人民健康的主要病種。心腦血管病和惡性腫瘤死亡的人數已經列在我國人口死因的第一位和第二位。
城鄉之間、區域之間、不同人群之間的醫療衛生服務差距擴大。我國人口多、經濟發展水平低、城鄉發展差距大,醫療衛生服務的差距也比較突出。特別是大多數農民和城市低收入人群缺乏基本醫療保障,支付醫藥費用困難。
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突出。當前群眾面臨的看病難,主要是醫藥費用較高,患嚴重疾病群眾難以支付高額費用。
記者:看病難、看病貴是群眾呼聲很高的一個焦點問題,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問題?
高 強:産生這些問題的原因很複雜。一是有關方面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衛生事業的公益性質和社會保障作用認識不足,有些地方甚至把一些公共醫療衛生服務的責任推向了市場。二是忽視基本衛生保健制度建設,群眾的公共衛生服務和基本醫療服務需求缺乏制度保障。三是衛生事業發展不協調,優質醫療資源過分向大醫院集中,農村和城市社區衛生發展嚴重滯後。四是公立醫療機構運行機制不合理。政府缺乏必要的投入,醫療機構的人員經費、運行經費和發展資金基本上依靠服務收費,並實行創收歸己,自行支配的機制,導致醫療機制過分追求經濟收益;一些地方在醫療機構推行的“承包制”、醫務人員收入與服務收入挂鉤、以及“獨立經營,自負盈虧”辦法,導致醫療機構的公益性質淡化,加重患者負擔。五是醫藥生産、流通、使用秩序混亂,價格嚴重虛高,再加上“以藥補醫”的機制,使安全、有效、廉價的藥品得不到有效供應和使用。
記者:面對這些問題,您多次強調必須深化醫療衛生體制的改革,怎麼改?
高 強:目前,國務院有關部門正在集中精力,研究制訂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方案,概括起來大體上有以下基本思路。
第一,堅持體制機制改革和制度創新。著眼于實現人人享有基本衛生保健服務的目標,著力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努力縮小城鄉之間、地區之間、不同收入群眾之間醫療衛生服務差距,使城鄉居民公平享受到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
第二,堅持政府主導與市場機制相結合。政府必鬚髮揮主導作用,加強立法、規劃、投入和監管,維護人民群眾利益。同時,發揮市場機製作用,引導和規範社會資金髮展醫療服務,擴大醫療服務供給,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形成資源互補、有序競爭的局面。
第三,堅持醫療衛生服務體制、醫療保險制度和醫藥生産流通體制同步改革。
第四,堅持從我國基本國情出發。優先發展農村衛生和社區衛生,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堅持中西醫並重,建立起適應我國國情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努力建設資源節約型醫療衛生事業。
在醫療衛生服務和醫療衛生保障的制度創新上,我認為,要著力建設四項基本制度。
第一,建設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衛生保健制度。這項制度以人人享有基本衛生保健為目標,以公共衛生機構、農村衛生機構和城市社區衛生機構為服務主體,採用適宜醫療技術和基本藥物,為居民免費提供公共衛生服務和按成本提供基本醫療服務,由政府按適當方式保障服務,保障服務人員經費和工作經費。
第二,建設多層次的醫療保障體系。根據城鄉實際情況和不同人群的收入情況,建立不同形式的醫療保險制度,儘快將不同水平的醫療保障制度覆蓋到城鄉全體居民。
第三,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其主要內容是:國家按照安全、有效、必需、價廉的原則,制定基本藥物目錄;政府招標組織國家基本藥物的生産、採購和配送,並逐步規範同種藥品的名稱和價格,保證基本用藥,嚴格使用管理,降低藥品費用。同時,政府要加強對藥品生産、採購、配送、使用等環節的監管。
第四,建立科學、規範的公立醫院管理制度。按照政事分開、管辦分開、醫藥分開、營利性與非營利性分開的要求,深化醫療機構管理體制、運行機制、財政經費保障機制改革,推進醫療機構屬地化和全行業管理,理順醫藥衛生行政管理體制,強化公立醫院的公共服務職能,規範收支管理和收入分配管理,糾正片面追求經濟收益的傾向。
記者:醫療衛生工作,大家十分關注。如何加快改革和發展的步伐,來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需求?
高 強:衛生事業是造福於人民的事業,關係到億萬群眾切身利益,關係到經濟社會協調穩定發展,也關係到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我們深感責任重大,一定要以對黨、對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認真來履行自己的職責。當前,要著力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明確工作職能,落實工作責任。各級衛生部門都要把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加快衛生事業發展,作為維護人民利益,關心群眾健康、促進社會和諧的大事,積極探索試點,全力以赴推進,根據實際情況,確定目標重點,並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保證政策措施的落實。
認真制定實施區域衛生發展規劃。科學制定實施區域衛生規劃和區域醫療機構設置規劃,實事求是地確定公立醫療機構的服務規模,嚴格控制醫療機構盲目擴張,調整佈局,優化結構,形成功能完善、佈局合理、經濟有效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滿足群眾的基本衛生保健需求。
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完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和應急救治體系,健全職能、轉換機制、落實責任、保障經費、增強能力、改善服務,提高疾病預防控制能力和應急醫療救治能力,重點控制艾滋病、肝炎、結核病、血吸蟲病等重大疾病的流行,做好新發傳染病防治工作;探索建立以農村和社區為基礎的重大疾病防控干預機制,指導居民養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防控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嚴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
健全城鄉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大力發展社區衛生服務,構建以社區衛生服務為基礎、醫院和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分工合理、協作密切的新型城市衛生服務體系,形成小病在社區、大病到醫院的醫療服務格局。認真組織實施農村衛生服務體系建設與發展規劃,健全農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加強農村醫療衛生人才培養,提高農村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
加快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建設。按照國務院要求,2007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將覆蓋全國80%的縣(市、區),將有約6億人參加,國家財政將補助農民200多億元。同時,繼續完善合作醫療補償辦法,嚴格合作醫療資源管理,努力控制服務費用,最大限度地保障農民利益。
大力扶持中醫藥和民族醫藥發展。充分認識中醫藥在我國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繼承和發展中醫藥和民族醫藥,研究制訂扶持中醫藥和民族醫藥發展的政策措施,促進中醫藥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構建和諧醫患關係。加強醫德醫風建設,在廣大醫務人員中牢固樹立誠信為本、忠實服務的良好風尚,努力減輕醫藥費用負擔,維護群眾權益。加強醫患溝通,做到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支持,共同戰勝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