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熱點專題
 
內蒙古自治區主席楊晶作政府工作報告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1月30日   來源:內蒙古日報


政府工作報告(摘要)

——在內蒙自治區十屆人大五次會議上

內蒙古自治區主席楊晶

  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新牧區建設

    2007年,要繼續把解決好“三農三牧”問題作為重中之重,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加大農牧業投入,確保新農村新牧區建設取得新的進展。

    要把發展現代農牧業作為新農村新牧區建設的首要任務來抓。繼續調整優化農牧業結構,大力發展特色、綠色和生態農牧業,進一步提高畜牧業、優質高産作物和農畜産品轉化增值比重。加強農牧業綜合生産能力建設,毫不放鬆地抓好糧食生産,確保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6700萬畝以上,糧食總産量穩定在350億斤左右。加快發展現代畜牧業,推進畜牧業儘快向質量、效益與生態安全並重的方向轉變。以培育壯大龍頭企業為重點,以建設標準化生産基地為基礎,以提高農畜産品加工轉化率為核心,進一步推進農牧業産業化經營。健全農村牧區市場流通體系,加快培育一批大型農資、農畜産品流通企業和鮮活農畜産品批發市場,充分發揮農村牧區供銷社的主渠道作用,大力發展農牧民合作經濟組織。加快農牧業先進適用技術的推廣應用,提高農牧業設施裝備和機械化作業水平。強化農牧業服務體系建設,抓好重大動物疫病防治工作。

    不斷改善農牧民生産生活條件。切實加強農村牧區基礎設施建設,全年力爭新增農田草牧場有效灌溉面積100萬畝,節水灌溉面積200萬畝,解決60萬人的安全飲水和2萬戶農牧民的通電問題,實現所有蘇木鄉鎮通油路、嘎查村通公路。加強農村牧區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啟動實施農村牧區初中改造和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工程。在調整佈局、加快轉移、整合資源的同時,進一步加大對農村牧區的投入,確保財政支農支牧投入的增量高於上年,固定資産投資用於農村牧區的增量高於上年,土地出讓收入用於農村牧區建設的增量高於上年,自治區財政新增教育、衛生、文化等事業經費將主要用於農村牧區。要整合支農支牧資金,完善投入管理辦法,充分發揮政府資金的帶動作用,引導農牧民和社會資金投向農村牧區建設,構建穩定的投入增長機制。

   全面深化農村牧區各項改革。堅持農村牧區基本經營制度不動搖,穩定和完善土地草牧場承包關係。加強土地管理,從嚴控制新增建設用地總量,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嚴格執行耕地佔補平衡制度。鞏固和發展農村牧區稅費改革成果,堅持以轉變政府職能為重點深化蘇木鄉鎮機構改革,以落實教育經費保障機制為重點深化農村牧區義務教育改革,以增強基層財政保障能力為重點深化縣鄉財政管理體制改革,以健全新型農村牧區合作醫療制度為重點深化農村牧區醫療衛生改革。積極穩妥地清理化解鄉村債務,優先化解義務教育等公益事業負債。繼續推進農村牧區金融改革,抓好農村牧區合作銀行試點工作,加快建立適應“三農三牧”特點的農村牧區金融體系,切實解決農牧民貸款難的問題。擴大農牧業政策性保險試點範圍,逐步建立農牧業風險防範機制。積極推進國有農牧場體制改革,加快集體林權制度和國有林場改革,積極穩妥地開展國有林權改革試點。認真搞好第二次農牧業普查,為推進新農村新牧區建設提供科學依據。

    多渠道增加農牧民收入。充分挖掘農牧業內部增收潛力,完善龍頭企業和農牧民之間的利益聯結機制,使農牧民更多地受益。進一步鞏固、完善和加強各項支農惠農政策,繼續對重點地區、重點糧食品種實行最低收購價政策,糧食直補資金要達到糧食風險基金的50%以上。擴大良種補貼範圍和品種,擴大農牧機具購置補貼規模、補貼機型和範圍。加大農牧業生産資料綜合補貼力度,不折不扣地落實退耕還林、退牧還草等各項補助,逐步形成目標清晰、受益直接、類型多樣、操作簡便的農牧業補貼制度。加強農牧民職業技能培訓,有序組織勞務輸出。堅持開髮式扶貧方針,加強整村推進、産業化扶貧和貧困地區人口轉移培訓工作,搞好生態移民和扶貧移民,繼續開展定點幫扶。

    加快産業升級和增長方式轉變

    2007年,要按照做大做強優勢特色産業和産業多元、産業延伸、産業升級的要求,組織實施一批規模大、起點高、技術裝備水平先進的重大項目,增強優勢特色産業發展後勁。全年新開工煤化工總規模500萬噸、電力裝機600萬千瓦、煤炭生産規模5000萬噸。狠抓新項目開工率,加快在建項目進度,確保按期投産達效。加強大型工業基地和專業化特色園區建設,提高園區産業關聯度和配套服務水平,構築重大項目和産業集群發展平臺。

    推動産業優化升級。要高水平拓展優勢特色産業,加快大型煤炭、火電基地建設,加強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優化冶金工業産品結構,提高産業集中度;堅持高加工度、集群化、基地化方向,大力發展化學工業;積極拓展裝備製造業領域,壯大稀土、生物制藥和信息産品製造等高新技術産業規模。要高標準改造傳統産業,圍繞節能減排和發展循環經濟,組織實施一批技術改造項目,推動傳統産業優化升級,努力使重點企業技術裝備達到國內先進水平。要高起點承接國內外非資源型産業轉移,積極培育發展直接面向消費市場的勞動密集型産業,優化産業體系。繼續淘汰落後生産能力,加快企業兼併重組和資源整合,對不符合國家産業政策和市場準入標準的落後産能,分類進行整改關停。

    積極培育工業經濟新的增長點。堅持圍繞優勢特色産業搞延伸,圍繞重點項目搞協作,圍繞工業基地建設搞配套,大力發展中小企業,啟動實施“一個産業帶動百戶中小企業工程”,培育一批延伸配套加工型的中小企業,大力發展産業集群。完善信用評價和社會化服務體系,為中小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環境。堅持特色化、園區化方向,突出抓好縣域特色産業的培育,鼓勵發展一縣一品、一園一品,主動接受大城市、大企業、大項目的輻射,形成合理的産業分工,提高縣域經濟發展水平。

    突出抓好節能減排工作。抓緊建立科學統一的節能減排統計指標體系、考核體系和監測體系,健全節能減排工作考核機制和問責制,確保完成節能減排目標任務。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法》,提高市場準入標準,加強項目的節能審核和環保評價。抓好重點行業節能工程建設,督促企業建立嚴格的節能減排管理制度,嚴格落實節能減排指標。要把發展循環經濟作為節能減排的重要手段,以延伸産業鏈為切入點,建立企業間資源再利用、再循環機制。加快國家和自治區級循環經濟園區建設,積極組織開展清潔生産企業試點。切實抓好水資源保護和水污染、大氣污染防治,認真解決突出的環境問題。發揮市場機製作用,完善有利於節能減排的財稅、價格政策體系。健全生態環境補償和礦産資源有償使用制度,繼續整頓和規範礦産資源開發秩序,嚴格礦業權管理,大力推進礦産資源整合。

    加大技術創新力度,儘快在重點領域實現關鍵技術突破,形成擁有自主知識産權的核心技術和知名品牌。加快建設國內一流的羊絨、乳品、生物制藥、稀土産業研發中心,國內領先的煤液化、氣化及系列煤化工研發中心,適合自治區資源特點的材料工業、可再生能源産業研發中心,構築具有內蒙古特色的技術創新體系。要進一步確立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地位,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和人才儲備,引導創新要素向企業集中。

    加快發展服務業

    2007年,要適應經濟發展需要,大力發展面向生産的服務業。積極發展現代物流業,加快建設大型物流樞紐,發展區域性物流中心,培育專業化物流企業。進一步健全金融服務體系,鼓勵引導商業銀行加大對自治區重點建設領域和薄弱環節的信貸支持,發展面向中小企業的融資和小額信貸。拓寬保險服務領域,充分發揮商業保險在應對災害事故、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中的重要作用。發展信息服務業,推進以網絡技術和數字技術為基礎的高技術服務業發展。

    適應居民消費結構升級趨勢,加快發展面向消費者的服務業。提升商貿流通業,鼓勵發展經營業態多樣的零售、餐飲等商貿服務,推廣連鎖經營、特許經營等現代流通方式和組織形式。大力發展旅遊業,合理開發和保護旅遊資源,改善基礎設施,推進重點旅遊景區、旅遊線路建設,在繼續發展觀光、休閒等傳統旅遊的同時,積極發展紅色旅遊、工業旅遊等各類專題旅遊,組織好中國北方旅遊交易會。加快發展社區服務業,推進社區服務規範化和網絡化建設。大力培育新的消費熱點,不斷滿足城鄉居民多層次、多樣化的消費需求,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6%。

    認真貫徹落實鼓勵支持服務業發展的政策措施,打破壟斷,放寬準入,建立公開、平等、規範的行業準入制度。要按照營利性與非營利性分開的原則,加快行政、事業單位後勤服務的社會化步伐。充分發揮服務業引導資金的作用,抓好服務業重點項目建設,鼓勵社會資金投向服務業。建立健全服務業經濟指標體系,強化對服務業發展的分析和監測。

    加強生態和基礎設施建設

    2007年,要著眼于增強經濟發展後勁,保持固定資産投資合理規模,全年固定資産投資增長20%。

    要進一步優化投資結構,加強生態和基礎設施建設。繼續實施退耕還林、退牧還草、天然林保護、京津風沙源治理、水土保持等生態工程,深入開展造林綠化和全民義務植樹活動,全年新增造林合格面積1000萬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650萬畝,治理“三化”草原面積3450萬畝,確保草原禁牧休牧面積穩定在6.5億畝以上。加快推進農業節水示範項目和以灌溉飼草料地為重點的牧區水利試點工程項目,抓好大型灌區續建配套和節水改造。加強重點水利樞紐和調水工程建設,加大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力度。公路建設力爭完成投資260億元,突出抓好公路主骨架大通道建設,努力提高盟市到旗縣公路的技術等級。鐵路建設力爭完成投資150億元,新建里程4028公里,改擴建里程1786公里。加快民航機場建設步伐,開工建設二連浩特、阿爾山機場項目,完善網絡佈局。

    推進區域協調發展

    2007年,要鼓勵呼包鄂地區繼續發揮優勢,在轉變增長方式、推進新型工業化、統籌城鄉發展上發揮示範帶動作用。同時,加強分工協作,加快構築産業群和城市群,提升區域整體競爭力。支持東部盟市抓住國家振興東北等老工業基地的戰略機遇,進一步加快發展步伐。加大對東部盟市的財力傾斜,制定和落實優惠政策,形成推動東部盟市發展的合力。繼續推進“興邊富民”行動,大力扶持邊境地區、少數民族聚居區、“三少”民族地區和革命老區改善生態和基礎設施條件,培育地區特色産業,增強自我發展能力。

    進一步提升城鎮化水平。壯大城鎮經濟,推進産業向城鎮和工業園區集聚,增強城鎮的産業支撐力、吸納就業和綜合承載能力。積極發展以建築業、房地産業和公用服務業為主的城鎮基礎産業。

    加大對建築業的支持力度,落實好優惠政策,完善扶持措施,積極引導和支持建築企業優化重組,儘快培育一批技術實力雄厚、競爭力強的本土大型建築企業。堅持分類指導,加強房地産市場宏觀調控,抑制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加快住房供應不足地區的房地産業發展。加大經濟適用住房建設力度,完善住房補貼、貸款、公積金等政策措施,全面實施廉租住房制度,構建多層次的住房保障體系,著力解決群眾的住房問題。堅持政府主導、市場推動的原則,推進城鎮公用服務業的市場化改革。要綜合考慮承載能力和長遠發展,合理規劃城鎮規模與佈局,提高城鎮現代化水平。切實加強城鎮道路、公共交通、信息網絡和水電氣熱管網等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城鎮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積極穩妥地推進“城中村”和老城區改造,加強城鄉結合部管理,美化城鎮環境。認真落實自治區出臺的鼓勵政策,妥善解決進城務工人員子女上學、社會保障等方面的問題,促進農牧民向城鎮有序轉移。

    加大改革攻堅力度

    2007年,要穩步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建立健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體制機制。繼續深化國有企業改革,著力推進國有大中型企業的股份制改造,加快企業上市步伐,做好國有企業主輔分離輔業改制工作。完善國有資産監管體系,促進國有資産保值增值。認真落實國家和自治區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的各項優惠政策,堅持平等準入、公平待遇的原則,加大對非公有制經濟在信貸、稅收和社會化服務等方面的支持,引導非公有資本進入法律法規未限制的行業和領域,引導國內非公有資本進入外資可以進入的行業和領域。積極推進投資體制改革,規範投資行為。根據國家統一部署,推進煤、電、水、天然氣等資源性産品價格改革。按照建立公共財政框架的要求,加快財政體制改革,把有限的資金更多地用於民生和社會公共事業發展。加強稅收徵管,努力擴大財源。積極推進財政支出的科學化、規範化和法制化,完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健全監督管理機制,切實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

    進一步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繼續支持有實力、守信用的企業走出去,積極有序地擴大境外投資合作。抓住俄羅斯舉辦“中國年”活動的機遇,深化與俄羅斯的經貿合作。繼續改善口岸基礎設施條件,重點抓好口岸貿易加工區建設,著力在進口資源落地加工和本地産品出口加工上下功夫,加快發展口岸加工業。堅持引進資金、技術和智力並舉,優化引資結構,做到科學招商、理性引資。要認真研究國家産業政策,積極引進符合自治區産業發展方向的資源精深加工項目和有利於擴大就業、改善民生的非資源型、勞動密集型項目。全年力爭引進國內(區外)資金1500億元,利用外商直接投資20億美元,進出口總額增長16%。

    繁榮發展社會事業

    2007年,要深入推進“科教興區”戰略。落實自治區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綱要和鼓勵技術創新的政策措施,組織實施一批重大科技專項,力爭全年開發100項新産品、新技術。加強知識産權保護,大力發展技術諮詢、技術轉讓等仲介服務,推進科研成果轉化。鞏固“兩基”達標成果,全面提高義務教育普及水平。重視城鄉教育均衡發展,努力縮小城鄉、地區、重點與非重點學校之間的差距。切實保障農村牧區義務教育經費,提高貧困小學、初中寄宿生的生活費補助標準。改善職業學校的辦學條件,全面實施100所職業學校、100個精品專業點和100個重點實訓基地建設工程。加強重點學科和重點研究基地建設,著力提高高等教育辦學質量。認真落實各項教育資助政策,確保考上大學的貧困家庭子女都能入學。優先重點發展民族教育,積極改善民族學校辦學條件,大力推進少數民族地區“雙語教學”。

    全面實施人才強區戰略。加強人才宏觀管理,擴大人才總量,優化人才結構。加快農村牧區實用人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高技術人才和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引導高校畢業生積極投身於新農村新牧區建設。加強人才引進、儲備和人才市場建設,創新人才工作體制機制,加快人才流入區建設。

    大力發展醫療衛生事業。按照醫藥分開、營利性與非營利性分開的原則,穩步推進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全面完成疾病預防控制、醫療救治和衛生執法監督體系建設任務,有效預防、控制重大疾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全面推行新型農村牧區合作醫療制度,100%覆蓋農牧業人口,農牧民參合率達到85%以上。加快新型城鎮衛生服務網絡建設,啟動實施以大病統籌為主的城鎮居民醫療保險試點,認真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發揮蒙醫、中醫的特色和優勢,滿足群眾醫療保健需求。做好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穩定低生育水平,全面推行農村牧區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3‰以內。大力發展體育事業,積極推進“草原萬里健身工程”,努力提高競技體育水平和全民健康素質。認真做好老齡和婦女兒童權益保障工作。

    加強民族文化大區建設。紮實推進城鄉基層文化設施建設,實施文化資源共享工程,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加快文化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堅持精品戰略,繁榮文藝創作,打造民族文化品牌,做好《蒙古學百科全書》的編纂出版工作。加強規劃和指導,大力培養文化産業人才,提高品牌創意能力,推動文化産業健康發展。重點抓好具有內蒙古特色和優勢的文博會展、影視出版、演藝等文化産業,辦好民族商品交易博覽會和第三屆中國西部文化産業博覽會。繼續推進文化事業單位內部改革,推動新聞媒體宣傳業務和經營業務分離。加強對各類宣傳媒體的支持和引導,確保正確的輿論導向。繼續擴大廣播影視覆蓋範圍,推進有線電視網絡整合,積極發展數字廣播電視。加強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切實做好文化遺産和文物保護工作。

    高度重視民生問題

    2007年,要實行積極的就業政策,統籌做好困難群體再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和農村牧區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確保有就業能力的零就業家庭至少有1人就業。切實做好“兩個確保”和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農村牧區最低生活保障面擴大到60萬人以上,補助標準提高20%,城鎮低保標準每人每月提高20元。嚴格執行企業最低工資標準,建立企業正常增資和職工收入與效益增長的聯動機制。加強勞動監察,建立健全保障機制,確保企業職工和農民工工資按時足額發放。加強社會保險基金徵繳和管理,建立嚴格的監管機制,保障社保基金安全。繼續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提高私營企業、困難企業職工和靈活就業人員的參保率,研究解決農民工失業保險問題,積極探索建立多種形式的農村牧區養老保險制度。完善自然災害監測網絡體系,提高預警預測和救助能力,最大限度地減少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加強社會救助體系建設,關心殘疾人事業,妥善安排好困難群眾、受災群眾的生産生活。

    切實維護群眾的合法權益。加強對醫療、教育收費及住房價格的監管,認真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完善徵地程序和安置辦法,嚴格土地徵用和拆遷管理,確保被徵地農牧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長遠生計有保障。繼續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嚴厲打擊偷騙稅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等違法行為。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監管,繼續推進食品藥品放心工程。完善信訪工作機制,妥善處理信訪突出問題及群體性事件。加強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深入開展“打黑除惡”專項鬥爭,嚴厲打擊各類刑事犯罪,創造和諧安定的社會環境。強化邊境管控,積極開展軍警民聯防活動,確保邊疆穩定。

    高度重視安全生産工作。認真落實安全生産責任制,進一步加強對重點領域和行業的安全監管,加快礦山安全質量標準化建設,嚴格易燃易爆、危險化學品管理,加強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和公共場所安全防範。嚴格執行安全事故責任追究制度,嚴肅查處玩忽職守、造成重特大事故的責任者。

    加強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設

    2007年,要全面貫徹黨的民族宗教政策,落實民族區域自治法及配套政策法規,鞏固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進步。認真執行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和決定,及時報告工作,自覺接受監督。積極支持人民政協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的職能,主動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及各人民團體的意見和建議。認真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發揮好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的橋梁紐帶作用。積極推進村務公開,完善基層民主管理制度,加強農村牧區基層政權建設和城鎮社區建設。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落實依法治區和“五五普法”規劃,做好法律服務和援助工作。加強國防教育和國防後備力量建設,積極支持部隊戰備訓練,深入開展雙擁共建活動,做好軍轉安置工作。

    要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努力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認真抓好以實踐社會主義榮辱觀為主的思想道德教育,廣泛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深入宣傳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重大戰略思想以及自治區改革發展取得的成就,進一步鞏固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思想基礎。

    深入推進政府自身建設

    2007年,要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更多地運用經濟和法律手段調節經濟活動,為各類市場主體創造良好發展環境。更多地關注社會和公共服務領域,提高社會管理水平和公共産品質量。繼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減少和規範行政審批事項,簡化辦事程序,提高辦事效率。堅持科學民主決策,建立健全重大事項集體決策、專家諮詢、公示聽證、決策評估等制度,提高政府決策水平。加強電子政務和政務服務中心建設,繼續擴大政務公開範圍,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透明度。堅持依法行政,深入貫徹行政許可法,嚴格依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接受監督。加強政府法制工作,提高行政立法質量。進一步理順行政執法體制,深入推行行政執法責任制,認真解決有法不依、執法不公、多頭執法等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深入開展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認真落實廉政建設責任制,嚴格執行領導幹部廉潔自律各項規定。加強行政監察工作,堅決糾正損害群眾利益的問題和部門、行業不正之風,重點治理工程建設、土地出讓、礦産資源配置、産權交易、醫療購銷和政府採購等領域的商業賄賂行為。重視和加強審計工作,充分運用審計成果,嚴肅查處各種違法違紀行為。切實加強政風建設,著力解決突出問題,促進幹部作風的進一步好轉。堅決杜絕鋪張浪費,努力降低行政成本,帶頭建設節約型社會。牢固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堅持求真務實、勤政為民,使各項工作都經得起實踐的檢驗、歷史的檢驗和人民的檢驗。

    今年是自治區成立60週年。辦好慶典活動是我區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要按照“隆重、熱烈、祥和、節儉、務實、安全”的原則,精心做好各項籌備工作。要以迎慶為契機,以為民辦實事為重點,積極爭取國家支持,大力改善人民群眾的生産生活條件,努力使60週年大慶成為充分展示黨的民族政策光輝成就、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的大慶,成為宣傳內蒙古、建設內蒙古、促進和諧內蒙古建設的大慶,成為凝聚各族幹部群眾智慧力量、推動我區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大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