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熱點專題
 
貴州省代省長林樹森作政府工作報告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2月06日   來源:貴州省政府網站

政府工作報告

——2007年1月22日在貴州省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

代省長林樹森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2006年政府工作回顧

    過去一年,我們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戰略思想,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一系列方針政策,在中共貴州省委的領導下,在省人大、省政協的監督、支持和幫助下,緊緊依靠全省各族人民,牢牢把握搶抓機遇、加快發展這個富民興黔的第一要務,堅持以改革促發展、以開放促開發、以創新促跨越,全省經濟保持較快增長,效益進一步提高,活力不斷增強,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實現了“十一五”的良好開局。

    預計全年生産總值2260億元,增長11.5%;財政總收入448.66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26.6億元,分別增長22.5%和24.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7%,居民消費價格水平比上年增長1.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9116.61元和1985元,實際增長10.1%和4.7%;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3%以內;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3300億元,各項貸款餘額2696億元,分別比年初增加523億元和392億元;人口自然增長率下降到7.26‰。

    一年來,我們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主要抓了以下六個方面的工作:

    一、緊緊圍繞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大力推進結構調整,努力促進三次産業全面增長。認真落實各項支農惠農政策,省財政直接安排的支農投入達10.47億元,增長27.1%。面對糧食因災減産2.5%和烤煙種植面積調減等不利因素,切實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力度,生態畜牧業和特色優勢作物發展步伐進一步加快,支撐了農業經濟的較快增長。其中,畜牧業對農業增長的貢獻率預計可達70%以上,佔農業增加值的比重提高1.5個百分點。緊緊抓住煤、電等生産要素供求矛盾緩解等有利條件,積極發展壯大支柱産業,電力、有色冶金、黑色冶金、化工和飲料五大行業繼續引領全省工業經濟以較高速度增長。貴州電網統調發電量比上年增長28.6%,能源工業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接近三分之一,對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預計可達30.5%,第一支柱産業的地位進一步凸顯。在繼續加強景區景點建設、完善旅遊基礎設施的同時,以“多彩貴州”系列活動等為載體,切實加大旅遊宣傳促銷力度,旅遊接待人數和旅遊總收入分別增長51.8%和54.1%。文化産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與旅遊業的結合更加緊密。

    二、緊緊圍繞事關全局的戰略問題,切實抓好重大項目的謀劃和實施,進一步改善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條件。在中央的大力支持和推動下,加快做好廈蓉高速公路貴州段和貴陽至廣州快速鐵路前期工作,開工建設了都勻至新寨公路改擴建工程、貴陽繞城公路西南段、白臘坎至茅臺高速公路和一批二級公路,建成了玉三、三凱、頂興、貴開等一批高速、高等級公路和2180公里通鄉油路、10000公里通村公路,貴陽龍洞堡機場停機坪建成投入使用,滑行道改造工程進展順利。為加快解決工程性缺水問題,進一步加大了對水利設施建設的投入,完成建設投資38.58億元,增長116%。繼續做好黔中水利樞紐一期工程前期工作,“滋黔”一期工程建設進展順利,104萬畝“煙水配套工程”年度任務可如期完成,建成“三小”水利工程10萬個,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積25.1萬畝,解決了農村71.8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為促進重點産業加快發展、增強經濟增長後勁,開工建設了思林水電站、松河煤礦等能源項目,鴨溪電廠等電源項目建成投産,超額完成年初確定的新增電力裝機容量290萬千瓦的任務。在鋁工業、磷化工、煤化工以及煙、酒等優勢産業實施了一批重點建設項目。通過加快項目建設,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1193.31億元,增長17.2%,特別是隨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推進,農村固定資産投資快速增長,增幅達21.6%。

    三、緊緊圍繞構建“和諧貴州”,認真解決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突出問題,不斷提高中低收入群體收入水平。大力推進新階段扶貧開發,對貧困地區的各類投入均有明顯增加,其中,中央和省投入財政扶貧資金11.76億元,比上年增加1.48億元,凈減少絕對貧困人口11萬人、低收入貧困人口13萬人,易地扶貧搬遷6.2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20.4萬人,超額完成了年初確定的任務。切實加強就業再就業工作,積極構建新一輪就業再就業政策扶持體系,省財政安排就業再就業資金6.11億元,及時兌現了各項就業補貼,新增城鎮就業人員16.7萬人,其中,城鎮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5萬人,“4050”人員再就業1.2萬人,超額完成了年初確定的任務。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社會救助體系基本建立。省財政年初預算安排社會保障補助和撫恤、社會救濟費4億元,比上年翻了一番以上。擴大了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和城市低保覆蓋面,提高了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待遇、失業保險金標準和城市低保補助水平。進一步落實農村五保供養,逐步規範特困救助制度,常年救助農村貧困人口110萬人,部分地方建立了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積極探索解決困難群眾基本生産生活問題的新路子,從提高電價的收入增量中安排6500萬元用於解決省內小型水庫移民後期扶持項目的資金不足問題;從煤炭價格調節基金中安排專項資金對産煤地區貧困農民的生活用煤進行了補助。按照中央統一安排,積極推進機關事業單位工資改革,完善了勞動力市場工資指導價位制度。認真解決農村土地徵用、城鎮房屋拆遷、企業重組改制和關閉破産、庫區移民安置等工作中存在的損害群眾利益的突出問題。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工作得到加強。進一步強化安全生産監管,安全生産指標控制在國家下達的考核指標內,繼續實現了我省的“雙降”目標。省財政共撥付救災資金1.07億元,有效緩解了受災群眾的生活困難。

    四、緊緊圍繞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著力加強薄弱環節,切實增強經濟社會發展的協調性。按照城鄉協調發展的要求,堅持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作為一項重大歷史任務來抓,啟動了102個省級試點村工作,實現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穩健起步。按照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要求,切實鞏固“兩基”攻堅成果,最後4個縣通過了省政府“兩基”攻堅達標驗收並獲教育部批准,“兩基”人口覆蓋率達100%,全省“兩基”攻堅目標全面實現;建立和完善了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省財政為此安排資金3.71億元;對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級各類教育發展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積極組織實施重大科技專項和重點科技攻關項目,首次牽頭承擔了國家973科研項目,啟動建設了一批省級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企業技術中心,科技體制改革步伐不斷加快。大力推進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新增24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縣,參合率達到72.3%,比上年提高近10個百分點,惠及近920萬農民群眾。農村醫療救助制度全面實施,城市醫療救助試點縣(市、區)擴大到26個。完成了一批公共衛生建設項目。加強艾滋病等傳染病和地方病防治,強化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和衛生監督,全省未發生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大力加強人口計生工作,生育水平持續下降,出生人口素質進一步提高。制定和落實了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農村基層文化建設和文化遺産保護等工作得到加強,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進展順利,完成了3330座農村廣播電視地面接收站建設和35萬戶城鎮有線電視數字化改造任務。深入推進各種形式的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廣泛開展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宣傳教育,“整臟治亂”工作初見成效。體育、廣播電視、檔案等方面的工作都取得了新的進展。按照人與自然相和諧的要求,繼續實施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等重點生態工程,完成營造林面積318萬畝,其中,完成造林面積117萬畝,封山育林201萬畝。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積1023平方公里,建成25.6萬口農村沼氣池,石漠化治理取得新的成效。對貴陽市、宏福公司、開磷集團、赤天化等4個國家循環經濟試點給予了大力支持。環境保護工作進一步加強,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在國家下達的指標範圍內。

    五、緊緊圍繞激發經濟增長活力,切實加強體制機制創新,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繼續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國有中小企業改革改制順利推進,改制面達到71.7%,比上年提高了11.7個百分點;完成了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任務;遵義鐵合金集團公司等企業政策性破産工作進展順利;國有企業分離辦社會職能步伐加快。省直國有商貿流通企業改革取得重大進展。國有資産監管力度進一步加大。制定並實施了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預計規模以上非公有制工業增加值增長24.3%。在10個縣(區)開展了農村綜合改革試點,啟動實施了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試點,農村信用社、糧食流通、供銷社等方面的改革進一步深化。財政、投融資、價格等其他方面的改革順利推進。對內對外開放水平進一步提高,進出口總額16.17億美元,增長15.2%;省外招商引資到位資金和合同利用外資分別達280億元和2.2億美元,增長20.7%和13%;積極參與西南六省區市和“泛珠三角”等區域合作,與對口幫扶四城市和其他兄弟省區市的雙邊合作取得新的成績。

    六、緊緊圍繞依法治省,不斷加強民主政治建設,大力推進依法行政。村(居)民自治和城市社區建設深入推進,政務公開、廠務公開、村務公開和公用部門辦事公開不斷擴大,城鄉基層群眾的民主政治權利得到有效維護。政府決策科學化、民主化進一步加強,對涉及群眾利益的重大決策實行了公示、聽證等制度。政府法制建設取得新的成績,提請省人大審議6件地方性法規草案,制定頒布了7件省政府規章。繼續推進貴陽市、遵義市等地城市管理領域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試點工作,以及全省農業和林業系統綜合執法試點工作。大力加強政府廉政建設,糾正部門和行業不正之風、治理商業賄賂等反腐倡廉工作取得新的進展。切實加強信訪工作,妥善處理群體性事件,加快完善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體系,繼續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有力地維護了社會穩定。對國防後備力量和武裝警察部隊建設的支持力度進一步加大,國防動員能力不斷提高,軍政軍民團結得到鞏固。民族、宗教、國家安全、僑務和對臺等各方面工作都有了新的進展。

    各位代表,一年來的成績,是黨中央、國務院正確領導和親切關懷,國家各部門大力支持的結果;是全省各族幹部群眾共同奮鬥、辛勤勞動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幹部,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人民團體,向駐黔人民解放軍指戰員、武警部隊官兵、公安政法幹警,向所有關心和支持我省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並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一些突出的困難和問題。主要是:農業基礎設施依然脆弱,抗災能力不強,農業産業化程度和農産品商品率低,農村貧困人口多、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扶貧攻堅的任務很重、難度很大。投資來源渠道較為單一,融資渠道不寬,過分依賴國家投資和國有單位投資,非公有制經濟投資主體少、實力弱,社會投資上不來。經濟結構矛盾突出,服務業、輕工業、加工製造業發展水平較低,重工業在工業經濟中所佔比重進一步上升,而受資源約束,重工業持續增長的空間有限,這種産業結構將影響整個國民經濟持續較快增長的後勁,同時也給節能降耗帶來很大壓力。經濟增長方式粗放,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和低效益這“三高一低”的問題仍很嚴重,資源環境對經濟發展的約束日益突出。國企改革難度大,企業運行機制等方面的改革仍較滯後,經濟活力不足。政府職能、管理方式和工作作風的轉變,還不能完全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就業形勢仍很嚴峻,社會保障體系仍需進一步完善。安全生産基礎薄弱,煤礦和道路交通安全生産形勢仍很嚴峻,維護社會穩定的壓力仍然很大。對於這些問題,我們將採取有力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2007年政府工作主要任務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以及省委九屆九次全會精神,認真貫徹即將召開的黨的十七大和省第十次黨代會精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戰略思想,以胡錦濤總書記視察我省時的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導,進一步改善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條件,加快調整經濟結構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大力加強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繼續深化以市場化為導向的體制改革和制度創新,著力促進社會進步,切實解決民生問題,努力實現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加快推進貴州經濟社會發展的歷史性跨越。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在優化結構、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礎上,(1)生産總值增長10%左右;(2)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增長16%以上;(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4)進出口總額增長10%;(5)財政收入增長11%;(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7%左右,農民人均純收入實際增長5%以上;(7)城鎮新增就業17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6%以內;(8)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左右;(9)單位生産總值能耗降低4%,主要污染物排放減少2%。

    圍繞實現以上目標,我們將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進一步把工作重點轉移到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推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上來,重點抓好以下七個方面的工作:

    一、紮實推進新階段扶貧開發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努力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

    新階段扶貧開發是我省“三農”工作的重中之重。要緊緊圍繞解決貧困地區“三個基本”問題,凈減少絕對貧困人口、低收入貧困人口各10萬人,實施易地扶貧搬遷3萬人。進一步加大扶貧開發投入,做好1600個重點貧困村扶貧開發“整村推進”工作。實施農村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10萬人,確保轉移輸出率達到80%以上。開展貧困農民實用技術培訓500萬人次。在貧困地區新建一批優勢農産品生産加工基地。加快建立抑制因病因災返貧的長效機制,完善農村醫療救助制度;抓好自然災害預測預報和防災、減災、救災工作,提高災害應急救助能力,強化災後恢復重建。積極配合大連、青島、深圳、寧波做好對口幫扶工作。

    加強“三農”工作,必須始終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要鞏固、完善和加強支農政策,繼續落實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機購置補貼和綜合補貼政策,全面實行涉農補貼“一折通”,逐步形成目標清晰、受益直接、類型多樣、操作簡便的農業補貼制度。進一步增加財政支農資金規模和政府投入農村的固定資産投資,加大土地出讓收入用於農村建設的投入。以縣為主,制定具體的實施辦法,進一步整合支農資金,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加快建立減輕農民負擔的長效機制。加強農資價格監管。

    把調整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加快發展現代農業作為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的基本途徑。一是堅持走內涵式發展糧食生産的路子,大力實施糧食增産和農機增糧等工程,穩定播種面積,提高單位産出,力爭糧食産量達到1152萬噸。二是以優化畜種結構、防控重大動物疫病、無害化生産和秸稈綜合利用為重點,建立和完善省、地、縣三級畜禽良種繁殖體系,加快發展標準化養殖示範小區和規模養殖場(戶),力爭畜牧業佔農業增加值的比重提高1.5個百分點。三是繼續實施農業結構調整重點示範項目,鞏固油菜、烤煙、茶葉等傳統優勢經濟作物生産,因地制宜發展特色優勢作物,進一步擴大規模,提高效益。做好農特産品商標、地理標誌申報工作,加快無公害農産品、綠色食品和有機農産品認證步伐,發展品牌農業。四是加強農産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建設,提高農産品質量安全監管能力,健全和落實農産品市場準入和質量安全追溯制度。加大農産品標準化生産綜合示範區和無規定動植物疫病示範區建設力度。五是大力推進農業産業化經營。堅持培育與引進相結合的原則,引導和支持農業産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加快發展,引導鄉鎮企業重點發展農産品加工和儲藏、保鮮、運銷業,進一步完善企業與農民之間的利益聯結機制。認真貫徹落實《農民專業合作社法》,抓好106家省級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試點工作。大力支持農村經紀人等仲介組織加快發展。積極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雙百市場工程”、“三綠工程”、“信福工程”,加大農産品綜合市場和專業批發市場建設力度,改善農産品流通條件,提高農産品商品率。六是加大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力度,大力發展勞務經濟。抓好轉移就業培訓工作,加強培訓監管,整合培訓資源,提高培訓質量。積極推進有組織的勞動力對外輸出,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服務體系建設,充分發揮省政府駐外辦事處對外出務工人員的服務作用。通過加快小城鎮建設、引導鄉鎮企業轉變機制和增長方式、發展服務業等就業容量大的勞動密集型産業,擴大農村勞動力的轉移規模。

    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必須大力加強農業綜合生産能力建設。要堅持改土與治水相結合,加大基本農田建設和土地整理力度,改造中低産田土30萬畝。抓好62個農業綜合開發縣(市)土地治理和産業化經營項目,探索丘陵山區旱坡耕地綜合治理的有效模式。加強農業科技創新,積極推廣優質高産高效新品種、測土配方施肥等先進適用技術和適用農機具。基本完成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改革,支持鄉鎮農業“三站”建設,積極推廣農村科技特派員制度,構建多元化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加強動植物病蟲害防控體系建設,完善氣象服務。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貫穿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方方面面的重大歷史任務。要按照“生産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切實加強對新農村建設的領導,加快建立綜合協調機制、信息反饋機制和檢查督促機制,進一步完善新農村建設規劃。認真總結和推廣“四在農家”等經驗,以“三建三改五提高”為重點,改善農村基本生産生活條件,積極開展村莊整治,加快“水、路、氣、電”等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力爭實現100%的行政村通電話。著力抓好102個省級新農村建設試點村工作,力爭新農村建設邁出實質性步伐。

    二、大力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切實加快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

我省産業結構不盡合理,總體水平偏低,服務業發展滯後,這是經濟持續增長後勁不足的重要原因,也是增長方式粗放的癥結所在。因此,必須把推進産業結構優化升級作為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內容。工業經濟方面,要繼續抓好以“西電東送”為重點的能源建設,加快在建項目建設步伐,新增電力裝機容量150萬千瓦;根據國家批准的“十一五”後三年新開工建設裝機規模,紮實做好相關項目前期工作,力爭早日實施。按照“大煤保大電”的原則,抓好電源項目配套煤礦建設,力爭五輪山等大中型骨幹礦井首採區工作面試生産。加快重點原材料工業項目建設,開工建設開磷集團年産120萬噸磷酸二銨二期等一批重點項目,積極推進國家煤化工貴州基地建設。要把加快輕工業發展作為優化産業結構、促進經濟持續增長的緊迫任務。切實加大捲煙工業結構調整力度,爭取國家支持,不斷提高中高檔捲煙的比重和捲煙單箱利稅率。支持國酒茅臺做大規模,有重點地培育其他白酒品牌,形成品牌梯次,擴大市場佔有率。積極支持民族制藥、特色食品等特色産業加快發展。與此同時,要依託我省軍工企業的人才、技術和設備優勢,研究制定相應的激勵措施,鼓勵軍工企業生産民品和軍民結合産品,著力振興裝備製造業。有重點地扶持新材料、電子信息、先進製造等高技術産業加快發展。堅持以信息技術等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産業,多渠道籌集技改資金,加快實施貴陽捲煙廠異地技改等一批重點技改項目。

    提高旅遊業發展水平。一是認真學習和借鑒國內外發展旅遊業的成功經驗,進一步完善全省旅遊發展規劃體系,努力提高旅遊規劃的質量和水平。二是堅持抓重點、建精品,分步實施、突出特色的原則,大力加強旅遊産品建設,抓好開行貸款旅遊開發項目的實施,整合相關資源,豐富旅遊景區內容,提升旅遊産品檔次。進一步加強以交通為重點的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完善酒店、餐飲、購物、通信等配套設施。加強旅遊人才隊伍建設,規範導遊人員管理,嚴格實行導遊資格認證制度,開展導遊人員等級考核工作,建立合理的導遊人員薪酬制度。三是進一步深化旅遊管理體制改革,有序推進風景名勝區內項目特許經營,啟動荔波、織金洞、百里杜鵑等景區景點的管理體制改革。深化國有旅遊企業改革,加快引進和培育一批優強旅遊企業。四是加強旅遊産品宣傳推介,大力開拓旅遊客源市場,積極吸引境外遊客。注重發揮旅遊企業在宣傳推介中的主體作用,形成重點突出、形式多樣、針對性強的旅遊宣傳格局。整合節會資源,使旅遊産業發展大會、黃果樹瀑布節和國際龍舟節等節慶活動成為重要的旅遊産品宣傳載體和旅遊文化産品項目。五是把旅遊業發展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扶貧開發有機結合起來,大力發展鄉村旅遊,辦好首屆“中國·貴州鄉村旅遊節”,加強景區周邊及沿線村莊建設和環境整治,鼓勵農民參與旅遊業開發。六是把旅遊業發展與文化産業、體育産業和旅遊商品加工製造業發展有機結合起來,大力加強對民族歌舞、節慶和風俗等文化資源,戶外體育運動資源,民族民間工藝和特色商品的開發,實現旅遊業與文化産業、體育産業、旅遊商品加工製造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進一步完善支持服務業發展的政策措施,拓展發展領域,優化産業結構,不斷提高住宿、餐飲、商品零售、交通運輸等傳統服務業的發展水平,積極推動金融保險、物流配送、信息諮詢等現代服務業發展。把加快服務業發展與擴大消費需求有機結合起來,培育消費熱點,改善消費環境,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嚴厲打擊非法傳銷、虛假廣告等損害消費者利益的行為,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

    堅持大中城市帶動戰略、加快推進城鎮化進程,是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擴大社會就業、增強國民經濟整體競爭力的必然選擇。要加強城市規劃研究和管理,積極探索建立符合我省實際,規模等級適當、職能類型豐富、空間佈局合理、生態環境優良、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體系。把支持貴陽市加快發展作為推進我省城鎮化進程的重要任務,進一步加強貴陽市城市規劃的編制和實施管理,加快城市道路網絡建設和片區開發,促進金陽新區與老城區融合,逐步擴大城市規模。積極支持各市(州、地)中心城市加快發展,完善服務功能,增強綜合競爭力。不斷提高縣域經濟發展水平,切實增強中心鎮對農村經濟發展的輻射帶動作用。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高起點推進城市道路、供水、供氣、公共廁所、污水和垃圾處理、停車場等市政公用設施建設,搞好城市綠化和美化等方面的工作,切實提高城市文化品位,努力營造良好的人居環境。堅持把經濟發展作為城鎮化的支撐,合理規劃産業佈局,加快形成促進産業集聚的政策導向。暢通農民向城鎮轉移的渠道,改進戶籍管理,完善社會保障和教育、衛生等方面的制度,逐步消除本省進城農民與城市居民之間的差別待遇。積極探索統一規劃和集中佈局城郊農民宅基地的路子。加快建設一支適應城市發展需要的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人才隊伍。

    三、繼續加強以交通和水利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改善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條件

    進一步加強以公路為重點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構建適應經濟社會發展歷史性跨越需要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成貴遵公路扎南段(除烏江大橋和老王田大橋)和鎮勝高速公路主體工程。開工建設廈蓉高速公路都勻至水口段,力爭開工板壩至江底、貴陽至清鎮、水城至盤縣、清鎮至織金高速公路。開工建設一批二級公路、2000公里通鄉油路、10000公里通村公路。加大農村客運站建設力度。加快實施在建鐵路項目,力爭開工建設貴陽至廣州快速鐵路。確保龍洞堡機場飛行區升級為4E級。力爭啟動實施洪家渡庫區航運工程,加快農村渡口、碼頭和天生橋一級水電站庫區港口工程建設。

    大力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解決工程性缺水問題。按照抓快、抓實、抓質量的要求,加強規劃管理,堅持樣板示範,完成120萬畝“煙水配套工程”。加大對“三小”水利工程建設的支持力度,適當提高補助標準,確保建成“三小”工程10萬個,新增有效灌溉面積19.5萬畝。繼續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新增解決農村100萬人飲水安全問題。加快病險水庫治理。抓好銅仁地區社會主義新農村水利扶貧試點。力爭國家批准黔中水利樞紐一期工程立項建設,繼續做好“滋黔”一期工程前期準備工作。切實加強對大中型水電項目的綜合利用,理順管理制度,完善配套提灌設施,充分發揮電站水庫在農業灌溉和農村生活供水中的作用。多渠道籌集水利建設資金,在積極爭取國家投入的同時,落實水資源和水能資源有償使用制度,依法全面足額徵收水資源費、水能資源使用權有償出讓費和其他水利規費;深化水價改革,加快形成以節水和合理配置水資源、促進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為核心的水價形成機制;加大對農民新修小型水利設施的投入和補助力度,深化小型水利設施産權制度改革,充分調動農民投資投勞開展小型水利設施建設的積極性;鼓勵和引導各種社會資金通過捐贈、入股等形式參與我省水利建設。大力發展節水農業。加快推進火電、冶金等高耗水行業節水技術改造。抓好城市節水工作,加強公共建築和住宅節水設施建設,大力推廣節水設備和器具,鼓勵再生水利用。

    四、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切實做好節能降耗、保護環境和集約用地工作

    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抓好貴陽市等4個國家循環經濟試點,重點實施宏福公司酸性廢水選礦改造、開磷劍江化肥公司合成氨優化節能、赤天化紙業公司廢氣治理和循環利用等一批發展循環經濟的國債項目。全面落實國家關於資源綜合利用的優惠政策,加強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政策與環保等有關政策的銜接,大力推進大宗工業廢棄物的規模化綜合利用和産業化發展。依託清潔發展機制,充分利用國際資源推進我省循環經濟建設。大力推行清潔生産。

    認真落實國家關於節能降耗的各項政策措施,將節能降耗目標分解到縣(市、區)和重點企業,建立健全節能目標責任制和考核評價體系。以鋼鐵、有色、化工、建材、煤炭、電力等行業和年耗能5000噸標煤以上的企業為重點,深入實施“521”工程。著力抓好參與國家“千家企業節能行動”的18家企業的節能降耗工作,切實加強對我省確定的42家重點耗能企業節能降耗工作的跟蹤指導。引導企業加快節能降耗技術改造,積極推廣節能新技術、新工藝和新設備,加快實施燃煤工業爐窯改造、餘熱余壓利用、電機系統節能、能量系統優化、政府機構節能、節能監測和技術服務體系建設等重點節能改造項目。積極推進建築節能,加快發展新型建築材料,新建建築嚴格執行節能50%的設計標準。引導民用和商業節能,加強照明節能和交通節能,鼓勵城市公交車輛推廣“油改液化氣”等節能技術。完善固定資産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制度,把能耗標準作為項目審批、核準和備案的重要條件。繼續淘汰落後生産能力。

    堅持區別對待、有保有壓的原則,嚴格執行土地利用年度計劃,加快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完成省、地兩級修編大綱的編制和審批工作。嚴格保護耕地特別是基本農田,整理整治和開發後備耕地,實現耕地佔補平衡。加強礦産資源勘查、保護和開發管理,強化對煤、磷、鋁等重要資源的地質勘探和綜合開發,嚴格對礦山企業開採回採率、採礦貧化率和選礦回收率的監管。規範礦産資源開發秩序,堅持以招標拍賣掛牌方式為主配置礦産資源,全面啟動礦權儲備交易工作。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高度重視防範和治理外來有害物種。

    堅持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強化從源頭防治污染。加強飲用水源地環境保護,完成縣級以上城鎮集中式飲用水源地保護區的劃定工作,加快建立覆蓋全省的水質監控體系。進一步抓好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加強紅楓湖、百花湖環境執法管理,強化對煤炭、化工、冶金、造紙等重點污水排放行業的治理,對污染嚴重的企業要限期實現排污達標。切實抓好燃煤電廠脫硫工作,推進大氣污染治理,確保重點治理行業80%的企業大氣污染物排放達標。加強中心城市和重點工業區的環境整治,在13個中心城市實施“綠地”、“藍天”、“碧水”等環保工程,大力發展城市清潔能源,加快污染物集中治理設施建設,推動生産企業向“三廢”治理條件相對完備的工業園區集中。積極實施“農村小康環保行動計劃”和“鄉村清潔示範工程”,大力治理農業面源污染。繼續集中力量開展環保專項行動,努力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環境問題。嚴格執行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排污許可制、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認真落實環境保護設施與建設項目主體工程“三同時”制度,加快建立覆蓋全省的環境監測預警體系和應急機制。完善排污費和污水處理費、垃圾處置費徵管機制,合理提高徵收標準。

    繼續實施以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為重點的林業工程,完成營造林面積260萬畝。加強幼林管護,提高林木保存率。對已經實施的退耕還林區進行分類整合改造,搞好“五個結合”,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加強工業原料林、坑木林和特色經濟林基地建設,大力發展速生豐産工業原料林,合理佈局和調整優化林産工業。繼續抓好農村沼氣池建設,新建沼氣池20萬口。編制完成《貴州省喀斯特石漠化綜合防治總體規劃》,認真組織實施“西南喀斯特山地石漠化與適應性生態系統調控”科研項目,加強石漠化綜合治理,爭取國家加大對石漠化治理的投入。大力推進重點流域水土保持,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積570平方公里。切實抓好礦區生態重建,積極開展綠色開採技術試點,最大限度減少資源開採對環境造成的損害。加快建立煤炭等採礦行業環境治理和恢復補償機制,督促採礦企業加強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實行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保證金制度。切實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加快建立地質災害應急預警機制。

    五、始終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

    把激活微觀經濟主體的活力作為經濟體制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來抓,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支持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經濟加快發展。推進國有企業規範的股份制改革和現代企業制度建設,基本完成國有中小工業企業改制任務。繼續抓好國有企業分離辦社會職能和主輔分離、輔業改制工作。依照法律和有關政策規定,按程序推進一批列入破産計劃的困難國有企業的破産工作。完善國有資産監管體系,加快建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提高國有資産營運水平,紮實抓好資産評估、統計評價、産權登記、業績考核、企業領導人員管理和外派監事等國資監管的基礎性工作。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和我省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堅持非禁即允原則,放寬非公有制經濟市場準入。貫徹公平待遇原則,在投資核準、融資服務、財稅政策、土地使用、對外貿易和經濟技術合作等方面,對非公有制企業與其他所有制企業一視同仁。建立和完善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大力實施“中小企業成長工程”,積極幫助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企業解決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進一步推進安順多种經濟成分共生繁榮改革試驗區建設。

    以農村綜合改革試點為重點,紮實抓好農村各項改革工作。穩步推進以“三改革一化解”為主要內容的農村綜合改革,繼續抓好花溪等10個縣(區)的試點工作,在六盤水市全面開展改革試點,穩步開展“村財鄉管村用”改革試點,積極實施國有農場稅費改革。在穩定農村土地承包權、依法保障農民權益的基礎上,穩妥規範地推進農村土地流轉。進一步深化農村金融改革,完善農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結構,加快發展農村小額信貸業務,探索建立農戶和農村中小企業貸款擔保基金或擔保機構,引導農民規範發展資金互助組織,啟動政策性農業保險試點。抓好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試點工作,積極支持畢節試驗區建設,進一步深化糧食流通體制、供銷社體制等其他方面的農村改革。

    以強化財政預算剛性為重點,進一步深化財政體制改革。積極推進財政預算管理改革,嚴格財政預算審查程序,增強預算編制的科學性和民主性,保證財政預算的嚴肅性和合法性。建立和完善預算基礎數據信息庫,加快編制綜合預算、項目滾動預算、政府採購預算,在逐步實現部門預算編制改革目標的基礎上,進一步推進國庫集中支付改革。加強對財政預算執行的審計監督。完善和規範省以下財政管理體制,合理劃分省以下各級政府的收入和支出範圍,逐步完善和規範轉移支付制度和財力縱向分配調節機制。加快建立規範統一的非稅收入收繳管理制度和體系。依法加強稅收徵管,規範稅收徵納行為。

    以理順資源性産品價格關係為重點,積極疏導價格矛盾。充分發揮價格杠桿在資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加快建立反映市場供求關係、資源稀缺程度和污染治理成本的資源性産品價格體系。放開電煤價格,建立主要由市場形成、政府適度調控、有利於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上下游産業協調發展的煤炭價格機制。積極開展煤炭資源有償使用制度改革試點工作,完善煤炭價格調節基金徵管辦法。深化電價改革,落實煤電價格聯動政策,疏導煤電價格矛盾,提高用電效益。根據煤、電價格變動情況,逐步理順下游産品價格。深化價格改革,要充分考慮人民群眾的承受能力,積極運用價格調節基金等多种經濟手段,妥善解決好困難群眾因價格變動引發的生活困難等問題。

    以推進投資主體多元化為重點,加快推進投融資體制改革。在積極爭取國家資金支持和加大各級政府財政建設性資金投入的同時,加快制定和完善相關配套政策,努力創造多種投資主體公平競爭的環境,大力吸引信譽度高的戰略投資者,引導民間資本和社會資金參與重大項目建設,力爭在交通、水利、市政公用設施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新的突破;積極利用股票、企業債券、信託投資等融資工具,進一步擴大社會資金利用規模。建立健全有效的金融協調機制,擴大授信規模。充分發揮政府對投資的引導作用,運用補助、貼息、價格等扶持政策,促進社會資金投向自主創新和産業升級、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等領域。

    進一步提高對內對外開放水平。一是認真落實首問責任制、一站式辦公、客商投訴督辦等制度和辦法,完善投資環境考評辦法,加快建立改善投資環境的長效機制。推進招商引資項目庫建設,改進招商引資工作方式,不斷提高招商引資工作的質量和水平。樹立一批有説服力的外來投資樣板企業,通過示範作用,吸引更多的企業到我省投資。把招商與選商結合起來,積極承接東部地區産業轉移,大力引進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加工製造業企業、大型工礦企業。堅決避免引進高污染、高消耗、低水平的項目,堅決避免靠低價出讓資源開發權、降低能源價格和勞動力工資吸引客商的不可持續做法。二是積極推進外貿增長方式轉變,優化出口商品結構,鼓勵企業對資源性、高耗能傳統出口産品進行精深加工,大力支持高新技術産品、機電産品、化肥、農産品等優勢産品出口,加強産品質量認證和企業管理體系認證,提高出口産品質量、技術含量和附加值,加快推進加工貿易升級轉型,積極支持出口企業開展自主品牌建設。鼓勵增加先進技術、裝備和關鍵零部件的進口。推動外貿經營主體多元化,支持非公有制企業發展對外貿易,鼓勵和引導內貿企業開展進出口業務。積極推進口岸建設,完善口岸功能,擴大口岸開放,促進大通關建設。三是充分利用西南六省區市、“泛珠三角”等區域合作平臺和我省與四城市的對口幫扶合作關係,加強與有關省區市的雙邊合作。支持有條件的企業“走出去”,參與國際競爭,加強與非洲、東盟國家的經濟技術合作,促進市場開拓、工程承包和勞務輸出。

    六、著力解決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大力構建“和諧貴州”

    就業是民生之本。要堅持在發展中解決就業問題,確立有利於擴大就業的經濟結構和增長模式,努力實現經濟發展與擴大就業良性互動。推進跨地區勞務協作和對外勞務輸出,拓寬勞動者就業渠道。在繼續對持“再就業優惠證”人員實行稅費減免和小額擔保貸款政策的同時,將稅費減免對象擴大到廠辦大集體企業下崗職工。落實國家職業培訓和職業技能鑒定補貼政策,加強對下崗失業人員的技能培訓,提高勞動者素質和競爭力。加大對就業困難群體的援助力度,政府創造的公益性就業崗位重點安排“4050”人員等就業困難人員,高度重視零就業家庭的就業。以高校畢業生為重點,做好新成長勞動力就業工作。完善就業服務體系,逐步建立城鄉一體化的勞動力市場和統一城鄉就業的長效機制。加強勞動保障專項監察和勞動關係執法檢查,完善勞動關係協調機制,全面實行勞動合同制度和集體協商機制,切實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推進形成和諧穩定的勞動關係。

    進一步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把非公有制經濟從業人員和靈活就業人員納入養老保險範圍,積極探索建立被徵地農民和農民工養老保險制度;把具備繳費能力的企業全部納入醫療保險範圍,切實做好農民工參加醫療保險工作,抓緊制定和完善大中專學生和困難企業職工醫療保險政策;進一步擴大失業保險覆蓋範圍,加大對非公有制經濟組織擴面徵繳的力度,在抓好失業保險市級統籌試點工作的基礎上,逐步在全省實行失業保險市級統籌;加快做好高風險行業企業和農民工參加工傷保險工作,積極推進事業單位、民間非營利組織參加工傷保險。力爭年內全省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失業、工傷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196萬人、205萬人、131萬人和100萬人。完善社保基金監管制度,確保基金安全與完整。

    切實加大對困難群體的扶助力度。進一步完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鞏固應保盡保,落實分類施保,強化動態管理。建立保障農村困難群眾基本生活長效機制,將農村特困群眾的救助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260元,提高部分由省、地、縣三級財政共同負擔。積極爭取中央支持,儘快由特困救助制度向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過渡。規範農村五保供養,大力實施“霞光計劃”,逐步提高五保集中供養率。大力發展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落實社會捐贈免稅減稅政策,因地制宜地新建和改造一批農村五保供養服務機構、兒童福利院、社會福利院、示範性老年公寓、城市救助管理站等。努力改善低收入家庭住房條件,在所有城市建立和實施廉租住房制度。進一步完善水庫移民後期扶持政策,改善水庫移民生産生活條件。加快建立失地農民多途徑補償安置制度。

    紮實做好安全生産、社會治安和維護社會穩定的各項工作。一是加大安全生産監管力度,確保安全生産指標控制在國家下達的考核指標內,實現我省的“雙降”目標。堅持把煤礦和道路交通作為安全生産監管的重點,著力抓好煤礦的關閉整合,切實加強煤礦瓦斯治理,加大道路交通秩序整頓和事故多發路段專項治理工作力度。繼續做好消防工作。完善和落實安全生産責任制和事故責任追究制,全面落實企業安全生産主體責任和政府監管責任,進一步健全群眾監督機制,嚴肅追究安全生産領域違法違紀行為。深入宣傳《安全生産法》,大力開展安全教育培訓,切實增強廣大人民群眾的安全意識和企業從業人員的安全防護技能。建立和完善以企業投入為主,國家、地方和社會多渠道籌集資金的安全生産投入機制,完善安全生産基礎設施。建立和完善全員全過程的安全質量標準體系、安全應急救援體系和救援物資儲備體系,強化安全生産的基層基礎工作。深入開展安全生産專項整治,及時排查並徹底排除安全生産隱患。二是全面落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各項措施,加快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深入推進平安貴州創建活動。堅持“嚴打”方針不動搖,切實加強禁毒工作,依法嚴厲打擊各種刑事犯罪,特別是黑惡勢力犯罪、嚴重暴力犯罪、多發性侵財犯罪,著力整治突出治安問題和治安混亂地區,掃除黃、賭、毒等社會醜惡現象,增強人民群眾的安全感。嚴密防範、嚴厲打擊敵對勢力的滲透、顛覆和破壞活動。切實加強公安隊伍正規化建設,不斷提高公安幹警的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進一步充實警力,推動警力向基層和一線配置,努力保障政法部門的經費投入,加快改善警務裝備。三是切實化解社會矛盾。嚴格執行社會穩定工作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高度重視並認真解決土地承包、土地徵用、房屋拆遷、庫區移民、環境污染、企業改制破産、安全生産、食品藥品安全、涉法訴訟,以及拖欠工程款和農民工工資等方面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健全維護社會穩定的工作機制,紮實做好基層基礎工作,加強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及時發現和化解影響社會穩定的苗頭性問題。切實加強和改進信訪工作,暢通信訪渠道,規範信訪秩序,積極解決群眾合理訴求。完善社會預警體系和應急處置機制,基本完成省和市(州、地)政府應急平臺的應急指揮場所和基礎支撐系統建設,加強突發事件信息報送,積極預防和妥善處置突發公共事件。

    七、大力推進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努力實現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堅持優先發展教育事業,進一步鞏固“兩基”攻堅成果,加快推進各級各類教育全面發展。完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繼續落實好全部免除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對義務教育階段農村貧困家庭學生免費提供教科書並補助寄宿生生活費的政策。加強農村中小學建設,建成農村寄宿制初中150所,做好“普及中小學實驗教學”工作,切實完善教學設施,不斷提高師資水平。抓好桐梓等15個縣(市)“兩基”鞏固提高復查工作,迎接國家“兩基”督導檢查。繼續加強普通高中建設,新建示範性高中6所,改擴建縣普通高中14所。加大職業教育投入,加強縣級職教中心建設,鼓勵和支持各類社會力量參與興辦職業教育,合理擴大職業教育招生規模。堅持以就業為導向,優化職業教育教學內容設置,提升教學質量,推行勞動預備制、就業準入制和職業資格證制,提高職業教育學校畢業生就業率。加快發展高等教育,鞏固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和高校科研水平。促進民族教育、民辦教育、幼兒教育等各類教育協調發展,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加快建設學習型社會。高度重視學校安全工作。

    加強科技創新體系建設,不斷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按照省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綱要確定的重點,在高技術産業、農業、礦産資源綜合利用、生態建設等領域遴選並啟動實施一批重大科技專項。加快科研基礎條件平臺和研發平臺建設,重點推動省科技文獻共享服務平臺、省大型科學儀器共享服務平臺等科技基礎平臺項目建設;抓好國家複合改性聚合物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礦床地球化學國家實驗室建設,確保通過國家驗收;力爭中科院與我省共建的大射電天文望遠鏡項目正式啟動建設。分類推進科研機構和勘察設計單位體制改革,重點抓好科研院所産權制度改革試點,加快建立科學合理的資源配置機制和能力、績效評價機制。加快貴州技術産權交易所、科技風險投資公司建設,推動貴陽國家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貴州航天科技工業園和四大863計劃成果産業化基地及貴陽、遵義國家級材料特色産業化基地加快發展,構築有利於科技成果轉化和高技術産業化的服務平臺。大力實施信息化發展戰略,加快電子政務建設。認真做好知識産權的創造和保護工作。實施人才強省戰略,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建立健全人才激勵機制,促進人才合理流動。

    努力為城鄉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公共醫療衛生服務,是各級政府的重要職責。要積極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新增37個試點縣。大力加強農村初級衛生保健工作,新增15個縣達到初級衛生標準。進一步完善農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16個縣醫院和332個鄉鎮衛生院。整合城鄉醫療衛生資源,逐步建立城鄉醫療對口支援機制和高中級衛生技術人員定期到基層服務的制度。大力發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健全服務網絡,完善服務功能,探索建立以社區衛生服務為基礎的城市醫療救助制度,對社區衛生服務基礎設施建設、基本設備配置和人員培訓等給予必要的支持。加強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建設,繼續抓好艾滋病、結核病、地氟(砷)病等傳染病、職業病和地方病、人畜共患病的預防控制工作,全面落實計劃免疫規劃。大力扶持中醫藥和民族醫藥發展。不斷加強婦幼保健工作。切實加大對公共衛生的投入,強化公立醫院公共服務職能,新增衛生事業經費70%以上用於公共衛生和農村衛生。大力加強衛生執法監督。深入開展群眾性愛國衛生運動和“整臟治亂”專項行動。加強醫療衛生系統行風建設,整頓和規範醫療衛生秩序,著力解決人民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突出問題。

    全面加強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繼續穩定低生育水平,大力實施出生人口缺陷干預工程,加強對人口出生性別比失衡問題的綜合治理,重視和加強流動人口服務和管理,提高出生人口素質,改善人口結構。大力推進計劃生育村(居)民自治,全面實施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和少生快富工程,啟動對計劃生育特殊家庭的救助,完成幫扶10萬戶農村計生戶任務。完善計劃生育公共管理和服務網絡,新建、改擴建10個縣計生服務站和70個規範的鄉鎮計生服務站。積極發展老齡服務業,增強全社會的養老服務功能,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保障老年人合法權益。積極創造殘疾人平等參與社會生活的條件,繼續做好婦女、兒童工作。積極推進殯葬制度改革。

    加快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努力滿足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需求。把農村文化建設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結合起來,建成“農民文化家園”項目200個左右。切實加強農村基層文化設施建設,優先安排關係群眾切身利益的文化建設項目,進一步實施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社區和鄉鎮綜合文化站(室)建設工程,不斷改善農村公共文化服務條件。辦好“多彩貴州”舞蹈大賽,實施文化精品工程,繁榮文學藝術、廣播影視、新聞出版事業,加快推出一批反映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實踐,反映我省政治、經濟、文化快速發展,具有地方特色、時代風采和民族風格的優秀新作品。加強民族民間文化的保護、傳承和開發,做好世界文化遺産和自然遺産申報工作,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産科學保護檔案和數據庫。推進夜郎考古等考古研究工作,完成省博物館立項工作,大力發展文博事業。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加快形成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文化産業格局。加強文化市場監管。大力發展全民健身運動,加快城鄉社區體育基礎設施建設,有重點地發展競技體育和民族體育。

    大力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打牢全省人民團結奮進的共同思想基礎。堅持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教育幹部群眾,在全社會樹立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和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廣泛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普及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培養人們的高尚情操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大力激發全省人民對家鄉的責任感、自信心和自豪感,營造共同關心貴州前途、共同維護貴州形象、共同推動貴州發展、共同建設貴州文明的濃厚氛圍。

    堅持依法治省,大力加強民主法制建設。發展基層民主,加強基層自治組織建設,依法擴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參與,保證人民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各級政府要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自覺接受政協的民主監督,高度重視並切實辦好人大代表的議案和建議,高度重視並切實辦好政協委員的提案和建議。認真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人民團體的意見,自覺接受新聞媒體和社會公眾的監督。全面落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大力促進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眾團體的橋梁紐帶和民主監督作用,不斷完善反映社情民意的機制。切實加強國防後備力量建設,大力支持國防和武裝警察部隊建設,增強全民國防意識,提高國防動員能力,加強“雙擁”工作,鞏固和發展軍政軍民團結。做好“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不斷提高全民法律素質,切實加強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務。加強國家安全、司法行政工作,積極支持法院和檢察院的工作。繼續做好宗教、外事、僑務、對臺、檔案等各方面的工作。

    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是全面完成今年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各項任務的重要保證。我們將大力推進政府制度創新和管理創新,努力建設法治政府、服務政府、責任政府和效能政府。

    第一,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正確履行政府職責。轉變政府職能是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加強政府自身建設的重點。要把推進政企、政事、政資、政社分開作為轉變政府職能的關鍵環節來抓,凡是應該由企業自主行使的生産經營和投資決策權,都要由企業自行決定、自行負責,各級政府及其部門不得包辦企業投資決策,干預企業正常的生産經營活動。要堅持“市場出效率、政府保公平”的原則,切實加強政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優化公共資源配置,加強公共設施建設,完善社會管理制度,提高社會管理水平,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務。

    第二,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嚴格規範行政行為。堅持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是提高政府執行力和公信力的必然要求。各級政府要深入貫徹實施《行政許可法》和國務院《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切實做好政府立法、行政執法和執法監督三個方面的工作。加強對行政規範性文件的備案審查,規範政府抽象行政行為。進一步明確行政執法權限,依法梳理各執法部門的“權力清單”,界定執法職責,明確執法主體,規範執法程序,建立健全行政執法評議考核制,完善行政復議和行政賠償制度,加快推進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工作,加大綜合執法改革試點工作力度,堅決克服多頭執法、執法不公,甚至執法違法等問題。堅持科學民主依法決策,健全重大事項集體決策、專家諮詢、社會公示與聽證、決策評估等制度,建立健全決策反饋糾偏機制和決策責任追究制度。

    第三,合理劃分行政權力,切實做到權責一致。堅持簡政放權、分級負責,進一步明確各級政府的權力和責任,減少行政審批事項,規範行政審批程序,加強後續監管,將更多的經濟社會管理權下放給地、縣政府,充分保護和調動各地加快發展的積極性。按照中央關於政府機構改革的有關精神,完善機構設置、明確職能分工,建立部門之間分工協作的有效機制,避免部門職能交叉和推諉扯皮。堅持權責統一、依法有序、民主公開、客觀公正的原則,探索建立行政首長問責制,並把行政問責與行政監察、審計監督結合起來,做到有責必問、有錯必究。

    第四,大興求真務實之風,發揚改革創新精神。求實的態度、踏實的工作、創新的精神,是各級政府幹事創業應有的作風。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説實話、辦實事、求實效,防止弄虛作假、虛報浮誇,杜絕“形象工程”和“政績工程”,使我們的各項工作經得起實踐、群眾和歷史的檢驗。要增強大局意識,狠抓工作落實,嚴禁各行其是,確保政令暢通。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勇於碰硬、敢於負責,堅持用改革的辦法和創新的思路系統研究、統籌解決發展中的矛盾和問題,堅決破除各種陳舊觀念。堅持“一手抓適應,一手抓提高”,既立足當前、著力解決事關群眾安居樂業的突出問題,又著眼長遠,突出重點,統籌兼顧,努力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一些根本性、戰略性問題。

    第五,始終堅持勤政為民,大力加強廉政建設。各級政府要以勤政造福於民,讓人民滿意;以廉政取信於民,讓黨和人民放心。要按照獎優、治庸、罰劣的原則,加快建立科學合理的政府績效評估辦法和指標體系,積極開展政府績效評估試點工作,充分發揮績效評估的導向作用和激勵約束作用。廣大公務員要切實加強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和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能力。要堅持艱苦奮鬥,勤儉節約辦一切事業,努力節約行政成本,做到少花錢、多辦事、辦好事。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制定的《黨政機關國內公務接待管理規定》,規範公務接待行為,加強對公務接待費用的預算管理,杜絕鋪張浪費。要深入開展反腐倡廉,加快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督並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切實加強對政府工作人員的廉政教育。進一步落實和完善工程招投標、經營性土地使用權出讓、探礦權採礦權出讓和轉讓、政府採購和産權交易制度,以及幹部輪崗交流制度、領導幹部經濟責任審計制度,從源頭上治理腐敗。切實加強對掌控權力的崗位和人員的監督約束,將權力運行的每一個部位、每一個環節都置於有效的監督之下。各級政府在自覺接受外部監督的同時,要進一步強化監察、審計等政府內部的專門監督。要以人民群眾關心的事項和容易滋生腐敗的領域為重點,在進一步完善各級政府和政府各部門政務公開的同時,在學校、醫院和供水、供電、供氣、環保、公交等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公共部門和單位全面推行辦事公開制度。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的各項工作,任務艱巨,意義重大。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搶抓機遇、加快發展,齊心協力、紮實工作,全面完成和超額完成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項任務和本屆政府工作目標,為實現貴州經濟社會發展的歷史性跨越努力奮鬥,以優異的工作成績迎接黨的十七大和省第十次黨代會勝利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