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新華視點:潛規則·富豪榜·惡俗風
--代表委員剖析影響社會和諧的三種社會現象
新華社北京3月4日電(“新華視點”記者 鄔煥慶、萬一)“最近,我上小學三年級的孩子總是問我什麼是‘潛規則’,我真的沒法回答,我能夠跟他説‘這其實就是説大人們表面説一套、背後做一套,而且暗中還有不可告人的交易’嗎?”在北京某公司擔任領導的王俊先生對記者訴苦説,“但我無法跟孩子否認這一現象,他畢竟生活在一個‘潛規則’存在的社會之中,遲早會知道事實。我真希望在建設和諧社會過程中滌蕩掉‘潛規則’塵埃,使未來的孩子們有純凈的社會空氣。”
“潛規則”現象引起了有識之士的高度關注。一些在京參加兩會的代表、委員指出,形形色色的“潛規則”與招招搖搖的“富豪榜”、社會流行的“惡俗風”等,構成了建設和諧社會的三大暗傷,必須加以警惕。
潛規則--對腐敗及社會不端行為的群體性默認和沿襲
2006年11月,演員張鈺向媒體表示,“用性換戲份”是娛樂圈的“潛規則”,只是大家沒説出來,並表示自己寧願離開娛樂圈也要“揭露黑幕”。
消息一齣,社會上沸沸颺颺,拋開事件本身的是非不論,“潛規則”一詞卻因其陡然間成為當年的熱點詞彙,並在如今資訊發達的時代波及到上學的孩子都充聞于耳。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無數的蘊含著腐敗、墮落以及種種社會不端行為的“潛規則”在影響著我們的生活。
--學校不準亂收費,但是迫於無奈的“自願捐助”不在此列;
--醫生不準收紅包,但是患者家屬不送紅包是不能安心把親人送進手術室的;
--警察辦案、法官判案是不能收錢的,但當事人去報案、去訴訟,尤其是經濟類案件,不託人、不打點警察、法官心裏是不會塌實的;
--工程説是公開公正招標的,但真想拿下項目的,誰敢真的坐在家裏等結果而不去各顯神通,影響或者乾脆“攻下”招標負責人?
--按照勞動法,打工是要和用工單位簽訂勞動合同的,但哪個農民工敢抖摟著法律規定要求籤合同?
全國政協委員溫克剛認為,無處不在的“潛規則”對社會最大的傷害是造成社會上對腐敗及種種社會不端行為的群體性默認和沿襲,“説‘潛規則’是腐敗的溫床一定不為過!如果人們都按‘潛規則’去辦事、做人,一切擺在明面上的規章、制度、秩序就成了擺設,這對建設和諧社會貽害無窮。”
溫克剛指出,“潛規則”的存在多少和人們對其的態度反映出一個社會的基本狀態,“我們一定要把規規矩矩辦事、堂堂正正做人這個基本道理從頭講起、落實並成為一個民族的基本氣質,這應該是和諧社會的起點和基礎。”
富豪榜--新“拜金主義”的助推劑和對誠實勞動的諷刺
不久前,胡潤百富公司發佈了《2007至上優品--中國千萬富豪品牌傾向調查》,這項調查顯示,在中國“富豪榜”上赫赫有名的中國的富豪們在賺錢之餘正逐漸學會“享受”生活,對國際頂極品牌的擁有和追求已經對於他們“日常化”了。
而在2006年,一個本來默默無聞的名字登上了無數媒介的版面、畫面。這個叫施正榮的人的“躥紅”,是因為他隨著他的一家公司在美國上市後一夜之間擁有了超過14億美元的財富而被人們捧上了所謂中國“富豪榜”的首位。
“富豪榜”,這個在幾年前對於普通中國還很陌生的名字,伴隨著胡潤的百富榜、福布斯的富豪榜等形形色色的財富排行榜日益在中國的走紅,竟已成為街頭巷尾的寒暄開場白。“富豪榜”的招搖過市,以及諸多媒體對在“榜”上的富豪的優越生活、發家史不知疲倦的渲染,其引發的諸多問題引起了人們的憂慮。
全國人大代表黃泰康指出,應該看到社會上人們的價值觀正在受到令人不安的影響,其中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新“拜金主義”的盛行,一個人是否成功、優秀的衡量標準似乎只剩下了“有沒有錢”這一點,人們追逐的目標、學習的榜樣也逐漸聚焦到那些所謂“富豪”們的身上。
“我們不能簡單地説‘富豪榜’就是個壞東西,但它的大肆出現和過度渲染實際上對拜金主義盛行起到了一個助推劑的作用。”黃泰康説,“現在社會上這樣那樣的‘富豪榜’層出不窮,甚至出現了‘教授富豪榜’‘作家富豪榜’等怪誕的衍生品。表面上看‘富豪榜’僅僅是一個排名榜,但它確實暗示人們過多地將注意力放在個人獲得金錢的多少上,尤其是現在中國富豪是過度傾向個人享受而鄙視社會公益這種不良的社會形象,它的渲染和招搖是對誠實勞動的一種歪曲和諷刺,畢竟一個健康、和諧社會所倡導的應該是一個人對社會貢獻的價值而不是個人財富的暴增。”
惡俗風--優秀傳統文化及思想道德的流失
前一段時間,某些“超女”依靠在一些低俗雜誌上刊登暴露性照片而攪得社會上沸沸颺颺。有社會學家指出,這類事件在社會陷入一種惡俗風潮的情勢下不過是“毛毛雨”,炒作“名人”隱私、網絡裸聊、“惡搞文化”等,如今已經成為某些人的“流行文化”。
事實上,我們現在的生活中,惡俗的“娛樂”明顯增多,善與惡的黑白分明似乎讓位給低俗的搞笑。變質的娛樂新聞,低俗的電視節目,社會事件庸俗化,甚至政治事件也開始了娛樂化,人們沉浸于“偷窺”“惡搞”“兔唇”“選秀”製造出的惡俗娛樂高潮中,在感官刺激和哄堂大笑中渾然忘我。
全國政協委員方廷鈺痛斥“惡俗風”是一種精神“毒藥”,他指出,一個民族是需要幽默和笑聲,但必須遵守基本的道德規範和文化內涵,“現在什麼都可以拿來‘娛樂’一下,什麼都可以毫無禁忌地隨意歪曲、取笑,很多的‘娛樂’都是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傳統思想中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哪去了?中國人最基本的正義感和道德觀哪去了?時間久了,我們的精神世界就被毒害了!”
更令人擔憂的是,就在惡俗風流行的同時,一些帶有愚昧、鄙俗內容的舊陋習也死灰復燃,比如賭博盛行、大肆鋪張的紅白喜事、“鬼節”在大馬路上燒紙錢等等,嚴重影響著社會的和諧。
“這種瀰漫在社會各個角落的惡俗風和舊陋習必須得到遏制!不能滑落到‘全民無意識’墮落的境地!”全國政協委員莫德格瑪憂心忡忡地呼籲,“惡俗的氾濫不僅會使人們忘記善惡美醜的區分,文化失去生命力,更有可能動搖一個民族基本的道德標準和審美情操。以明善惡、分美醜為基本內容的傳統文化和思想道德一旦扭曲和流失,我們是無從談起建設和諧社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