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7日電(記者 顧立林)著力支持社會發展和解決民生問題,讓全體人民享受改革發展成果和公共財政的陽光,是提請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審議的2007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最突出的理念。
財政收入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由公眾創造的公共財政,理應滿足公共需要,提供公共服務,理應使人人能夠公平享用。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堅持以人為本,必然要求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我國居民無論居住在哪個地區,都有平等享受基本公共服務的權利,努力實現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這是落實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安排公共財政支出,最基本的指導思想就是要縮小區域和城鄉發展差距,促進社會的公平和正義,進而促進社會和諧安定、人民幸福。
隨著我國財力的不斷增強和執政為民理念的深入貫徹,財政部門不斷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公共財政支出重點逐步向社會事業傾斜,突出加強社會薄弱環節。在去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中,農村、教育、醫療等方面的財政支出得到了明顯加強。今年,強化支農惠農政策、著力支持解決“上學難、上學貴”和“看病難、看病貴”、加強就業再就業和社會保障等,再一次成為中央財政的支出重點。
研讀2007年預算草案,公共財政對涉及民生的支出數額之多,增長幅度之大,前所未有。“三農”成為預算的重中之重,中央財政用於“三農”的各項支出共達3917億元,同比增長15.3%;對教育的支出達858.54億元,同比增長41.7%;對醫療衛生的支出達312.76億元,同比增長86.8%。這些投入將使公共財政的陽光,撒向高山平原、城市山村,對解決一系列的民生難題起到推動作用。
不斷改善人民群眾的生産生活條件,滿足人們的公共服務需求,讓更廣大的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同沐公共財政的陽光。這是人民群眾的期盼,也是財政改革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