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熱點專題
 
代表委員議政錄:讓“一根針、一把草”惠及百姓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3月11日   來源:新華社

讓“一根針、一把草”惠及百姓
——政協委員談發揮中醫藥作用

    新華社北京3月11日電(記者趙博、李柯勇、劉羊旸)“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建設中,我認為中醫可以發揮很大的作用。”全國政協委員、天津中醫藥研究中心研究員哈孝賢説。

    不少委員認為,中醫藥所具有的簡、驗、便、廉的特色和優勢,很好地契合了社區和農村衛生服務的需求,應當成為社區衛生服務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重要組成部分。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被稱為‘赤腳醫生’的鄉村大夫大多使用中醫技術,在農村地區以最低廉的成本行醫救命,被形象地稱為‘一根針、一把草’。”哈孝賢説。

    現在,我國開始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建設以社區為基礎的新型城市衛生服務體系。這一進程為中醫藥發展提供了機遇。

    “中醫藥衛生服務投入少、成本低、療效好,對控制醫藥費用有積極作用。中醫藥在非重大傳染病、慢性病防治,老年人、婦女兒童和亞健康人群的保健,以及建立重大疾病的康復體系和衛生經濟學意義上,都具有很顯著的優勢。”致工黨中央的發言説。

    2006年4月,致公黨中央組成調研組赴浙江就“中醫藥參與社區衛生服務、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相關問題進行了調研。結果表明,浙江省把中醫藥很好地運用到了社區衛生服務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上。

    “中醫發源在中國,過去幾千年來中國人靠的就是中醫,西醫傳入中國也不過是幾百年的時間。事實證明,中醫應該在農村和社區醫療中發揮更大的作用,而且也能夠發揮更大作用。”全國政協委員、衛生部原副部長朱慶生説。

    當然,不能單純依靠中醫藥來建設基層醫療服務體系。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副會長朱宗涵説:“基本醫療應該首先考慮致死性疾病。實事求是講,在威脅生命的疾病方面,中醫治療只能作為輔助手段。不能因為成本,就放棄西醫的手段和技術。”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疾病控制中心首席專家邵一鳴認為,不應該人為地分中醫西醫。“看臨床需求,完全由科學來推動,適合中醫就用中醫,儘量用最節省的成本來為農民看病。”

    “中西醫並重是中國的政策,不應該忽視中醫的作用。”朱慶生説,“當然,醫生的水平必須得到提高,不然老百姓也不會滿意。”

    全國政協委員、河南中醫學院基礎醫學院副院長司富春認為,當前中醫藥參與建設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最大難點在於人才缺失。他説:“據我所知,目前全國的中醫從業者總數27萬人,完全用中醫方法診斷、開藥方的醫生不足3萬,而且都是50歲以上的老醫師。這些人怎麼滿足農村衛生所和城市社區醫院的需求?”

    為此,醫藥衛生界別的委員們提出了3點建議:大力為基層培養中醫藥人才;改變職業醫師資格考試的內容,讓服務基層的中醫醫生能夠及時、公平地拿到資格執照;鼓勵中醫院校畢業生下基層,政府財政在生活方面給予照顧。

    “政府工作報告中説,要大力扶持中醫藥和民族醫藥發展,充分發揮祖國傳統醫藥在防病治病中的重要作用。我相信,中醫藥在農村和社區將大有作為。”全國政協委員、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原局長佘靖説。

 
 
 相關鏈結
· 趙金城委員建議:農村初中畢業生實施2年職業教育
· 盧中南委員:加大保護力度留住“活著的歷史”
· 記者手記:從"講話"到"彙報"看政府部門觀念轉變
· 代表委員議政錄:人大代表建議設立"中國農民節"
· 代表委員議政錄:以立法的形式解決垃圾回收利用
· 關注高等教育:高校"為債所困" "包袱"由誰來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