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來,各級政府通過採取加大投入、深化改革、完善政策等措施,全面推進文化建設,我國文化發展呈現出新的繁榮局面。
一、公民思想道德建設紮實推進,公民道德素質和全社會文明程度進一步提高。堅持把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鞏固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作為文化建設的首要任務。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更加深入人心。推進和諧文化建設,堅持把公民道德建設作為和諧文化建設的基礎工程,認真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培育文明社會風尚。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引導人們自覺增強履行法定義務、社會責任、家庭責任的意識。深入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不斷創新和豐富活動的形式與內容,提高了活動成效。改進和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和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取得顯著成績。加大社會文化環境整治力度,加強適合青少年的精神文化産品的創作和生産,加強青少年網站和公益性文化場所建設,青少年成長的社會環境明顯改善。
二、文化體制改革深入推進,文化發展活力進一步增強。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改革不斷深化,推行人員聘用制、崗位責任制,建立競爭、激勵和約束機制,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務能力顯著提高。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取得突破性進展,轉制後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和新的管理體制和運營模式,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市場主體。國有藝術院團推進分類改革的步伐加快。加大對重點藝術院團的扶持力度,其他藝術院團按照“成熟一個轉一個”的要求推進轉企改制。鼓勵民營文化企業和藝術院團加快發展,目前全國民營文藝表演團體已超過7000家。通過幾年的努力,文化行業政事不分、政企不分、管辦不分的問題得到初步解決;更好地發揮市場配置文化資源的作用,調動了全社會共同參與文化建設的積極性。
三、公益性文化事業發展加快,人民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保障。五年來國家財政對文化建設投入力度明顯加大,全國財政用於文化體育事業的支出累計達到3104億元,比五年前增長1.3倍。政府財政投入的增加,有力地促進了文化事業特別是公益性文化事業的發展。全國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步伐明顯加快,陸續完成了一批有影響的重大文化建設項目。加快構建覆蓋全社會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紮實推進,促進了優秀文化信息資源在全國範圍內共建共享。實施藝術精品戰略,帶動優秀作品不斷涌現。文化遺産保護力度不斷加大,優秀傳統文化得到弘揚。大力加強農村文化建設,各級政府新增文化投入重點向農村傾斜。廣大農村和中西部地區文化基礎設施和公共文化服務網絡更加完善,公共文化産品供給能力大幅度提高。基本實現了縣縣有圖書館、文化館的建設目標,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完成了50戶以上已通電自然村的“村村通”,解決了近億群眾收聽收看廣播電視問題。積極建設鄉鎮綜合文化站工程、農村電影放映工程、農家書屋等農村文化工程,有效緩解了農民群眾看書難、看戲難、看電視電影難等問題。
四、文化産業蓬勃發展,産業新格局初步形成。近年來,中央和有關部門出臺了一系列鼓勵文化産業發展的政策。全社會發展文化産業的積極性日益高漲,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文化産業新格局正在形成。國有文化企業不斷壯大,民營文化企業大量涌現,股份制文化企業加快發展。在大型文化企業和企業集團的帶動下,我國文化産業集聚效應明顯增強,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水平不斷提高。積極推動網絡遊戲、動漫等新興文化産業加快發展,2003年以來國産動畫片産量每年翻近一番。文化産業正在逐漸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行業,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柱産業,成為推動産業結構調整的重要力量,也正在成為提供就業機會的重要領域。
五、堅持繁榮與管理並重,文化市場更加繁榮有序。堅持“一手抓繁榮、一手抓管理”,文化市場建設取得了顯著成績。有序推進對內對外開放,積極培育多元市場主體,文化市場體系初步形成。現在我國已經初步形成出版業、廣播電視業、演出業、音像業、娛樂業、網絡文化業、藝術品業等門類文化市場體系。文化市場領域已經基本實現對非公有資本全方位、全過程開放;履行加入世貿組織的承諾,降低了外資進入的條件。文化市場管理機制逐步完善,為文化市場的繁榮發展創造了更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下放行政審批權力,簡化審批程序,規範管理手段,政府職能進一步轉變;加強行業自律,進一步完善了社會監督管理機制。堅持集中治理與長效機制建設相結合,堅持以先進的科技手段管理市場,嚴厲打擊侵權盜版等各類違法違規行為、推進網吧技術監控平臺建設、文化內容管理服務系統建設,建立了文化市場動態監測網絡,形成了文化市場信息報送和快速反應機制,提高了監管效能,促進了文化市場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