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2008年政府工作報告解讀>> 報告解讀
 
科技方面實現了哪些新跨越?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03月19日   來源:國研室

    過去五年我國科技事業發展實現了新的歷史性跨越,科技創新支撐和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明顯增強。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科技創新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作用日益增強

    在農業科技創新方面,選育並通過鑒定300多個相關植物新品種;初步構建了主要農作物優質高效生産綜合技術體系;研製成功H5亞型高致病禽流感疫苗和H5亞型反向遺傳操作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攻克了一批防沙治沙關鍵技術,初步實現植被與其他固沙物覆蓋度>70%、大風不起沙的“治沙”目標。在重點産業科技創新方面,開發成功100MW級循環流化床鍋爐技術、煙氣循環流化床脫硫技術等並實現産業化,為節能減排做出貢獻;開發出大型液化天然氣船、海上油田浮式生産儲油船等設計建造技術,大大提高了我國造船工業的國際競爭能力;自主研發混合動力汽車已下線生産,形成小批量能力;開發出MCVD+OVD光纖預製棒,光棒製造成本不超過10美元/公里,形成年産光纖預製棒600萬芯公里生産能力,産業化技術水平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在信息技術集成應用方面,制定網絡金融以及銀行信息系統安全運行技術標準和規範,構建了世界首家頂級數據量的災備系統,實現銀行業務系統和數據的異地千公里級遠程災難備份;研製成功可自主控制的具有中高分辨雙傳感器的高性能對地觀測小衛星,形成天地一體化的小衛星對地觀測系統;開發APC系列先進控制與優化軟體、綜合自動化軟體平臺等軟體産品,在揚子石化等大型流程生産裝置上成功示範應用。在能源資源技術開發方面,攻克矢量地震及山地地震、成像測井複雜油氣藏鑽井、複雜油藏配套鑽井、低滲透油氣田增産改造等關鍵技術,新增探明天然氣地質儲量1141.5億立方米;突破西部特殊地貌條件下礦産勘查與開發、大型銅礦山與錫礦山接替資源探查等技術,新發現12個大型、超大型礦床等。在健康和公共安全技術方面,研製成功數字化彩色超聲成像系統、多層螺旋CT等大型醫療器械,並實現批量化生産;研製成功 “人臉識別系統”,實現了在百萬級海量人臉庫中進行識別查詢,綜合性能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此外,國家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取得長足發展,成為促進高新技術産業發展的重要引擎。2007年,國家高新區所屬企業達到5萬家,營業總收入52840億元、實交稅金2452億元、出口創匯1611億美元,分別是2002年的3.45倍、3.20倍和4.89倍。國家高新區已成為最具活力的高新技術産業基地和技術創新基地。

    二、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研究取得重大創新成果

    五年來,我國基礎科學研究成果的數量和質量都有大幅度提高。我國已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基礎學科體系較為完備的國家之一,在若干領域已具有重要國際影響力。如我國材料科學和數學在國際上已經有了重要的學術影響力,2006年數學綜合排名居世界第4位;在多孔材料、光子晶體、活性自由基聚合、超分子-分子自組裝等領域,近5年論文總量名列世界第3位。涌現出數學機械化方法證明、拓樸性質初期知覺理論、單壁納米碳管製備、五粒子糾纏態的製備與操縱等重大原始性創新成果。2006年我國科學家發表論文被SCI收錄達到8.98萬篇,已處在美國之後的第二方陣,與英國(9.77萬篇)、德國(9.07萬篇)、日本(9.01萬篇)十分接近。

    五年來,在高技術發展前沿,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核心技術,顯著增強了我國自主創新能力。如載人航天飛行、繞月探測的圓滿成功,標誌著我國已經進入世界具有深空探測能力的國家行列;曙光4000A高性能計算機研製成功,使我國成為繼美、日之後第三個能製造和應用十萬億次級商用高性能計算機的國家;第三代移動通信標準TD-SCDMA(時分同步碼分多址),與歐洲WCDMA、美國CDMA2000共同成為世界三大主流標準;選育優質超級稻新品種超過110個,其中“遼優3072”百畝連片産量高達1077公斤/畝,繼續領跑世界超級稻研究。2007年我國發明專利國內申請量達到15.3萬件,是2002年的7.3倍;其中國內授權量達到3.2萬件,是2002年的5.5倍,五年累計達到11.3萬件。

    三、科技創新的政策和制度環境不斷完善

    一是科研院所的骨幹和引領作用得到充分發揮。中央和地方先後約有1200家科研院所完成企業化轉制,轉制院所的技術創新與産業化能力持續增強;社會公益類院所分類改革、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試點”等取得重要進展,公益類院所學科和人員結構得到優化,科技創新和服務能力明顯增強,科研投入不足的局面有所改變。

    二是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實施“技術創新引導工程”,啟動287家創新型企業試點,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産權和自主品牌的企業不斷成長。加強企業研發機構建設,推進科技仲介服務機構建設,企業持續創新能力明顯提高。推動創業板市場建設,深化“三板”試點,完善代辦股份轉讓系統等,企業技術創新的投融資環境明顯改善。

    三是科技資源不斷發展壯大。國家財政科技撥款從2002年的816億元,增加到2007年的2050億元,年均增長20%以上;全社會研究與實驗發展經費從2002年1288億元增加到2007年3664億元,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重從1.07%提高到1.49%。目前,我國科技人力資源總量已達3500萬人,居世界第一位。直接從事研究開發的人員折合全時當量約160萬人年,僅次於美國居全世界第二位。

    四是國際科技合作形成新格局。目前,我國已與152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科技合作關係,與其中 99個國家的相關部門簽訂了政府間科技合作協定。先後參與了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研究、伽利略全球衛星導航、國際對地觀測、國際大洋鑽探等國際大科學工程和計劃,以我為主啟動了中醫藥、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國際科技合作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