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2008年政府工作報告解讀>> 報告解讀
 
過去五年在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方面採取了哪些政策措施?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03月19日   來源:國研室

    溫家寶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回顧過去五年工作時指出,我們制定和實施一系列政策措施,進一步營造公平競爭的法制環境和市場環境,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過去的五年,是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機遇最好的時期。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法律環境和市場環境不斷優化,扶持、服務體系不斷完善,有利於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的良好社會氛圍正在形成。

    一、積極建立和完善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政策法律體系

    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2004年全國人大修改憲法,明確了要像“保護社會主義的公共財産”一樣,國家保護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的合法權利和利益。國家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並對非公有制經濟依法實行監督和管理。公民合法的私有財産不可侵犯。“國家依照法律規定保護公民的私有財産權和繼承權”。近些年,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陸續通過了《物權法》、《企業所得稅法》、《反壟斷法》、《勞動合同法》等多部重要法律,重新修訂了《公司法》、《證券法》,為各類市場主體平等競爭創造了良好的法制環境。溫家寶總理在本屆政府每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都對發展非公有制經濟進行部署。2005年2月,國務院頒布了《關於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非公經濟36條”)。這是我國建國以來第一部全面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重要政策性文件。國家有關部門和單位還相繼出臺了《促進産業集群發展若干意見》等35個配套文件,奠定了我國非公有制經濟政策體系的基本框架;31個省(區、市)累計出臺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法規和政策性文件200多個。目前,黨和國家已經形成了一整套為各種所有制經濟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發揮各自優勢、相互融合、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政策法律體系,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營造了良好的外部發展環境。      

    二、以放寬市場準入為重點著力營造公平的市場環境

    主要措施包括:一是加快清理和修改限制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法律法規和政策。經國務院同意,法制辦、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印發了《關於開展清理限制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規定工作的通知》。截至2007年6月30日,中央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共審核規章文件160多萬個,清理出6000多個與“非公經濟36條”不一致的規章和文件,並按法定權限和程序明令修改或廢止。二是允許非公有資本進入壟斷行業和領域。在電力、電信、鐵路、民航、石油等行業和領域,進一步引入市場競爭機制。對其中的自然壟斷業務,積極推進投資主體多元化,非公有資本可以參股等方式進入;對其他領域,非公有資本可以獨資、合資、合作、項目融資等方式進入。如信息産業部出臺了吸引非公有資本進入電信領域的許可審批措施。鐵道部頒布了允許非公有資本投資鐵路建設,允許國內非公有資本進入鐵路領域的政策規定等。三是允許非公有資本進入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交通部門對吸引非公有資本進入交通基礎設施領域進行了總體部署,進一步健全了已經形成的多元化投融資機制。四是允許非公有資本進入社會事業領域。國家鼓勵和支持非公有制經濟進入教育、科研、醫療衛生、文化、體育等社會事業領域,在市場準入以及信貸、稅收等方面與公有制經濟享有同等待遇。如文化部配合中宣部出臺了《關於鼓勵發展民營文藝表演團體的意見》,廣電總局出臺了《電影企業經營資格準入暫行規定》等相關規定,體育總局鼓勵社會資本以獨資、合資、合作、參股等方式投資體育産業等。五是允許非公有資本進入金融服務業。國家支持和鼓勵非公有制經濟進入金融服務業,參與銀行、證券、保險等各種金融機構的改制改組,發展多種形式的金融仲介服務機構。2003年 9月,中國銀監會印發了《農村商業銀行管理暫行規定》;2006年12月,中國銀監會下發關於調整放寬農村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準入政策的若干意見,推動非公有資本進入農村金融機構;2007年,國務院又將新型農村合作金融機構試點範圍從6個省擴大到全國31個省(區、市)。六是允許非公有資本參與國防科技工業建設。為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參與國防科技建設,推動國防科技工業投資主體多元化,國防科工委頒布了《武器裝備科研生産許可實施辦法》,還出臺了《關於非公有制經濟參與國防科技工業建設的指導意見》。

    三、積極構建有利於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財稅扶持體系

    五年來,各部門和地方通過注入資本金、貸款貼息、稅收優惠等措施,積極鼓勵和支持非公有資本以獨資、合資、合作、聯營、項目融資等方式,參與經營性的公益事業、基礎設施項目建設。《企業所得稅法》統一了各類企業的稅收制度,明顯降低了非公有制企業的稅收。國家設立了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專項補助資金、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等若干基金,通過無償資助、貸款貼息等方式支持中小企業發展。中央不少預算內資金還用於支持小企業創業基地和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截至2007年底,已有30個省(區、市)級財政設立了中小企業發展資金或非公(民營)經濟發展資金,為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提供了財政支持和補貼。

    四、切實解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融資問題

    為滿足非公有制經濟的融資需求,各部門和地方在政策扶持、資金融通、信用保證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一是加大信貸支持。中國人民銀行先後出臺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對有市場、有效益、有信用中小企業信貸支持的指導意見》等文件。中國銀監會頒布了《關於開展小企業貸款業務的指導意見》,積極引導金融機構提高對小企業的貸款比例。國家開發銀行與國家發展和改革委選擇了重慶等六省(市)作為中小企業貸款試點,並逐步向全國推開。國家各類銀行紛紛開展小企業信貸制度改革試點。中央出臺實施《關於全面深化金融改革,促進金融持續健康安全發展的若干意見》,進一步改善非公有制經濟的信貸條件。二是拓寬直接融資渠道。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建立和完善了中小企業信用擔保的行業準入、風險控制和損失補償機制。如在鼓勵中小企業到境外上市融資的同時,在深圳交易所開通了中小企業板塊,一批符合條件的成長性中小企業獲得了上市融資機會。同時,積極發揮典當、融資租賃業務在中小企業融資中的作用。三是構建多層次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國家有關部門先後下發了《關於建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試點的指導意見》,推動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建設。國家發展和改革委下發了《關於跨省區或規模較大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設立與變更有關事項的通知》,財政部出臺了《中小企業融資擔保機構風險管理暫行辦法》。2006年,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等部門《關於加強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建設意見的通知》。四是積極推進中小企業信用制度建設。近年來,各部門和地方著力在中小企業信用徵集與評價、信用檔案中心及數據庫建設和開展誠信活動等方面積極進行探索,通過全面推進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培育企業的信用意識,提升了企業信用能力與水平。

    五、加強非公有制經濟的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

    五年來,各部門和地方加快建立面向非公有制企業的公共服務平臺,為企業提供培訓、諮詢、技術推廣等專業化服務。一是大力實施中小企業培訓工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積極推動實施“中小企業銀河培訓工程”,通過創新培訓方式和培訓內容,為非公有制企業提供了企業管理、創業輔導、安全生産等方面的培訓。五年來,資助培訓人員上百萬人。二是改進創業服務。國家對失業人員創立的中小企業和當年吸納失業人員達到國家規定比例的中小企業,在少數民族地區、貧困地區創辦的中小企業,安置殘疾人員達到國家規定比例的中小企業,在一定期限內實行減免所得稅政策。各地相繼出臺鼓勵創業的政策。積極開展創業輔導和代理服務。推動以中小企業服務中心為核心,社會各類仲介服務機構積極參與的創業服務體系建設。五年來,為6.4萬戶企業開展了創業指導和綜合服務。三是完善技術創新服務體系。國家有關部門積極培育技術創新服務體系,支持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仲介服務網絡和信息服務網絡已經初步形成。國家發展和改革委與信息産業部、國務院信息化辦公室聯合實施了“中小企業信息化推進工程”,建立中小企業信息化服務聯盟,為中小企業信息化提出解決方案。四是促進企業開拓市場。為中小企業搭建展示産品技術、促進交易流通、推動合作交流的服務平臺,學習、借鑒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先進經驗,加速引進和消化吸收先進技術、先進産品,為中小企業走出國門、走向世界提供良好的機會,有關部門成功舉辦了四屆“中國中小企業博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