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2008年政府工作報告解讀>> 報告解讀
 
我國在推進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方面取得了哪些進展?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03月19日   來源:國研室

    五年來,國務院高度重視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十一五”規劃把節能和減排確定為必須完成的約束性指標。近兩年,又提出並實施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建立節能減排指標體系、監測體系、考核體系和目標責任制,有力地推進了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建設。

    資源節約方面。狠抓重點行業和領域的資源節約,突出搞好鋼鐵、有色、化工、建材等重點行業的節能工作。依法淘汰了一大批落後生産能力,已關停小火電2157萬千瓦,小煤礦1.12萬處,淘汰落後煉鐵産能4659萬噸、煉鋼産能3747萬噸、水泥産能8700萬噸。實施了十大重點節能工程、重點流域區域工業污染治理工程、循環經濟和資源節約重大示範項目,推動技術進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僅2007年,通過實施重點節能工程,即形成節能能力2550萬噸標準煤。國家還制定了千家企業節能行動實施方案,開展能源審計,編制節能規劃,組織能效水平對標活動。2007年單位國內生産總值能耗比上年下降3.27%,為完成“十一五”規劃中的節能目標打下了良好基礎。

    環境保護方面。五年來,在國民經濟快速增長、人民群眾消費水平顯著提高的情況下,污染減排取得突破性進展,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加劇的趨勢有所減緩,重點流域區域污染治理取得初步成效,部分城市和地區環境質量有所改善,工業污染排放強度有所下降。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強化綜合措施,污染減排出現重要轉機。“十一五”規劃將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削減10%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約束性指標。受國務院委託,環保總局與各省級人民政府簽訂了減排目標責任書;各省(區、市)都成立了由省政府主要領導挂帥的節能減排領導小組。2006年,將兩項污染減排指標層層分解,落實了責任,加大了力度,兩項污染物增加的趨勢明顯減緩。2007年,污染減排取得突破性進展,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總量近年來首次出現雙下降,比上年分別下降3.14%和4.66%。

    二是加大污染防控力度,重點流域區域環境治理持續推進。國家將水、大氣、土壤污染防治作為重中之重,把保障群眾飲水安全作為首要任務。環保主管部門組織了集中式飲用水源保護區專項調查,初步摸清了全國縣級以上城市的情況,發佈了飲用水源保護區劃分技術規範,70%的飲用水源保護區達到了規範要求。取締關閉了飲用水源一級保護區內的排污口,依法嚴厲打擊了二級保護區內的違法排污行為。松花江流域、三峽庫區、丹江口水庫及上遊污染防治規劃已經國務院批復實施。經國務院批准,北京周邊6省(區、市)與國家環保總局共同成立了奧運會空氣質量保障工作協調小組,共同採取行動,為綠色奧運提供環境保障。

    三是嚴格執行環評制度,遏制“兩高一資”行業過快增長。國家提高了電力、鋼鐵、石化等高耗能、高排放行業建設項目的環境準入條件,否決了一批違法違規項目。全國9000多個新開工項目開展了環保專項清理檢查,對不符合環評要求的1194個項目依法予以處理,否決或暫緩10家企業84億元的上市申請。同時,積極開展規劃環評,努力從源頭防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

    四是加大執法立法工作力度,努力解決關係民生的突出環境問題。緊緊圍繞解決危害群眾健康和影響可持續發展的突出環境問題,連續開展整治違法排污企業保障群眾健康環保專項行動。突出執法重點,集中整治了飲用水源保護區、工業園區以及涉鉛和造紙企業環境違法問題。建立健全長效機制,開展環保後督察。五年來,全國共出動執法人員700余萬人次,檢查企業300余萬家次,查處各類環境違法案件12余萬件,取締關閉違法排污企業近2萬家,掛牌督辦2余萬件,維護了群眾環境權益。

    五是全面啟動農村環境保護,生態保護工作取得積極進展。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關於加強農村環境保護工作的意見》,環保總局發佈了《全國農村環境污染防治規劃綱要》,確定了主要目標和任務。首次啟動了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截至目前共採集農産品和土壤樣品3.6萬個,完成了3萬多個樣品的分析測試,獲得近84萬個有效調查數據。各地也進行了積極探索,一些地方建立了“戶分類、村收集、鄉(鎮)運轉、縣處理”的生活垃圾處理模式。進一步加強生態保護力度,全國自然保護區面積佔陸地國土面積15%以上,初步形成了類型比較齊全、佈局比較合理的自然保護區網絡。

    六是開展“加強地方環保年”活動,全面增強地方環境保護能力。國家財政預算設立了“211環境保護”科目,經費渠道日趨完善。2007年,中央預算內建設資金安排146億元支持節能減排、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中央財政資金拿出235億元支持節能減排和環保重點工程。近兩年來,全國環保投入共5560億元,約佔同期GDP的1.24%。中央財政設立了污染減排專項資金,重點支持指標、監測和考核三大體系能力建設,總投資32億元,是2006年的4.2倍,達到歷史最高水平,有力帶動了地方對環保能力建設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