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2008年政府工作報告解讀>> 報告解讀
 
為什麼要實行從緊的貨幣政策?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03月19日   來源:國研室

    貨幣政策是中央銀行為實現一定的宏觀經濟目標所實施的關於貨幣供應和其他金融條件的政策和安排,是市場經濟條件下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金融調控的核心內容。實行從緊的貨幣政策,是考慮到國內外經濟形勢和宏觀調控任務的要求,具體而言,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原因:

    第一,價格上漲壓力明顯,物價由結構性上漲演變為明顯通貨膨脹的風險加大。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持續擴大。2007年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4.8%,比上年提高3.3個百分點,今年1月份、2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漲幅分別達7.1%和8.7%。同時,生産資料漲幅呈明顯擴大態勢,房地産等部分資産價格也在繼續上漲。這次物價上漲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需求拉動因素,也有成本推動因素,既有國內因素,也有國際因素。今後一個時期,我國土地、能源資源、勞動力等要素價格成本還會繼續上升,保持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防止明顯通貨膨脹的任務艱巨。

    第二,固定資産投資增長繼續保持高位運行,反彈壓力較大。2007年,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完成13.7萬億元,增長24.8%,比上年加快0.9個百分點。2007年下半年以來,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呈現快速增長勢頭,2007年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8.6萬億元,同比增長28.7%。在國內城市化、工業化步伐加快的大背景下,産業升級和轉型、區域協調發展以及提高住房保障等客觀上都會産生投資需求,加之各地發展熱情較高,企業和金融機構效益明顯改善,發展意願十分強烈,投融資行為之間相互加強、互相推動的自我膨脹風險依然存在,未來投資反彈壓力仍然較大。國內經濟經過連續多年快速增長,長期累積的一些深層次矛盾也在加快調整和釋放,經濟增長由偏快轉向過熱的態勢尚未根本緩解。

    第三,貨幣信貸投放仍然偏多,流動性過剩矛盾尚未緩解。2007年上半年,在銀行體系流動性總體偏多的背景下,廣義貨幣供應量(M2)增速呈現較快上升勢頭,7月末達到年內最高點後持續高位運行,年末明顯回落,今年1月末、2月末仍在18.9%和17.5%的高位。金融機構貸款增長偏快,2007年末全部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餘額26.2萬億元,同比增長16.1%,增速比上年高1個百分點,比年初增加3.6萬億元。今年1-2月人民幣各項貸款增加10492億元,同比多增692億元。

    第四,國際收支不平衡矛盾依然突出,繼續保持大額"雙順差"格局。出口增速有所放緩,但貿易順差繼續擴大,2007年貿易順差2622億美元,比上年增加847億美元。雖然未來一段時期我國貿易順差增速有趨緩的可能性,但在國際分工格局調整、國內儲蓄率較高等深層次結構性問題尚未根本解決的背景下,加上國際市場需求旺盛和我國出口商品競爭力較強,貿易順差仍將維持較高水平。2007年全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827億美元,同比增長13.8%。年末國家外匯儲備餘額15282億美元,比2006年末增加4619億美元,同比多增2144億美元。

    第五,國際因素對我國物價走勢和金融政策取向構成影響。全球通貨膨脹風險加大,農産品、石油和黃金等價格大幅上漲,高位波動。從2007年中期開始,發達國家和新興市場經濟體的總體通貨膨脹率都有所上升。為應對次貸危機,美聯儲連續降息,美元相對歐元、日元等主要貨幣持續貶值,美元貶值加大了歐元等主要貨幣的升值壓力,也加大了人民幣升值壓力,這些既對世界經濟的健康發展以及全球失衡的有序調整帶來不利影響,也增加了我國輸入型通貨膨脹壓力和宏觀調控的難度。

    總之,實行從緊的貨幣政策,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也是2003年以來穩健貨幣政策及穩中適度從緊貨幣政策的延續和加強,更加明確地向社會釋放了未來宏觀經濟穩定運行風險加大的警示信號和總量政策導向,有利於引導和調節各類經濟主體的預期和行為,有利於防止經濟增長由偏快轉向過熱,有利於防止價格由結構性上漲演變為明顯通貨膨脹,也有利於深化各方面對結構改革緊迫性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