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熱點專題
 
百姓富·企業活·國家強--基層代表話改革論開放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03月05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3月5日電 新華社記者 今年是改革開放30週年,在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許多來自基層的代表,用身邊一件件或大或小的事情,最真實、最直接地反映出改革開放給中國帶來的翻天覆地的變化。

    讓農民腰包鼓起來

    “其實,我就是個地地道道的農民,是國家的扶持政策讓我們農民的腰包鼓了起來。”來自四川省青川縣的左萬軍代表説。

    位於川北的青川縣很適宜黑木耳、香菇等食用菌生長。然而,由於缺乏政策、資金等支持,在很長一段時間裏,食用菌種植在當地只是一家一戶的作坊式生産。

    在農村各項改革的推進中,川北農民逐漸富裕起來。2003年,當地政府專門安排資金,為發展食用菌種植的貧困農民家庭提供菌種補貼、知識培訓,幫助當地發展食用菌産業。政策出臺即見實效,左萬軍和其他4位農民一起開辦的企業當年實現銷售收入2000多萬元。

    “在政府的政策支持下,食用菌種植讓老百姓致了富,也讓我們公司有了大發展。”左萬軍高興地説。但他坦言,西部地區的農業産業化水平與東部地區相比仍相對落後,對農民的技術培訓仍有不足,品種改良也缺乏資金方面的支持。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支持農業産業化經營和龍頭企業發展,努力增加農民收入,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希望國家在農村地區,尤其是西部貧困山區,加大産業化基地建設,為培育龍頭企業提供資金、政策傾斜,並對企業的技術改造、培訓管理等給予支持。”左萬軍説。

    讓低收入人群住有所居

    “這些年來,房價上漲大家都看在眼裏,很多居民買不起商品房,正是有了國家和地方政府採取的一系列措施,城市裏收入較低的居民住房才逐漸有了保障。”來自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的劉大江代表説。

    從2007年開始,甘肅省明確要求加強對關係民生的保障性住房的管理與調控。通過加大限價房、經濟適用房、廉租房及小戶型住房的數量,使保障性住房成為市場供應的“主力”,以便讓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有能力進入購房市場。

    “購買一套住房,往往需要一家人不吃不喝十幾年的收入,對於一般市民家庭壓力太大。但可喜的是,我們也看到政府在不斷出臺各項措施,在房價持續走高的情況下,保障城市低收入群體的住房權益。”劉大江説。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加快廉租住房建設,增加中低價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供應。“我們對政府保障低收入群體住房的決心和措施有信心。”劉大江説。

    對於政府推動的保障性住房建設,劉大江代表城鎮的低收入家庭提出建議,認為應該把保障低收入群體住房納入各級政府的政績考核當中。

    讓國有企業通過技術創新更具活力

    30年的改革開放讓國有企業煥發出巨大活力,國企競爭力越來越強。全國人大代表楊梅雖然只有34歲,卻是已在一家國有電視機企業幹了15年的“老技術工人”。她父母原來都是這個廠的工人。

    “現在的廠子和當年比可是換了模樣。”楊梅説,“過去由於長年虧損,工人收入很低,雖説自己生産但卻買不起電視看。”

    隨著國有企業改革的推進,體制機制變了,企業活了,員工動力足了,市場也打開了,楊梅所在廠子一躍成為國內生産電視機的大廠。

    “但是,企業改革永無止境,不繼續推進改革,企業馬上就會落後。”楊梅認為,在經過當年企業管理體制和分配製度改革之後,國有企業應該在技術創新上多下工夫。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充分發揮企業作為技術創新主體的作用,鼓勵、引導企業增加研發投入。“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産力,只有掌握核心技術,才能讓企業在越來越激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而不是一味地打價格戰。”楊梅説。(參與采寫記者:趙曉輝、叢峰、宋常青、崔靜、季明) 

 
 
 相關鏈結
· 我國改革開放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確的 成效不容否定
· 改革開放三十年 與時俱進立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