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6日電(記者 劉健 汪延 劉剛)“今年中央財政安排‘三農’支出5625億元,比上年增加1307億元。”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宣佈的這一惠農新舉措,成為連日來兩會會場上代表委員們熱議的亮點。
從減免農業稅到加大“三農”投入,“一減一增”透出“重農”新信息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重慶市副市長馬正其代表説:“在CPI連續走高的背景下,農業對於保障主要農産品供求總量平衡、對於整個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性作用更為重大。”
連續5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反復強調農業的基礎性地位,促進了農業發展、農村變化和農民增收。我國農業糧食生産首次實現連續4年面積、總産、單産“三增”,農民人均純收入首次實現連續4年每年增收300元以上。中央提出的對農業實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這在近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不斷得到深化:
——多予。2004年至2007年,中央財政用於“三農”的支出分別為2626億元、2975億元、3397億元、4318億元,而今年中央財政安排“三農”支出更是高達5625億元,比上年增加1307億元。近5年來,我國從試點到推開,實施糧食直補、農資綜合直補,良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等制度,開啟了財政直接補貼農民的先河。2008年,國家還將進一步擴大農業補貼的範圍和數額。
來自重慶石柱土家族自治縣的盛婭農代表説,當地的辣椒更換良種和栽培技術,一下子效益就翻了一倍多。而資金主要靠的是財政支持,“政府對農業生産的投入看得見、摸得著”。
——少取。從2000年開始,安徽等部分地區試點農村稅費改革,5年來政府工作報告從擴大試點的地區範圍,增加到擴大免除稅費的品種。2006年1月1日,農業稅條例被正式廢止。全面取消農業稅、牧業稅和農業特産稅、屠宰稅,終結了2600多年農民種地要繳納的“皇糧國稅”。
來自安徽的全國人大代表余的娜舉例説,2004年以前農民每年要交“三提五統”,當涂縣黃池鎮一戶農民種6畝地,要交600多元,現在不僅免了稅費,去年還得到各類農業補貼款1200多元。農民種糧積極性極大提高。
——放活。實現了糧食購銷市場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進行了成功探索,積極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社……王越代表説,一系列改革促進了農村生産力的發展。
從重生産到重民生,農村步入民生保障新時代
湖北省監利縣新溝鎮交通村八組村民朱建華代表,給記者展示了一封當地小學六年級學生王孝進寫的信。這個險些因家庭貧困失學的孩子,用幼稚的字體寫道:“剛剛過完年,聽村裏的大人説,今後讀書不用交錢了。聽到這個消息後,我高興了一個晚上,我想我可以繼續讀書了。”
去年春季開學,全國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免費,農村比城市還要早一年全面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免費義務教育。教育僅僅是重視農村民生問題的一個縮影。來自社會福利與社會保障界的李立新委員説:“保障和改善民生,最艱巨的任務在農村,最需要關注的群體是農民。高度重視解決農村的民生問題是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給廣大農民吃的一顆‘定心丸’。”
近5年政府工作報告每一次都對農村民生問題高度重視:
——推行農村義務教育“兩免一補”,1.5億學生和780萬名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受益。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再次強調,要繼續增加農村義務教育公用經費,適當提高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生活費補助標準。朱建民委員説:“教育公平讓農村的窮孩子不再因此失學。”
——建立並不斷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已擴大到全國86%的縣,參合農民達到7.3億人,大大減輕了農民看病就醫的負擔。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用兩年的時間將籌資標準由每人每年50元提高到100元。
——全面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3451.9萬農民納入保障範圍,構築了農民基本生活的最後一道保障線。來自農區的安徽省阜陽市的孫雲飛代表説:“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又要求抓緊制定適合農民工特點的養老保險辦法,鼓勵各地開展農村養老保險試點。農民的保障越來越全面了!”
——加強農民工權益保護。農民工代表康厚明高興地説,這將有利於推動城鄉平等就業的進程。
從“二元分割”到城鄉統籌,“以工促農、以城帶鄉”譜寫新篇章
不少農村代表談起家鄉的變化,不約而同地提到城鄉統籌的美好前景。“農民有了‘退休金’,醫療教育有保障。”連續5屆當選全國人大代表的天津市北辰區天穆村黨總支書記穆祥友如此總結鄉村的“城裏人待遇”。
來自山東省淄博市周村區永安街道燈塔民族村的劉榮喜代表談起村裏的變遷時説:“我們實現了從農業到工業、從農民到居民的變化。”村子走出了一條依靠村辦企業發展帶領農民致富的路子,農民不再土裏刨食,像城裏人一樣進企業上起了班。
長期以來,城鄉二元結構嚴重剝奪了農民利益。2004年至2008年,中央連續出臺5個一號文件,主題分別是促進農民增收、提高農業綜合生産能力、推進新農村建設、發展現代農業和加強農業基礎建設,近5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也反復強調這些主題,構建起強農惠農的政策體系和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制度框架。
“城鄉統籌,‘統’與‘不統’大不一樣。”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重慶市發改委主任楊慶育代表説,“城鄉二元結構使兩者在社會保障、公共産品、就業市場、金融産品等諸多方面的巨大差異,就像一堵堵高墻橫亙其間,而城鄉統籌改革就是要‘拆高墻’,最終目標是要使農村居民、進城務工人員及其家屬與城市居民一樣,享有各個方面平等的權利、均等化的公共服務和同質化的生活條件。形象地説就是‘讓農民變得和市民一樣’。”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再次調強增加農業投入、強化和完善農業補貼政策、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以及農村的社會保障建設。目前我國城鄉統籌發展的新機制已初具雛形。來自江蘇的王偉成代表説:“儘管農業基礎仍然薄弱,農村仍面臨著收入增加緩慢等諸多問題,但是政府工作報告透露出來的‘重農’信息表明,農業會越變越強,農村會越變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