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11日電(記者萬一)“煤電油運緊張是各種矛盾長期積累的結果。它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我國‘能源供應偏緊、運輸能力不足、需求增長旺盛’的現狀,同時也暴露出國家能源管理的薄弱和供應體系的脆弱。”全國人大代表、華北電網有限公司董事長馬宗林日前在兩會上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説。
今年一月以後,受大範圍持續雨雪冰凍天氣影響,我國南方部分地區曾出現煤炭和電力供應緊張的狀況,電煤供應一度成為事關經濟社會發展的中心問題。馬宗林認為,有四個深層次問題值得我們關注:一是煤、電、運改革不同步,體制不協調,引發觀念和行為上的衝突。二是煤、電、運發展不均衡,煤炭産能大幅增長,電力持續快速發展,鐵路發展相對滯後。三是煤電油運銜接不暢通,産供需不協調,缺乏對能源行業的有力協調和管理。四是經營壓力不對稱。煤炭價格大幅上漲,而電力企業利潤下滑。
馬宗林表示,除了天氣、安全、供需和運力因素以外,解決煤電油運的問題還需抓住關鍵。他建議:第一,深化能源體制改革,建立新型的能源管控體系,完善國家能源管理決策機制,強化國家對能源發展的總體規劃和宏觀調控,形成適當集中、分工合理、決策科學、執行順暢、監管有力的管理機制。
第二,我國整體能源結構以煤為主,電力工業結構以火電為主,火電佔到總裝機容量的78%,電力行業與煤炭行業的相互依存度較大。要加強宏觀調控力度,建立煤炭與電力之間的良性運作機制,推動“煤電一體化”建設,完善“煤電互保”和“煤電聯動”機制,促進煤炭和電力行業協調發展。
第三,我國煤炭産業集中度低,國家對煤炭行業宏觀調控力度弱。國有企業産量僅佔全國的50%,承擔的社會責任重,難以發揮對整個煤炭行業的影響力、帶動力。建議國家加大推進煤炭資源開發整合力度,發揮國有大型煤礦企業技術、裝備、管理和人才上的優勢,支持國有大礦兼併、改造和託管小煤礦,提高國家對煤炭等能源資源行業的控制力,提高國家應對自然災害等公共安全事件的應急能力。提高市場準入門檻,探索實施煤礦完全成本,加大對小煤礦資源費的徵收,建立正常的小煤礦退出機制。
第四,運力問題一直是煤電油運工作中的“瓶頸”。我國鐵路總體發展比較滯後,路網密度較低,運能長期處於飽和甚至超飽和狀態。建議國家要深化鐵路投融資體制改革,加快鐵路建設,解決運力“瓶頸”,滿足國民經濟發展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