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輸血到造血”
——代表委員為返鄉農民工就業、創業支招探路
新華社北京3月4日電(記者 譚浩 顧瑞珍 任珂)2000多萬返鄉農民工的就業問題,牽動著政府和社會的神經。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沿海發達地區産業結構調整已經開始,如廣東省已確定了‘騰籠換鳥’的發展戰略。”在劉明華委員看來,農民工大量轉移的趨勢不可避免,此次金融危機只是將這種趨勢提前了而已。
大批農民工陸續返鄉不僅會對農民收入的增長産生負面影響,而且還會關係到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據國家統計局和農業部統計,2008年提前回流的農民工佔到外出農民工總量的6%左右。在空前的就業壓力下,失業返鄉農民工的就業之路究竟在哪?
“希望國家能借現在大力培訓農民工之機,對組織培訓的單位以及農民工本身給予培訓補貼。”
“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應重點改善創業環境,建議開闢農民工回鄉創業‘綠色通道’,降低創業門檻。”
“制定優惠政策,加快勞動密集型産業向中西部地區進行梯度轉移,鼓勵和引導城鎮企業‘下鄉’。”
“建議統籌解決農民問題,根據國內國際的社會經濟發展態勢,編制農村富餘勞動力培訓和就業規劃。”
……
民革中央的提案指出,預計今年我國農民工外出務工將面臨更為嚴峻的考驗。農民工就業形勢的惡化,不僅將對農民收入的增長産生負面影響,而且將給農民工的接收和輸出地帶來巨大壓力。
怎樣還返鄉農民工一個“暖春”,代表委員們紛紛支招。一些來自基層的代表們還結合自身實際,對幫助農民工就業創業培訓提出建議,希望達到“讓農民工從接受輸血到自己造血”的目的。
“希望國家出臺一定政策,原則上要求農民工經過崗前培訓後再上崗,而不是讓農民工盲目地進入就業市場,畢竟農業和工業的生産方式完全不同。”來自浙江的基層代表張劍星經營了一家建材生産企業。他介紹,他的企業也有職業教育學校,對於剛招聘進來的工人都進行培訓,每年還會對單位員工安排短期的培訓活動。
“就拿我們種植業來説,平原地區適合種果樹,而在我們山區,可能更適合種木耳等食用菌。”來自地震災區四川省青川縣的食用菌種植大戶左萬軍代表認為,農民工就業創業培訓、崗前培訓和實用性培訓非常重要,還要因地制宜。“在組織培訓時,這些因素都要考慮到,而不要全都是那種很普通基礎性的勞動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