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熱點專題
 
邴志剛:積極財政政策要在促進結構調整上下功夫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3月08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3月8日電(記者韓潔、劉錚)全國人大代表,遼寧省財政廳廳長邴志剛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當前積極財政政策的取向應著力兩個方面,一方面增加政府對公益性基礎設施等衛生工程的投資,從而拉動經濟增長;另一方面要在結構調整上下功夫,在可持續發展上做文章。要圍繞保增長、促升級,引導企業投資,更新設備、提升技術、調整工業結構和新産品結構,淘汰落後産能,增強國際市場競爭力。

    “每次重大的經濟危機之後,都伴隨著新一輪的技術革命、産業升級和産品的更新換代,世界市場將以高新技術為主導被重新劃分。目前國際金融危機何時見底難以預知,而危機過後中國經濟走勢以及在國際分工中的地位,是亟須我們深入思考且迫切優先解決的問題。”邴志剛説。

    邴志剛指出,表面上看,中國經濟發展已在國際分工體系中贏得了重要地位,佔有一席之地,而實際上,我國經濟整體上還處於“要素驅動型”而不是“創新驅動型”階段,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日益演化為“兩駕”驅動,消費需求持續走低,使得經濟增長變得過於脆弱,難以形成“內生”增長機制。黨中央、國務院及時作出的擴內需、保增長,調結構、上水平的重大戰略決策,對於應對金融危機,緩解外部壓力的衝擊,確保我國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在如何促進結構調整、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方面,邴志剛指出,運用積極財政政策促進結構調整不宜採取政府直接投資的方式,因為政府對競爭領域的投資,難以取得良好績效。最好的辦法是實施減稅,進而引導企業投資,拉動經濟增長。

    他指出,採取適度的減稅政策,降低納稅人的稅收負擔,會出現大量的生産者、消費者,從而激活微觀經濟運行的鏈條,帶動經濟復蘇高漲,並且充足的經濟活動行為又為組織政府收入提供了前提和可能。“當期的減稅可能會帶來財政收入的暫時減少,但長遠看,積極的減稅有利於涵養財源,更深遠的意義在於有利於企業的技術進步和創新,進而提升中國製造的國際競爭力。”

    為此,邴志剛建議,進一步加大結構性減稅的力度。一是擴大增值稅轉型範圍,將企業不動産(廠房、土地)納入增值稅轉型的抵扣範圍;二是將企業技術改造的投資納入企業所得稅抵扣範疇,並加計抵扣。

 
 
 相關鏈結
· 我國2009年實施積極財政政策主要包括五個方面內容 四個特點
· 湖南認真落實積極財政政策全力以赴保民生促發展
· 實施積極財政政策 "三農"成為今年國家投入重點
· 李克強:實施好積極財政政策 保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 實行積極財政政策--減少稅負 增加投入 搞活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