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熱點專題
 
新華視點:國際金融危機下的中國改革"路線圖"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3月08日   來源:新華社

國際金融危機下的中國改革“路線圖”

    新華社北京3月8日電(新華社記者謝登科、劉錚、季明)國際金融危機衝擊下,中國的改革是停滯不前,還是破浪前行,備受海內外關注,也成為今年全國兩會上代表委員關注的熱門話題。

    資源性産品價格改革、財稅體制改革、金融體制改革、國有企業改革、地方政府機構改革、事業單位改革、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教育體制改革……從政府工作報告透出的信息可以印證,至少有十項改革已經排上了今年的日程表,覆蓋範圍之廣,改革力度之大,近年來少有。

    這些改革會怎樣觸及傳統體制,破除發展瓶頸,改變百姓生活,增強應對危機的能力?

    經濟領域改革:“四箭齊發”

    今年是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關鍵之年,經濟領域的改革問題格外受人關注。

    政府工作報告的內容顯示,今年我國在經濟體制改革上將大步前行,“四箭齊發”,為應對危機保持增長輸送動力。這四大改革包括:資源性産品價格改革、財稅體制改革、金融體制改革、國有企業改革和支持非公經濟發展。

    今年1月1日開始,醞釀多年的成品油價格和稅費改革已經順利推出,國內成品油價格實行與國際市場原油價格有控制的間接接軌。“這是一個突破。”全國人大代表、上海石化公司董事長戎光道説,“長期以來套在我們頭上的緊箍咒終於鬆綁了。”成品油定價機制的改革基本上打消了石化企業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時的後顧之憂。

    以成品油價格和稅費改革為起點,今年中央還要繼續推進資源性産品價格改革,包括繼續深化電價改革,適時理順煤電價格關係,積極推進水價改革,加快建立健全礦産資源價格有償使用機制和生態補償機制等。

    “改革的目標,是要解決我國價格形成機制中多年來積累的資源價格偏低、不能反映資源稀缺程度、不能補償環境保護成本等問題。”全國政協委員、上海交通大學法學院教授王曦認為。

    當前國際市場資源性産品價格大幅回落,國內資源性産品供需矛盾明顯緩和,物價整體下行。“正是繼續推動資源性産品價格改革的大好時機。”王曦委員説,“例如‘煤電頂牛’的問題,就可以借當前用電量需求下降、電力供大於求的契機,通過深化電價改革,讓市場的力量來消解體制性矛盾。”

    在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的背景下,今年將大力推進財稅體制改革。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改革完善資源稅制度,深化預算制度改革,完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其中,資源稅制度的改革完善,將推動建立起節能減排的體制機制。

    全國人大代表、浙江溫州市委書記邵佔維分析指出:“資源價格改革和財稅體制改革配合起來,能夠有效促進經濟發展方式改變。資源價格改革能夠有效促進企業改變資源消耗大、環境污染重的生産方式;財稅體制改革,有利於從源頭上遏制一些地方在應對危機過程中,盲目上大工業項目特別是重化工項目的勢頭。”

    在經濟改革的方案裏,民營經濟可以看到更多發展機遇。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今年將穩步發展多種所有制中小金融企業和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積極引導民間融資健康發展,積極支持民間資本參與國有企業改革,進入基礎設施、公用事業、金融服務和社會事業等領域。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工商聯副主席王均金形象地比喻:“只有讓民營企業飛翔的天空更高,領域更廣闊,中國的經濟發展才更富有激情。”

    各界普遍關注的國有企業改革今年也有新動作,其中包括加快鐵路、電力等行業改革,制定出臺電信體制改革配套監管政策等。

    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一鳴説:“國有壟斷行業的改革是長期存在的難點,必須儘快突破,並讓民間投資者更多地進入。比如銀行、通訊服務行業、鐵路、石油領域的開放,能極大地激活投資和經濟發展的活力。”

    社會領域改革:兩大難題“破題”進入倒計時

    我國社會事業發展滯後,成為國家發展的“短板”。特別是“看病難、上學難”等問題,不僅群眾反映強烈,而且成為制約居民消費、影響國民健康和素質的根本性問題。

    與往年改革最大不同的是,社會領域改革今年被放在了相當突出的位置。

    “其實,上學、看病對老百姓來説就是天大的事。家鄉的父老鄉親們聽説中央要下決心解決這兩件事以後,非常興奮,希望能儘快見到效果。”陜西省安塞縣沿河灣鎮侯溝門村黨支部書記楊豐岐代表説。

    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衛生部部長陳竺在回答代表提問時明確表示:“新醫改在兩會後馬上執行。”從政府工作報告可以看出,今年開始的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將重點抓好以下五件事情:推進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建設,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推進公立醫院改革試點。

    “醫改牽涉方方面面,推動起來很難。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這五項重點工作,其實就是醫改的五個‘抓手’。”全國人大代表、鞍山市醫學會會長巴福榮説。

    今後3年,各級政府擬投入8500億元,以保證醫改順利推進。全國人大代表、鄭州市市長趙建才認為,政府投入是這次醫改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

    高昂的擇校費、片面的應試教育、越來越難的畢業生就業……教育領域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是百姓心頭的一塊心病,亟待得到根本性解決。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今年要研究制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對2020年前我國教育改革發展作出全面部署。

    而就在此前,《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已經公開就解決義務教育優質教育資源分佈不均衡、城市擇校問題的辦法措施等20個問題向全社會公開徵求意見。結果,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裏,就收到超過200萬條意見。目前,規劃綱要研究制定工作進入新的階段,已由以調研為主轉向以起草制定為主。

    “只有一流的教育,才有一流的國家實力,才能建設一流國家。”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謝春風研究員説,目前以《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制定為核心,新一輪教育改革已經正式破題,期待教育改革能帶來民生改善、國家競爭力增強的新局面。

    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一鳴認為,當前百姓對看不起病、上不起學的擔心,是高儲蓄率的重要原因。“如果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公益性得到了真正落實,如果教育實現了公平,那麼將會打消百姓消費的後顧之憂,釋放出來的消費能量是巨大的,擴大內需尤其是擴大消費需求政策就會落到實處。”王一鳴説。

    越是危急時刻越要深化改革

    今年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上海電氣重工集團總裁呂亞臣舉了一個例子來説明當前行政審批的效率低:“我們有一個項目,原本打算花一年時間建成投産,結果走完所有程序,就花了8個月。”

    呂亞臣代表的發言立刻引起同組代表的熱議。代表們認為,在當前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背景下,政府應當進一步加大行政改革力度,以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以免“貽誤時機”。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技大學校長侯建國説,在經濟形勢嚴峻的時刻,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暴露出來,人們推動發展的思想認識比較統一,“恰恰是推動改革的好時機”。

    “在當前形勢下,深化改革不僅成本相對較小,而且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真正走出困境的必經途徑和選擇。”全國人大代表、東北財經大學校長艾洪德説,近年來,我國“外圍”改革取得巨大成就,隨著改革進入“深水區”,面臨的困難越來越大。

    “不深化改革,中國經濟就有走上老路的危險,從而不可持續。要堅持改革、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繼續把改革開放偉大事業推向前進。”邵佔維代表説。

    正是過去的30年改革,奠定了我們今天雄厚的經濟實力和完善的宏觀調控體系,才能在國際金融危機中具備了抵禦風險的能力。而要在金融危機中求得發展甚至取得新的飛躍,也需要改革來推動。

    “戰勝國際金融危機造成的困難,一方面要靠直接的應對之策;另一方面更要通過改革來解決制約我國發展的深層次問題。在這場危機中,解決各方面的困難,從根本上還是要靠改革。”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指出。

    可以看出,2009年已經成為改革的“重頭年”。“堅持改革開放不動搖,通過深化改革破解發展難題,在擴大開放中贏得發展機遇。”政府工作報告作出的改革安排,將為中國經濟社會的長期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不竭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