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熱點專題
 
袁隆平委員提出:要提高糧食單産 只能依靠科技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3月12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3月12日電(記者 于文靜、姚潤豐)全國政協常委、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兩會上提出,要提高糧食單産,只能依靠科技,其中“良種+良法+良田”的配套應用十分重要。

    78歲的袁隆平院士精神矍鑠。他介紹説,超級雜交稻于2000年實現了大面積示範畝産700公斤的第一期目標,2004年又提前一年實現大面積示範畝産800公斤的第二期目標。現在,第一期超級雜交稻年推廣約3000萬畝,平均畝産550公斤左右;第二期超級雜交稻2008年推廣已逾300萬畝,一般畝産650公斤左右。目前,正在開展第三期畝産900公斤的超級雜交水稻攻關。

    如何將超級雜交稻的最新研究成果推廣應用?袁隆平于2006年提出“種三産四”豐産工程的建議。所謂“種三産四”是指種三畝超級雜交稻,産出目前四畝地所産的糧食。建議用5至6年時間在全國推廣6000萬畝,産出目前水平下8000萬畝的糧食總量。這相當於增加了2000萬畝糧食耕地,每年可為國家多産100億公斤的糧食。現在通過在湖南、安徽、河南、四川等省大面積實施後,已初見成效。2008年有不少縣在千畝、萬畝示範片的基礎上達到或超過了“種三産四”的指標,即單産和總産均比前三年的高三分之一。

    袁隆平強調,在實施和推廣過程中,要特別重視良種、良法和良田的配套。其中,良種是高産的核心,我國現已培育出數十個超級稻品種,條件具備;良田是高産的基礎,我國至少有一半以上的耕地是中低産田,可喜的是,國家投入了鉅額的資金正在進行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和改造中低産田,從而能為作物的高産、穩産奠定更好的基礎;良法是奪取高産的手段,良法包括栽培技術、水肥管理、防治病蟲害等措施,其中合理用肥是非常重要的一環。現在肥料方面有一個很大的改進,就是緩控肥的推廣應用,這對作物的高産、高效和環境友好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應予以大力扶持和推廣。

    據了解,緩控釋肥是一種根據作物不同生長階段對營養需求而釋放養分的新型肥料,具有控制肥料養分釋放、肥效週期長等特徵,可使傳統化肥利用率提高50%至一倍。目前,我國已建立緩控釋肥的技術研發與産業化生産體系,其關鍵技術已達到或者處於國際領先水平。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正在超級雜交稻示範推廣過程中配套使用緩控釋肥。

    袁隆平建議,希望“種三産四”豐産工程由國家立項,調動推廣超級雜交稻的積極性,為在2020年全國增産1000億公斤糧食作出貢獻。

 
 
 相關鏈結
· 浙江省糧食會議要求穩定糧食産銷 確保糧食安全
· 經糧食局批准中國糧食行業協會糧食儲備分會成立
· 糧食局計劃將國家臨時存儲糧食跨省移庫300萬噸
· 吉林糧食清倉查庫工作全面啟動準確掌握真實情況
· 09年首批國家臨時存儲糧食跨省移庫計劃300萬噸
· “北大倉”2009年糧食總産力爭達到900億斤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