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胡錦濤總書記在省部級幹部研討班上提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並深入闡述了八個方面的重點工作。2010年,我們如何繼續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代表委員圍繞“八個加快”展開熱議,暢所欲言。我們就此展開連續報道。
從當前我國的實際情況看,加快調整經濟結構勢在必行。“重點應該加快調整收入分配結構、加快城鎮化進程和加快調整區域經濟結構。”加快推進經濟結構調整成為代表、委員熱議的話題。
努力提高居民勞動所得
“目前,勞動者工資增長趕不上企業利潤增長是一個普遍現象,企業財富明顯在向資本傾斜。”山東省工商聯主席王乃靜委員告訴記者。
據了解,在國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發達國家勞動報酬在國民收入中所佔的比重一般在55%以上,在我國目前則不到42%,並呈逐年下降趨勢,資本回報的比重卻節節上揚。
王乃靜認為,這種利潤侵蝕工資、機器排擠勞動的現象,不利於縮小收入差距,影響社會和諧穩定,更不利於擴大消費、拉動內需。“如果老百姓沒多少錢可以用來消費,出臺再多的刺激政策也只能是事倍功半”。
上海嘉定區區委書記金建忠代表認為,現在一些經濟發達地區出現“民工荒”,企業只有提高工資才能招到工人。“這表明勞資關係出現了調整的契機,為提高職工收入創造了機會。”他建議,今後一定要在執行最低工資制度、建立和完善工資支付保障制度基礎上,建立健全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提高居民勞動所得。此外,還應在企業和勞動者之間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談判機制,提高普通勞動者與企業談判的能力,提高自身的收入水平。
此外,王乃靜還建議,應加快二次分配製度的改革。今後要更多地運用財政手段和稅收手段,直接增加低收入者的收入。應該充分考慮家庭綜合稅負能力,探索以家庭為單位計徵和抵扣個人所得稅。完善企業所得稅制度,對有利於就業的中小企業給予稅收優惠,將減稅負與促就業有機結合起來。還應適當增加政府貨幣轉移支付,更多地向低收入群體傾斜。
重點發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鎮
2009年,上海市嘉定區實行了“産城結合”,即在推動産業結構轉型的同時實現城鎮化。金建忠説,城鎮化是推動結構轉型的重要載體,城鎮化步伐加快,第三産業才能繁榮起來。這不僅可以改變以往以製造業為主的産業結構,還可以讓更多的農民工有機會找到工作或提高收入,“城鎮化其實就是人口的再佈局,這種佈局就會帶來新的消費力,而新的消費又會産生新的需求,對新産業的成長非常有利。”
當前城鄉發展不平衡仍是我國現代化建設面臨的突出問題。王乃靜認為,我國城鎮化的推進還有一些關鍵問題亟待解決,主要表現在城鎮化的發展偏重於沿海發達地區的大城市,忽視了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只注重城市規模的擴大和建設的美化,沒有為農民真正轉為市民提供更多的機會。
“今後一定要推動資金、人才、技術等資源要素更多地向農村覆蓋,重點發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加快戶籍制度改革,把符合條件的農業人口轉變為城市居民。”王乃靜説,要努力使基礎設施從城市向農村延伸,公共服務逐步實現均等化,讓農民能夠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推進區域間優勢互補、良性互動
“2009年,國家出臺了一系列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規劃,不僅有力促進了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更成為全國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推動力。”福建省經濟貿易委員會主任周聯清代表説。
福建省近日提出加快推進和優化臨港工業佈局,這將進一步增強福建區域産業經濟競爭力,更好地發揮福建在加快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完善沿海地區經濟佈局、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大局中的重要作用。
“區域協調發展不是生産總值在全國的均等化。”周聯清説,今後要在産業發展上體現各區域的比較優勢,形成各具特色的優勢産業。在區域間關繫上形成優勢互補、良性互動的機制。全國的發展是個整體,各區域在産業佈局上應相互依存、取長補短,要避免重復建設、相互封鎖和産業結構趨同化。
金建忠認為,無論在一個地區內還是地區與地區之間,都要進一步科學規劃城市發展佈局,明確符合發展定位的産業規劃,突出重點區域、重點産業和重大項目,推動土地、資金、公共服務等資源形成集聚,充分發揮資源利用的最大效益。
“比如,在土地配置上,通過置換、退出等手段,進一步提高土地使用效益。將有限的土地指標重點向城市建設和現代服務業、先進製造業發展傾斜,以土地資源的優化配置推動區域經濟的轉型升級。”金建忠説,要進一步加大政府在基礎設施、社會事業項目上的投資投入力度,充分發揮政府投資的杠桿效應,從而帶動國際、民間資本對城市建設和重大産業類項目的一系列關聯投資,形成累積效應。(記者 崔鵬 謝衛群 劉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