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晴雨錶”折射形勢大變化
——代表委員談一年間形勢之變
新華社北京3月4日電(新華社記者)從對訂單下滑的憂心到重新滿負荷生産的歡愉,從返鄉失業的沉重到重新上崗的喜悅,從對市場“倒逼”轉變發展方式的不適應到主動轉變……與一年前相比,參加兩會的代表委員們心情“陰轉晴”,折射出我國經濟形勢的巨大變化——度過國際金融危機嚴冬,迎來了充滿希望的發展春天。
生産訂單從下滑到全面回升,流了兩次淚,前一次苦,後一次甜
“去年我參加兩會時,憂心忡忡,因為市場一落千丈,企業停了兩條生産線。在為小部分暫時離崗的員工送行時,我流下了苦澀的淚。”全國最大的摩托車生産企業之一、重慶隆鑫集團董事長涂建華代表,至今難忘當時的沉重心情。
“隨著國家一系列産業振興規劃出臺、‘摩托車下鄉’等政策的實施,企業全力開展技術創新,下半年隆鑫的生産全面轉暖,去年企業效益增長30%,職工收益增加15%。臨來北京前,我給一些離崗後又回來的職工發超産獎時,流下了激動的淚水。”回首一年間的變化,涂建華代表百感交集。
劉紅宇委員説,今年參加兩會,比去年更興奮。去年,政府提了一個較高的增長目標,當時我既興奮又有一絲擔心。一年間,大家都鉚足了勁。年底一盤點,不管是國家、企業還是個人都可以打高分,我心中的這塊石頭也落下了。
去年揪心全村85位農民工失業,今年為沿海招工信息貼到家門口高興
去年兩會前,記者曾隨全國人大代表、重慶農民工康厚明回到他的家鄉永川區石牛寺村調研,當時全村有85位農民工失崗返鄉,生活陷入困窘。
今年,康厚明代表一到北京,就帶來了令人高興的消息:春節剛過,廣州那邊急需建築工的招工信息就傳到了石牛寺村,最高的技術工種日薪達200元。看著今年鄉親們不愁飯碗了,康厚明心情好了許多。
康厚明個人還有一樁喜事——去年轉成城鎮戶口,圓了多年的城市夢。他説:“社保接續、農民工子女上學等老大難問題,國家都出臺了相關解決方案。今年我要提關於建立農民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的建議,讓農民工能夠在城市里落地生根!”
去年兩會上,農民工、上海華日服裝有限公司員工朱雪芹代表最擔心的就是農民工就業問題。時隔一年,朱雪芹的眉頭舒展了。她説:“實踐證明,我們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一系列舉措正確有效,政府、企業和工人共克時艱,扭轉了困難局面。”
今年春節,朱雪芹回了一趟老家蘇北睢寧縣,發現縣裏新增了不少生産家電、服裝、電子産品的工業企業,一些農民工兄弟姐妹返鄉創業。她説:“隨著各地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産業梯度轉移愈加明顯,拉動了欠發達地區的就業和消費,農民工離土不離鄉,在家門口也可以就業了。”
發展方式之變讓企業從絕境到重生,企業家從徬徨猶豫到找回自信
從去年兩會到今年兩會,飛躍集團董事長邱繼寶代表的心態曾經“忍辱負重、徬徨猶豫”。“現在公司外墻上懸挂著‘新公司、新起點’的條幅,畢竟我在艱難的調整中重新找回了自信。”邱繼寶代表説,“我的例子就是一個典型的發展方式轉變的範例。”
在金融危機衝擊下,由於民營企業舊的發展模式,飛躍集團産業轉型升級緩慢,自身限入財務危機,登門討債者絡繹不絕。“數千名員工能否保住就業,近千家配套廠商能否保住飯碗,提供貸款擔保的企業能否保持穩定,我壓力大得不得了。”一年多來,飛躍集團一方面推進企業核心業務重組,推進股權社會化、經營專業化,同時致力於發展再生資源、自動化控制系統等環保、高科技産業,迅速走出困境。
邱繼寶説,浙江省民營企業家過去靠的是“走遍千山萬水、説盡千言萬語、想盡千方百計、嘗遍千辛萬苦”的“四千精神”,今後我們要靠的是“千方百計提升品牌、千方百計保持市場、千方百計自主創新、千方百計改善管理”的“新四千精神”。
來自齊齊哈爾第二機床集團有限公司的孫普選代表的心情,也“坐了一次過山車”。市場的萎縮、訂單的下滑,讓他去年到北京開會時心裏沒有底。
“今年心情很輕鬆!”孫普選説,“隨著一批高科技項目上馬,企業實現了産品結構、産業結構的重大調整,今年計劃全年實現産值35億元。”
去年經常徹夜無眠,近來常睡好覺。還不能懈怠,因為民生總有新話題等待破解
“我是來自教育界的代表,近幾年兩會,我的行李箱中裝的都是有關教育領域的建議或議案。”寧波大學教授范誼代表説。
從義務教育推進、高考改革到教師的養老金問題,件件事情讓范誼心事重重,經常徹夜無眠。
今年國家拿出的中長期教育規劃綱要徵求意見稿,這些問題幾乎都涉及了,不少思路與范誼當初提的建議很接近。這讓范誼心裏輕鬆了不少,常睡好覺。
在今年來北京開會前,范誼有了新使命,他要為寧波的范光祥等30多名國家“政調企”退休幹部呼籲解決養老金的公平發放問題。他説:“作為人大代表,民生問題不斷有新使命,也讓我從不敢有絲毫懈怠!”
去年咱農民心裏不踏實,今年感覺越來越有奔頭
“去年參加兩會時,心裏就是不踏實,沒底,鄉親們都不知道種什麼好了!”朱建華代表説,“別以為國際金融危機對農村影響不大,我感受到的衝擊可不比企業小。”
來自湖北省監利縣農村的朱建華代表種了100多畝地,其中30多畝種的是棉花、油菜和西瓜。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經濟作物價格普遍下降。朱建華掰著指頭説:“棉花從每公斤1.2元降到1元,油菜從每公斤1元多降到0.5元。去年,大家都不敢多種了。”
“今年開兩會,心裏踏實多了,感覺更有奔頭了。”朱建華説,去年糧食豐收,水稻畝産上千斤,種植的大棚蔬菜由於引進新品種也賣了好價格。經濟回暖,棉花的價格也回升了,大夥年頭兒買棉籽、種棉花的積極性也起來了。(執筆記者劉健、李亞彪;參與采寫記者朱薇、程義峰、李鵬翔、張曉晶、徐宜軍、楊金志、譚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