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熱點專題
 
一個關於生豬交易的話題引發代表的“三農”思考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03月06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3月6日電(記者朱薇、譚浩、廖雷)5日下午,全國人大重慶代表團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一個關於生豬交易的話題引發會場討論高潮,代表們搶話筒、爭先恐後發言,群策群力求解三農難題。

    “國家應加大遠期農産品交易所建設力度,以生豬交易為例,可嘗試進行期貨交易試點。”審議現場,首先拋出解決好生豬交易建議的不是農民代表,也非主管農業經濟的代表,而是來自國資系統的崔堅代表。

    崔堅的話音剛落,重慶市市長黃奇帆代表立刻接話説:“中國一年約養10億頭豬,其中農民自己吃掉3億頭,5億頭在當地省市消費掉了,在全國進行遠距離交易的只有約2億頭。如果建生豬交易所,有1億頭豬在這裡實行交易,交易所就能擁有全國10億頭豬的定價權。”

    崔堅接著説:“的確是這樣,很多養豬農戶給政府寫信,希望以遠期交易的方式讓生豬價格穩定。”

    “在生豬期貨下功夫是好辦法!”全國人大常委會環資委副主任委員王鴻舉代表説,政府以前花那麼多錢搞母豬保險,農民養豬積極性還是不高,説明還是沒找準病根。農民不願大力發展養豬,關鍵是擔心豬肉價的跌價,肉價一跌,農民就殺母豬。我國居民肉類消費71%是豬肉,期貨搞起來是件大事。

    這個關於解決好生豬交易的話題,隨後引發了代表們對解決三農問題的建言積極性。

    重慶市副市長馬正其代表説:“三農問題,中央很重視,投入資金也不少,但是分析投資構成,財政補貼的都是農業生産環節,但在市場體系建設上的支持不夠。”

    不少代表對此深有感觸,在他們看來,現在城鄉差別最大的,除了社會保障外,就是基礎設施。“以重慶為例,公路到鄉的通暢率才80%,到村的不到50%,三峽庫區農村才35%,只有基礎設施改善了,城市資本才願意下鄉,現在農村資源都是沉睡著的。建議中央加大對農村市場體系、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馬正其代表説。

    隨後,來自非公經濟領域的代表也就如何做大做強農業踴躍建言。

    重慶廣廈集團董事長郭向東代表説:“城鄉統籌改革,就是要用現代經濟手段來發展農村經濟,但現在中國的資本市場卻態度冷淡。以重慶在全國有名的涪陵榨菜為例,位於三峽庫區的一家農業企業,關係到50萬菜農的生計與致富,但也沒能通過創業板的發審。”

    對此,重慶市工商聯主席孫甚林代表建議説:“國家倡導證券化改革,應加大對涉農企業的關注,重慶有兩家國有農業企業和幾十家非公農業企業,卻一個上市企業都沒有。”

 
 
 相關鏈結
· 大中城市生豬出場價與主要市場玉米價(2月24日)
· 廣州市白雲區石井街黃金圍發生生豬O型口蹄疫情
· 黑龍江省加大生豬外銷力度 確保農民穩定增收
· 商務部發佈1月全國規模以上生豬屠宰企業屠宰量
· 大中城市生豬出場價與主要市場玉米價(2月10日)
· 農業部畜牧業司:2月份第一週生豬價格繼續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