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資入島“活水微瀾”
企業界代表委員盼臺方進一步開放準入
新華社北京3月8日電(記者陳鍵興)“我們一直通過多種渠道向台灣方面表達我們的願望。”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移動通訊集團公司總裁王建宙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説,臺方至今未將基礎電信業列入陸資入島的開放目錄,中國移動與台灣遠傳電信的入股合作戰略目前仍只能“紙上談兵”。
去年6月30日,臺當局經濟主管部門宣佈陸資入島的2項許可辦法生效實施,標誌兩岸雙向投資實現歷史性突破。但由於臺方首階段開放項目有限,“鬆綁”未能吸引陸資“活水”顯著輸臺。
有關統計顯示,在主要貿易投資夥伴中,大陸是台灣對外投資最多的地區,卻是對臺投資最少的地區。兩岸工商界普遍認為,造成陸資入島“活水微瀾”的主因是臺方限制太多,政策不明確,條件不優惠,環境不夠好。
中國移動去年上半年就與台灣遠傳電信達成戰略合作協議,包括購入遠傳12%的股份,但臺有關主管部門至今未做出核批。雖然如此,中國移動仍態度積極,王建宙去年8月赴臺拜會了台灣多家電信上下游知名企業,被島內媒體稱為在台灣業界掀起“移動旋風”。而事實上,中國移動已根據實際情況設定了“入島路線圖”。
王建宙告訴記者,中國移動已通過其在荷蘭的公司在台灣申請設立一家經營已開放目錄事業的公司,名為“縱信股份”,審批程序已完成,隨後將註冊登記。第二步將由“縱信股份”入股遠傳,開展基礎電信業合作,這就涉及臺方的準入限制。
“我們與台灣電信企業的合作是多贏的,對用戶有好處,對雙方企業本身有好處,對資本市場和投資人也有好處。”針對島內有關陸資控制台灣企業的擔憂,王建宙強調,中國移動多次重申:根據協議只持有遠傳股份的12%,未來也不會謀求控股地位;入股遠傳是投資行為,不會參與日常經營管理。
兩岸學界都認為,陸資入島的效益不僅體現在為台灣經濟注入“活水”,也是深化兩岸企業乃至全産業鏈合作的必要之舉。王建宙介紹説,除遠傳外,中國移動與台灣很多企業的合作進展也很快,包括鴻海、HTC、宏基、華碩以及“工研院”等。
他告訴記者,中國移動分管研發的副總裁沙躍家最近將赴臺訪問,洽商課題主要包括:台灣廠商表現出很大熱情的第四代移動通訊在TDLTE方面的合作;中國移動缺口較大而台灣廠商有優勢的TD-SCDMA3G手機的採購。他認為,中國移動與台灣業者合作空間巨大的領域還在於大陸正大力開拓的電子書和物聯網市場。
陸資入島的深層意義,不止于經濟層面。王建宙去年赴臺適逢台灣遭遇“莫拉克”颱風重創,中國移動當即施以援手,除捐款千萬人民幣外還提供了多輛應急通訊車。王建宙説,這是一種責任,拉近了大陸企業與台灣同胞的心靈距離。
對這種心靈距離同樣感受深刻的是福建新大陸科技集團總裁、全國人大代表王晶。去年7月,“新大陸”收購台灣帝普科技公司股權的申請獲准,成為大陸首家經正式核準赴臺投資的企業。
王晶去年多次赴臺,除處理子公司事務外,還參加了兩會合辦的“陸資入島座談會”。這一年對王晶來説,或許是她對那灣淺淺的海峽最有體味的一段時光。
“實現兩岸企業雙向投資,意義不只在於經濟上的雙贏,兩岸企業合作實現‘無縫對接’還有利於改變兩岸民間信息不對稱的情況,增進了解,消除隔閡。”王晶説。
“新大陸”台灣子公司的團隊全部都是台灣員工,王晶對他們的能力充分信任,對公司在台灣的事業充滿信心。她認為,陸資入島體現的是優勢互補,追求的是“兩岸創造”,瞄準的是國際市場。
王晶告訴記者,目前正考慮增加對台灣子公司的投資,並已著手對在臺投資第二家公司進行可行性研究,規劃投資金額達100萬美元。但她也希望,臺方有關政策應更趨開放,配套應更加完善。
大陸方面一直積極推動陸資入島事宜,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再次明確宣示:“鼓勵有條件的大陸企業赴臺投資”。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研究員王建民認為,大陸企業對赴臺投資表現出越來越積極的意願,今年1月的投資金額已逼近去年下半年的總數。如臺方能進一步“鬆綁”,今年陸資入島會出現新的局面。
全國政協委員、大陸民營企業家劉永好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雙向投資是實現兩岸經濟關係正常化的重要內容,也是兩岸企業實現合作雙贏的必要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