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江達海“三部曲”
——貴州代表團熱議快速鐵路交通圈建設
新華社北京3月8日電(記者李忠將)“連峰際天兮,飛鳥不通;遊子懷鄉兮,不知西東。”因長期不通公路,明代思想家王陽明對貴州曾這樣留書感嘆。
隨著貴州省省會貴陽通往珠三角、長三角和東盟快鐵及高速公路的陸續開建、立項,這片曾經“飛鳥不通”的高原,演繹通江達海“三部曲”,幾年後將構建起7小時快速鐵路交通圈,給貴州4000萬人民帶來無限美好希望。
從“飛鳥不通”到交通樞紐
不沿海、不沿邊、不沿江的貴州,公路和鐵路是主要交通運輸方式,從1928年開始修建第一條公路開始,到1949年新中國建立時貴州只有公路3943公里,而能維持通車的僅1950公里。
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發改委主任劉遠坤説,過去貴州發展中,最要命的是交通制約,多年來,貴州發展環境差,導致整個經濟社會發展緩慢。
一些人大代表認為,貴陽是西南的中心,但這只是就空間位置而言,從交通條件並沒有真正形成中心。邊緣化的結果是導致長期以來貴州不能融入全國或區域經濟發展,經濟發展緩慢滯後,與全國差距進一步拉大。 改革開放30年來,貴州交通建設累計完成投資近1200億元,是新中國成立到1978年近30年投資總和的260倍,新增公路9.4萬公里。
2009年,金融危機下中央“擴大內需”、重振經濟的利好政策讓貴州再次捕捉到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真正重構西南交通樞紐地位,打破制約西南地區的物流瓶頸,為下一輪經濟提速發展裝備“引擎”,貴州開始構建通江達海的快速鐵路和高速公路。
歷經80多年,貴州公路從無到有,從少到多,“飛鳥不通”的貴州一步步成為中國西南不可替代的交通樞紐,並在新的歷史機遇下提速興建以貴陽為中心,輻射、擴散周圍省區市的快速鐵路、高速公路交通圈。
通江達海“三部曲”
在通江達海的交通建設過程中,近年來的快速鐵路建設無疑是最讓貴州4000萬人民期待儘快建成的工程。
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省長林樹森説,繼2008年10月貴陽至廣州快速鐵路開工建設後,2009年貴陽至重慶、昆明、長沙、成都快速鐵路相繼獲國家批准立項,支撐省會貴陽通往全國7小時快鐵交通圈的骨幹鐵路全部列入國家近期建設計劃。
交通是制約貴州省發展的最大“瓶頸”,為了實現貴州省與發達地區的快速連接、融入全國經濟大循環、充分借助外力加快發展,貴州在加快實現縣縣通高速公路目標的同時,貴州大力構建快速鐵路系統,演繹了快鐵建設的戰略“三部曲”。
第一步:連通廣州,貴陽至廣州快速鐵路建成後,從貴陽到廣州只需3個小時左右的時間。打通出海通道,融入珠三角經濟圈。
第二步:連接全國,省會貴陽通往全國7小時快鐵交通圈將在5年左右建成,屆時,從貴陽到成都、重慶、昆明、長沙等地將只需2小時,到廣州、武漢等地3小時,到西安等地4小時,到鄭州等地5小時,到上海等地6小時,到北京等地7小時。
第三步:走向東盟,貴陽至昆明快速鐵路建成後,貴州可通過已建成的昆曼國際公路進入東盟,同時貴昆快速鐵路、貴廣快速鐵路和昆曼國際公路連在一起,將形成一條連接泛珠三角和東盟的國際快速大通道。
全新時空帶來深刻變化
快速鐵路建設帶來的發展機遇給貴州代表團無限希望。
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安順市西秀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姚曉英説,快鐵時間創造了一個全新的時空,空間距離因快鐵而改變,老百姓從貴陽到首都北京朝發夕至的希望都因快鐵將變成現實。
姚曉英説,眾所週知,貴州的好山好水一直是一首充滿魅力的歌謠,著名作家余秋雨曾為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美景寫下美文。但是,交通的制約卻讓如此美景無法成為農民致富途徑。幾年後建成的貴陽7小時快鐵網,將打破貴州魅力與貧窮共存的局面,到那個時候,醉人的青山綠水、民族風情將展現在世人面前。而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要讓農民有一個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園”的目標將成為現實。
劉遠坤説,快鐵建設給貴州帶來無限發展機遇,投資將隨之而來,隨之帶來的是貴州全方位的改變。“5年後,你將發現,貴州將慢慢發生改變。”
更多代表認為,對貴州,快鐵建設將會引發深刻的變化。用現行貧困標準劃定的貴州貧困人口中,貴州在全國貧困人口所佔比例是比較大的。2009年,雖然貴州農民人均純收入已經超過3000元,但與全國5513元的農民人均純收入相比,差距是巨大的。
“但是,我們相信,隨著交通條件的進一步改善,貴州經濟發展融入全國經濟圈,這種差距會逐步縮小。”來自貴州平壩縣麻郎村的全國人大代表、麻郎村黨支部書記劉喬英堅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