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熱點專題
 
65.如何辦好上海世博會?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03月19日   來源:國務院辦公廳

    2010年上海世博會將於5月1日拉開帷幕。溫家寶總理在《報告》指出,要加強與各參展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的合作,把上海世博會辦成一屆成功、精彩、難忘的盛會,辦成一屆促進人類文明進步,促進科技創新,促進我國與世界各國交流合作、共同發展的盛會。辦好上海世博會,需要我們舉全國之力,集世界智慧。

    一、充分認識舉辦上海世博會的重要意義。世界博覽會被稱為人類文明的驛站。自1851年倫敦的“萬國工業博覽會”開始,世博會正日益成為全球經濟、科技和文化領域的盛會,成為各國人民總結歷史經驗、交流聰明才智、體現合作精神、展望未來發展的重要舞臺。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抓住歷史機遇,實現了30年的高速發展,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隨著對外開放的擴大,中國重新登上了世博會的舞臺,並日益成為世博會中的重要角色,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歡迎和好評。從1982年起,中國共參加了12次世博會。1993年中國加入《國際展覽公約》,成為國際展覽局成員。1999年,中國在雲南昆明成功舉辦了世界園藝博覽會,顯示中國已具備舉辦綜合性世博會的能力。2001年,中國正式提出由上海市申辦2010年世博會。2002年,國際展覽局決定,將2010年世博會舉辦權授予中國上海,中華民族的百年世博夢想終於變成了現實。這是世博會首次在發展中國家舉行,體現了國際社會對中國改革開放道路的支持和信任,也體現了世界人民對中國未來發展的矚目和期盼。舉辦世博會,既是中國的機遇,也是世界的機遇,必將對廣泛傳播和弘揚世博理念、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産生深遠的影響。截至2009年9月23日,已有192個國家和50個國際組織確認參加上海世博會,預計將吸引海內外7000萬人次遊客前來參觀。上海世博會將是一次凝聚信心、推動創新、促進合作與發展的盛會,也是繼北京成功舉辦奧運會之後,再一次展示我國改革開放成果和人民群眾精神面貌的重要機會。

    二、加強組織領導,做好各項籌辦工作。上海世博會組委會要加強組織領導,搞好統籌協調,加大督促檢查力度,緊張有序地推進各項籌辦工作。要認真貫徹落實胡錦濤總書記2010年初在上海考察時作出的重要指示,實現六個確保:第一,確保場館設施建設和布展如期完工。要繼續做好我方負責的場館設施建設收尾工作,加大對尚在建設中的外國自建館服務支持力度。要引導參展國家和地區、國際組織按照既定時間表推進布展工作,積極為他們提供通關、物流等方面的便利和服務。第二,確保運營服務保障全面到位。加緊完善園區運營方案,科學規劃各場活動安排,細化各項服務保障措施。要加強城市交通、遊客住宿、食品安全、環境衛生等方面管理,注意實現世博會與城市運行緊密銜接,儘量保持群眾生産生活正常秩序。第三,確保安保工作萬無一失。要始終把安保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完善安保政策和安保工作方案,強化安全防範措施,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安保工作,實現平安世博目標。第四,確保外事工作落實到位。要認真做好各項涉世博外事工作,尤其要做好國際貴賓和國際參展方來華人員接待服務工作。第五,確保新聞宣傳有聲有色。要加大新聞宣傳力度,創新新聞宣傳形式,大力宣傳世博會“理解、溝通、歡聚、合作”的理念,宣傳上海世博會“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主題,宣傳我國政府和人民對上海世博會的高度重視和積極支持。第六,確保社會氛圍文明祥和。要深入開展“迎世博、講文明、樹新風”活動,做好園區和城市誌願者培訓和組織工作,引導廣大群眾積極參與世博會、服務世博會、奉獻世博會。

    三、做好協調工作,充分發揮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舉辦世博會,不僅是上海的大事,也是全國的大事;辦好世博會,不僅是上海的責任,也是全國的責任。我們不僅要舉全國之力,而且要集世界智慧,確保上海世博會取得成功。上海市要當好東道主,全力以赴、抓緊工作、集中攻堅,優質高效地完成籌辦任務;中央各有關部門、各省區市齊心協力、積極行動、大力協同,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政治優勢,舉全國之力辦好上海世博會。與此同時,還要進一步加強與各參展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的合作,最大限度地爭取世界各國政府和各國人民的理解、參與和支持。

    四、著眼長遠,將舉辦世博會的無形資産轉化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優勢和長久動力。上海世博會將為世界各國、國際組織和企業提供一個展示創新成果的窗口、交流合作的平臺,在促進自主創新的同時,也為利用國際科技資源、開展各種形式的科技合作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上海世博會的主題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世博會期間,各國將充分展示城市文明成果,交流城市建設經驗,探討新的更好的生活和工作模式,傳播先進城市發展理念。我國正處於工業化、城鎮化的進程中,我們要通過上海世博會的舉辦,立足自主創新,吸收借鑒世界各國城市發展的先進成果和經驗,通過不斷的實踐和創新,尋求中國特色的城市發展及至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