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熱點專題
 
55.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有哪些新舉措?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03月19日   來源:國務院辦公廳

    2010年國有企業改革發展要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推進國有企業調整重組,優化國有經濟佈局結構。優化國有經濟佈局結構是提高國有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的重要途徑。要著眼于優化國有資本配置,強化國有資本在戰略性領域的控制力和影響力,加大結構調整力度,加快培育一批行業排頭兵企業和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大公司大企業集團。按照國務院出臺的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意見的要求,緊緊結合編制“十二五”規劃和重點産業調整振興規劃,培育發展技術含量高、帶動作用大的戰略性産業,推動國有資本向優勢、支柱、特色産業及行業的龍頭企業集中,推動産業結構優化升級,做強做大優勢國有企業。圍繞地方經濟發展規劃和佈局結構調整重點,以骨幹企業為龍頭推進並購重組,進一步提高産業集中度。推動企業進一步明確戰略定位和發展方向,加大企業內部資源整合力度,推進非主業資産的剝離重組,推動優勢資源向主業集中。鼓勵、支持國有企業開展跨國、跨區域、跨所有制的聯合重組,鼓勵、支持各種所有制性質的企業,特別是有實力、有信譽的民營企業參與國有經濟佈局結構戰略性調整。繼續推進劣勢企業關閉破産,努力探索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劣勢企業依法、有序、平穩退出市場的通道。進一步發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對企業重組的引導和帶動作用,通過國有資本的有序合理流動,有效配置國有資本,推動國有經濟佈局和結構不斷優化。繼續推進國有資産經營公司試點,構建國有資本佈局結構調整和中央企業重組的新平臺。探索科研院所與大企業集團結合的有效方式和途徑,完成政策性關閉破産項目的組織實施。

    第二,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激發國有企業內在發展活力是提高國有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的必然要求。要繼續加大公司制改革力度,通過重組上市、合資合作、相互參股等多種途徑,加快推進國有企業,特別是母公司層面的公司制股份制改革,促進投資主體多元化。積極推動企業集團核心業務資産上市或整體上市,推動優勢資源向績優上市公司集中,提高企業資本的證券化比重。繼續推動規範董事會建設,堅持外部董事佔多數的原則,選好配好外部董事,真正實現決策層和經營層分開;推進董事會規範運作,建立完善規章制度,充分發揮專門委員會的作用,提高董事會科學決策水平;開展對董事會、董事年度和任期評價工作,對董事會運作較為規範的國有獨資公司,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將經營班子管理權下放董事會,逐步將部分屬於股東的權力下放給董事會;根據企業股權結構的不同,依法正確處理好國資委與董事會的關係,建立健全董事、董事會與國資委的信息溝通與交流機制,建立完善董事會向國資委報告年度工作制度。健全適應現代企業制度要求的選人用人新機制,進一步加大企業領導人員選聘方式改革力度,繼續深化用人、考評、激勵制度改革,加快市場化選聘人才步伐。

    第三,完善國有資産管理體制,加強國有資産監管。完善的國有資産管理體制是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體制保障。推動國有企業平穩較快發展,必須進一步完善國有資産管理體制。要以《企業國有資産法》等法律法規為依據,進一步加強國有資産監管法規體系建設,依法促進國有資産監督管理制度完善。按照《關於進一步加強地方國有資産監管工作的若干意見》要求,在地方黨委和政府的領導下,合理界定企業國有資産監管範圍,準確把握國資委的機構性質和職能定位,依法規範國資委與所出資企業之間的關係,不斷探索國資委履職的形式和國有資本的運營管理模式。繼續完善國有企業經營業績考核制度,堅持考核指標少而精和目標管理,探索推進經濟增加值考核,穩妥做好國有企業負責人薪酬管理工作,進一步規範企業負責人的中長期激勵和職務消費。繼續深化財務監督管理工作,強化財務預決算管理和總會計師職責管理,加強投資、擔保等重大事項監督,深入開展財務績效評價。加快國有資本收益制度體系建設,進一步落實國有資本收益權。繼續完善産權管理制度體系,逐步實現企業國有産權交易在全國範圍內聯網交易和動態監測。加強和改進監事會監督,繼續推進監事會當期監督,積極探索監事會當期監督與現代企業制度結合的有效途徑,不斷增強監督的時效性、靈敏性和針對性。

    第四,推進國有企業轉變發展方式,提高發展質量和水平。把推進國有企業轉變發展方式作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舉措,引導國有企業將發展方式轉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和管理創新上來。一是引導企業強化管理控制風險。嚴格現金流管理,做好資金籌劃,減少資金佔用。強化投資管理,嚴把投資方向,嚴格投資程序,嚴管投資項目,嚴控投資成本,切實降低投資風險。二是引導企業加強自主創新和品牌建設。加強産學研結合,集中突破一批制約企業發展的核心技術、共性技術、關鍵技術。將品牌建設納入企業發展戰略之中,進一步確定品牌定位,做好品牌推廣,強化品牌識別,切實提升品牌價值,提高品牌影響力。三是引導企業切實做好節能減排工作。加強節能減排組織、監測、考核體系和相關制度建設,強化重點企業節能減排工作的監測與分析,使國有企業成為節能減排、保護環境的表率。引導重點耗能企業加快節能技術改造,降低能源消耗。大力開展與綠色經濟、循環經濟、低碳經濟相關的新技術研發,切實搶佔新一輪節能減排技術制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