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6日電(記者陳玉明、王橙澄)“我經常覺得很難過:現在有些部門在規劃工程項目時,主要考慮經濟效益——考慮經濟效益當然也沒錯,但如果只考慮經濟效益,那我們西部地區就永遠沒人理睬了。”全國人大代表、貴州銅仁地委書記廖國勳説。
廖國勳所在的銅仁地區是貴州省最落後的地區之一,銅仁人均GDP只有1000多美元,400多萬人口中,還有90多萬貧困人口。
“現在我們要招商引資,人家到那裏一看車流量,覺得市場太小,不來了。”廖國勳説,“但是國家不能這樣做。只有先輸血然後才能造血。如果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不先建起來,那我們落後地區的産業也沒法發展。”
廖國勳認為,國家在制定一些政策時,應當考慮到落後地區的特殊性。“比如村鎮銀行對於我們落後地區小企業很有用。國家對村鎮銀行規定了統一的設立門檻,但這個門檻對於我們西部地區來説可能顯得有些高。”
“我們銅仁地區處於武陵山區的中心。武陵山區涉及鄂湘黔渝四個省份、2200多萬人口,其中少數民族人口占59.2%。武陵山區是我國內陸跨省交界地區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聚居區,也是全國18個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之一。我希望國家能對武陵山區開發加大支持力度。”廖國勳説。
如何讓當地百姓脫貧是西部落後地區領導幹部的共同心願。
“三四年前,我們威寧縣還有近萬戶居民住的是茅草房。我們啟動了改茅建房工程,現在茅草房剩下不多了,但是很多老百姓的生活依然很困難,還需要國家繼續加大扶貧開發力度。”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威寧縣副縣長祝德光説。
地方領導幹部在呼籲,西部地區的學者也在思考。
“現在雲南、貴州兩個省貧困人口還有1000萬以上,而且很多地方貧困面積大,貧困程度深,往往呈連片貧困的特點。”全國人大代表、雲南農業大學校長助理高洪説。
高洪説,雖然扶貧工作取得顯著成效,但新階段民族地區的扶貧,面臨的都是如深山區、石山區、邊遠地區、高寒地區等生産生活條件極差的最難啃的“硬骨頭”,如果不採取非常規手段,恐難以收到成效。
高洪建議,針對目前我國民族地區貧困面大、集中連片分佈的現狀,應進一步創新扶貧思路。應把連片的貧困地區作為一個整體,制定統一規劃,從制定一村一村的扶貧規劃拓展為連片貧困地區一個縣一個縣的綜合扶貧規劃。
“國家正著手制定下一個十年扶貧綱要。我建議,下一個十年扶貧綱要的制定,應改變零敲碎打式的扶貧方式,實行縣以上區域性整體推進的方式。同時,應調整民族地區資源開發政策,確保民族地區在資源開發中的利益,並儘快健全民族地區生態保護補償機制。”高洪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