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熱點專題
 
代表委員談公立醫院回歸之路:揮別功利恢復公益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03月08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3月8日電(新華社記者 黃小希、周婷玉)2011年3月,公立醫院踏上公益性歸途剛滿一年,公立醫院改革試點開始進入攻堅。

    就在這個關鍵時刻,《2011年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工作安排》7日發佈,進一步繪製了改革試點的行進路線,細化了改革內容,“公益性”也更為突出。

    這份工作安排,回應了代表委員們的關切,引起了他們的共鳴。一些代表委員認為,公立醫院姓“公”,就要讓人民享有好的醫療條件和醫療技術,真正看得起病,看得上病,看得好病。

    政府“兜底”,讓百姓看得起病

    公立醫院公益性淡化、過於逐利是導致“看病貴”的原因之一。“如果政府不加大投入,扭轉公立醫院的逐利性,真正回歸‘公益性’就很難。”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眉山市人民醫院副院長夏績恩説。

    在夏績恩看來,公立醫院改革一方面要降低藥品價格,調整醫療收費尤其是檢查費,減輕百姓看病的費用負擔;另一方面,對於醫藥分開後形成的收入“缺口”,政府應加大投入力度。

    全國人大代表、江西省衛生廳廳長李利認為,公立醫院公益性淡化的背後是“以藥養醫”,藥品收入是公立醫院主要的生存來源,基於這一現實,政府應進一步加大投入改變其運行機制。

    對此,《2011年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工作安排》中作出回應:探索醫藥分開的多種具體途徑,逐步取消藥品加成政策,對公立醫院由此減少的合理收入,採取增設藥事服務費、調整部分技術服務收費標準等措施,通過醫療保障基金支付和增加政府投入等途徑予以補償。

    “這個方向和措施非常好。”夏績恩坦言,他原本擔心增設藥事服務費可能會為患者增加新的負擔,“現在有醫療保障基金支付和政府增加投入‘兜底’,不但不會讓老百姓多掏錢,還能讓公立醫院不再為‘生存’擔憂,增加了改革的信心。”

    對於政府如何科學合理地“兜底”,全國政協委員、衛生部中日友好醫院院長許樹強建議,構建行業相對統一的公立醫院績效考核與薪酬分配體系,以公益性為導向,通過對運行與效率、社會效能、醫療質量與內部流程管理等多維度的考核,設立政府對醫院績效考核管理的考核指標體系,並基於行業績效考核結果,對公立醫院虧損進行補償。

    “公立醫院現行的管理體制和核算方式,難以提供政府補償政策的準確有效信息,這為政府補償政策的實施難免帶來一定的主觀性和盲目性。”許樹強説。

    惠民便民,讓百姓看得上病

    2010年的11月20日,星期六。這一天,北京市25家三級醫院全面啟動雙休日全天門診試點,其中不乏“一號難求”的同仁醫院、兒童醫院等。北京市副市長丁向陽曾指出,如果北京66家三級甲等醫院全部開展節假日門診,相當於在不增加任何投入的情況下“新增”13家三甲醫院。

    許樹強委員認為,開展雙休日全天門診,可以進一步挖掘公立醫院的醫療服務潛力,有助於緩解優質醫療資源供需矛盾,合理分流醫院日常門診壓力。

    作為改進群眾就醫服務的一項舉措,開展雙休日及節假日門診也被寫入《2011年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工作安排》,要求全國三級醫院普遍開展,並充實門診力量,延長門診時間。

    與此同時,《2011年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工作安排》還提出普遍開展預約診療服務,優化醫院門急診環境和流程、推廣優質護理服務等措施。“今年要確定一批看得準、見效快的公立醫院改革政策措施,向全國推廣,爭取在人民群眾得實惠得方便、緩解‘看病難看病貴’等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衛生部部長陳竺曾如是表示。

    夏績恩代表表示,這些做法體現了“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在滿足廣大病員基本醫療需求的基礎上,創新服務模式,提供多元化、滿足不同需求的服務,有利於緩解“看病難”問題。

    針對雙休日全天門診開展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醫療資源短缺與浪費,許樹強委員建議,在動態測算就診流量的基礎上,了解患者就診規律,合理安排雙休日全天門診的開診科室,科學編排醫務人員出診班次。

    此外,完善和推進醫生多點執業制度,也是惠民便民、緩解優質醫療資源供需矛盾的一個措施。《2011年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工作安排》提出,鼓勵公立醫院執業醫師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開展執業活動。

    “這項政策能讓大醫院的名醫生走出去,可以讓老百姓就近享受優質服務。”全國政協委員、解放軍301醫院副院長范利指出,執行好醫生多點執業這項政策,國家必須制定詳細的計劃和舉措,避免有些醫生收取灰色收入,造成醫療混亂。

    互信互敬,讓醫患關係和諧

    “目前,醫院人文關懷不足是造成醫患關係不夠和諧的一個重要因素,有關數據表明,國內大部分醫療糾紛是因為醫務人員的服務態度引起。”許樹強委員認為,醫務工作者只有擁有人文關懷,才真正擁有守護生命的能力。

    《2011年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工作安排》提出,加強醫德醫風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重視醫務人員人文素質培養和職業素質教育,大力弘揚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精神。

    對此,許樹強委員認為,應在對醫務工作者的教育或在職培訓過程中,加大對倫理、法律、心理、溝通、社會學等體現人文知識的教育和培訓,引起醫務工作者對醫學人文的重視,並變成自覺的行為,服務於患者。

    一些代表委員認為,一些醫院“一切向錢看”的行為,讓原本崇高的救死扶傷變成金錢交易。在這種情況下,患者對醫生少了感激,多了懷疑,醫療糾紛甚至“醫鬧”現象時有發生。公立醫院改革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重建和諧的醫患關係。

    “事實上,在非典以及重大自然災害期間,白衣天使的無私奉獻讓人們留下了深刻印象,也為自己贏得了尊敬。”李利代表指出,公立醫院回歸“公益性”,改變醫患之間的“買賣”關係,才能讓百姓滿意,讓醫患雙方互信互敬。

 
 
 相關鏈結
· 郝富霞:開展農田水利設施建設有效利用平整土地
· 李瑾代表:保障房要完善配套 讓人“住得舒心”
· 馬克寧代表:將質量強國定為國家戰略設國家質量獎
· 徐龍代表:發展戰略性新興文化産業提升軟實力
· 白瑪赤林代表:西藏目前社會穩定百姓安居樂業
· 姜大明:"如果政府承諾不兌現 群眾就來問責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