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8日電(記者鄒偉、余曉潔、孫鐵翔)政府網站普遍建立、政務微博熱度日增……2012年全國兩會上,當前各地政府主動觸“網”、“網絡問政”的新風,得到了代表委員們的充分認可。同時,也有代表、委員指出,“網絡問政”可不能一問了之。
“事實上,網絡問政不是談一次就能了解群眾的所思所想,解決群眾的所有問題,政府網上信箱、網站也不能一開了之、一問了之,從此沒了下文。”來自九三學社的一些代表、委員直言,目前最大的問題是如何進一步將工作做實,少點形式主義。
“各級黨委政府應對網絡輿論的能力有了顯著提高,但總體發展仍有不足。”全國政協常委張大方列舉出一些現象:政府網站長時間不更新、網民留言沒有回應……網站成了新的“形象工程”。 問政於民,既是問計,也有問需;“計”可採納,“需”得解決。
“要有開放的胸襟,開放的視野。”在談到如何深入推進“網絡問政”時,多位代表委員都強調了這一點。
全國人大代表、山西省監察廳副廳長劉蓉華説,當前推行政務公開的目的,就是讓廣大公眾了解和理解政府各項工作,進一步增加透明度,不僅要解疑釋惑、接受公眾監督,更要聆聽百姓呼聲,並幫助解決實際問題。
全國政協委員張新建進一步指出,要“及時關注、主動溝通、積極化解”。
“要形成政府與公眾多元化、多方位的溝通對話機制,讓公眾情緒有適度釋放以及下情上達的機會,為最終化解矛盾、理順情緒、建立信任創造條件。”張新建説,應將互聯網作為信息社會中開展群眾工作的新領域、新途徑。
那麼,如何將“網絡問政”進行到底?
張大方委員建議,要建立群眾網絡意見建議採納機制、部門聯動處理機制和責任制度,完善從信息收集、分類、研判、處理到對策發佈的整套流程,及時將合理的群眾利益訴求提升為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
“目前,各級政府針對網絡議政的職能整合還有巨大的提升空間。”九三學社的一份發言中提出,針對民生和民眾方面的網絡訴求,單一的政府職能部門是很難解決的,應該考慮建立工作聯動機制,避免出現群龍無首或者是眾口不一的局面。
此外,有代表委員提出,當前網絡民意紛繁複雜,並非都是理性的,不乏“板磚主義”“網絡水軍”“網絡暴力”等,能不能掌握真實的社情民意,能不能積極參與、影響並引導網絡民意,並形成一種良性互動。要做到這些,政府還有很多“功課”要做。
“構建常態化的網絡輿情監測分析機制,加強網絡輿情收集、分析和研判,從注重‘靜態收集’向注重‘動態跟蹤’拓展,從致力‘反映問題’向致力‘解決問題拓展’,化被動為主動,通過網絡創新和加強社會管理。”張大方委員給出了“作業題”。
張大方委員還建議,將網絡輿情辦理情況納入各級政府領導的績效考評體系,以促進領導幹部進一步加強網絡輿論應對能力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