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熱點專題
 
穩經濟 保民生 興文化——世界關注兩會政策取向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2年03月13日   來源:新華社

    穩經濟 保民生 興文化
——世界關注中國兩會政策取向

    新華社北京3月13日電 “兩會是世界加深對中國了解的窗口,”布魯塞爾智庫歐洲之友政策主管莎達·伊斯蘭近日對新華社記者如是説。那麼,透過今年兩會這個窗口,外國專家、學者和媒體看到了什麼?

    他們看到很多、很多,但最引起他們注意的,還是中國未來的三個政策取向,即穩經濟,保民生,興文化。

    穩經濟:重質量 趨理性

    當前,歐洲債務危機仍在發酵,一些歐元區國家經濟已陷入衰退,美國經濟雖在復蘇但依舊乏力,新興市場國家經濟增速也在放緩。在此背景下,自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一直髮揮著世界經濟“火車頭”作用的中國經濟走向自然備受世界關注。

    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3月5日在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提出,今年中國國內生産總值增長的預期目標是7.5%。這是自2005年以來,中國政府首次調低經濟增速目標。對此,一些國際人士給予了積極評價:

    ——更加理性與務實

    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指出,隨著一國經濟的增長,社會越發複雜化,保持經濟的高增長將變得越來越困難。“因此,我認為,中國放棄‘保八’不可避免,事實上,每個發達國家都經歷過這樣的階段。”

    基辛格同時表示,中國經濟將繼續保持較快增長,中國將成為世界經濟秩序中越來越重要的元素。

    哈薩克斯坦阿裏-法拉比哈薩克民族大學地區形勢和世界經濟教研室主任馬卡舍娃説,從今年中國兩會傳出的信息看,中國經濟現階段發展的最大特徵是趨於務實和理性,定位於將來的可持續發展。

    “中國改革開放政策實施30多年來,國民經濟增速始終接近10%,創造了他國難以比擬的世界經濟奇跡。不過,主要由出口和引資拉動的中國經濟目前遭遇嚴峻挑戰,中國政府在這種情況下控制GDP增幅無疑是明智之舉。”馬卡舍娃説。

    ——更加重視穩定與質量

    《日本經濟新聞》社論説,中國下調經濟增長預期目標,目的在於表明與經濟增長相比,政府更重視物價穩定及抑制房地産投機。可以説,中國已把經濟運行的重心放在了穩定上。

    德國杜伊斯堡-埃森大學東亞經濟學教授、“魯爾都市孔子學院”院長馬庫斯·陶貝也認為,中國目前最重要的目標不是提高增長速度,而是提高增長質量。

    陶貝説,中國希望擺脫過去高度依賴外國商業模式和外國創新成果的舊體系,轉而依靠自身力量。這意味著,鼓勵企業發展自己的商業模式,不僅在中國而且在國際上申報自己的專利,積極走向世界市場。

    ——更加有利於世界經濟

    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副所長、中國問題專家奧斯特羅夫斯基説,中國經濟發展越好,對世界經濟發展就越有利,因為包括美國、歐盟和中國鄰國在內的許多國家現在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中國經濟的發展。

    奧斯特羅夫斯基説,尤其對周邊鄰國來説,中國是它們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與中國發展關係不僅有助於中國的許多鄰國解決國內經濟問題,還有利於解決它們遇到的國內政治問題。

    墨西哥參議院亞太關係委員會成員、參議員歐亨尼奧·阿爾科斯説,墨西哥同其他很多拉美國家一樣,都是傳統的對歐洲出口國。現在歐洲整體經濟形勢蕭條,將對墨西哥經濟構成很大打擊。作為拉動世界經濟發展的“火車頭”,中國在應對歐債危機方面的決策備受矚目。他相信中國將會在這一問題上起到積極作用。

    保民生:增保障 任務重

    民生問題是人民群眾最關心的問題,事關國家發展、人民幸福。2010年舉行的中國共産黨十七屆五中全會強調,要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

    今年兩會上,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鄭重承諾: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政府工作的重要任務。兩會傳遞出的眾多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信息,引起了國際人士的高度關注。

    ——經濟民生相輔相成

    韓國現代經濟研究院研究員韓載振説,本次兩會出臺了一系列與保障民生以及保持經濟穩定增長相關的政策,兩者是相互聯絡、相輔相成的。他認為,中國政府將今年經濟增長率目標下調至8%以下,表明其不再一味追求高增長,而將在保證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的基礎上,完善民生以及社會福利等相關政策。

    “魯爾都市孔子學院”院長陶貝也認為,中國逐步引入社會保障體系有利於擴大內需。他説,最近10年,中國大部分人口的收入水平有所提高,從而有可能形成潛在的消費能力。如今隨著社會保障體系的引入,人們以往用於保障自身醫療、養老等方面需求的儲蓄才可以真正釋放出來,用於消費。

    ——未來任務依然艱巨

    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副所長波爾季亞科夫説,最近5年來,尤其是2009年以來,中國政府致力於讓人民從經濟發展中受益,居民的教育負擔減輕了,政府還建立了基本涵蓋全國的醫保體系。

    “當然,要真正實現中國政府宣佈的所有目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正因為如此,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著重強調提高人民的社會保障,著重關注改善民生。”波爾季亞科夫説。

    俄中經貿合作中心主任謝爾蓋·薩納科耶夫注意到,中國政府近年來越來越多地強調保障和改善民生,並且取得了很大進步。不過,他同時指出,儘管中國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正如中國一再強調的“中國仍然是發展中國家”,而且還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因此中國建設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保證和維護社會公正公平需要付出更大努力。

    興文化:促交流 多元化

    文化是一個國家的軟實力,也是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共産黨十七屆六中全會第一次以文化改革發展為主題,制定了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行動綱領。

    促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也被溫家寶總理作為2012年的主要任務之一列入了政府工作報告。對於中國大力推進文化建設的舉措,國際上一些研究中國問題的人士從多個方面進行了解讀:

    ——促進中外交流與理解

    曾拍攝《神秘中國》系列紀錄片的好萊塢著名作家、導演和製片人克裏斯·內貝認為,中國加強文化建設對於推動中外交流和相互理解十分有益。他説,大多數西方人並不知道推動西方發展的一些重要發明是源自中國,對中國歷史也不甚了解。“中國應當推廣其以孔子和老子哲學思想為代表的經典文化遺産。經歷了兩千年之後,他們的言論今天仍與當初一樣閃爍智慧光芒。”

    哥本哈根大學北歐亞洲研究院研究員曹伯義曾作為丹麥高級外交官被派駐中國多年。他認為,中國有著豐富和古老的文化,可以提供給世界的有很多,所以兩會上強調發展文化是非常受歡迎的。“與過去相比,現在有更多的中國遊客訪問國外,更多的中國學生出國留學,更多的中國人在境外工作。因此,中國在促進世界對中國文化的理解上所做的努力非常重要。”

    ——加強世界文化多元性

    阿拉伯國家聯盟駐華代表處前主任阿卜杜勒·瓦哈卜·薩基特説,中國是擁有數千年文明史的國家,中國文化本身具有很強實力,同時也有著繼續發展並與世界文化相交融的潛力。中國文化有能力與其他文化兼容並蓄,各取其長,促進世界文化的多元性。中國文化是中國軟實力的標誌之一,中國文化有助於世界文化和思想的重新塑造和構建。中國文化和世界各國文化可以在交流的基礎上互相影響,促進世界新文化的形成。

    布魯塞爾知名智庫歐洲政策中心主任約瑟夫·詹寧説,包括孔子學院在內的一些海外文化傳播項目使得更多人從一個非政治、非經濟的角度更全面地理解中國。他建議中國在電影、音樂等領域積極推出有望暢銷全球的産品,以此來全方位展現中國社會日新月異的變化,並促進全球文化的多元化。(完)(執筆記者:趙卓昀、包爾文;採訪記者:楊敬忠、劉愷、繆曉娟、冉維、趙宇、劉向、周良、王軍、吳谷豐、班威、宋晨、郭倩、陳聰、杜靜、王豐豐、陳寅,報道員吳波) 

 
 
 相關鏈結
· 兩會新華時評:多些坦誠建言 多些民主進步
· 新華社兩會社評:勵精圖治謀發展 承前啟後創輝煌
· 兩會授權發佈: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