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熱點專題
 
同是祖國未來—代表委員聚焦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3年03月08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3月8日電(記者 劉華、秦交鋒、雷敏)當前,我國農民工總數已達2.63億人,在他們背後有著另一個龐大的群體——7000多萬名農民工子女。

    “他們同樣是祖國的未來。”正在北京參加兩會的全國人大代表易鳳嬌説,農民工到城市打工,為的就是讓子女能有更好的生活、更好的教育。“如果子女上學問題不解決,我們無法安心工作。”一句話,道出了億萬農民工的心聲。

    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仍然突出

    數據顯示,現有1200多萬名農村戶籍孩子隨父母在城市接受義務教育,其餘適齡兒童作為留守兒童大軍的一部分,在農村學校就讀。經過多年努力,農民工子女教育狀況有了明顯改善,但問題仍然不容忽視。

    在易鳳嬌看來,入學資格與戶籍挂鉤的規定,讓那些在城市生活的農民工子女無法真正享有公平的教育機會。

    另一名農民工代表曾香桂也持有同樣的看法。她説,當前主要有兩大因素阻礙了外地農民工在流入地平等享受義務教育資源:一是流入地公辦教育資源有限,在滿足戶籍地學生需求之後,剩餘的名額對龐大的農民工子女群體來説往往供不應求;二是流入地民辦教育資源參差不齊,教學質量好的民辦學校收費較高,農民工往往承擔不起。

    再看留守兒童群體教育,同樣存在諸多問題。在雲南昭通農村長大的“90後最美女孩”鐵飛燕代表説,由於隔代監護,許多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缺失,不光是學習成績受到影響,而且容易産生心理健康問題。

    十八大報告提出,要積極推動農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讓每個孩子都能成為有用之才。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著力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進一步促進教育公平。解決好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是國家政策的應有之義,關乎國家的前途命運。

    在城市就讀:如何實現教育公平?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加快推進戶籍制度、社會管理體制和相關制度改革,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易鳳嬌認為這是政府發出的一個積極信號,她希望能夠進一步放寬戶籍限制,使農民工子女也享受教育平等。

    曾香桂建議,政府可以參照社保卡的形式為農民工子女辦理“義務教育卡”,對農民工子女提供一定額度的補助,用於繳納民辦學校所需費用,差額部分由農民工支付,餘額部分只能購買學習用品。

    她認為,政府應加大對民辦學校的扶持和監督力度,幫助民辦學校提高辦學質量,包括制訂民辦中小學辦學規模標準,督促民辦學校配足配齊教師,提高民辦教師待遇,加大對民辦教師培訓力度等等。

    “義務教育是國家教育基本政策之一,外地農民工為流入地經濟發展創造了財富,流入地要持續發展也離不開農民工,因此為農民工子女提供良好的教育是實實在在的民生事業。”曾香桂説。

    留守兒童:如何為他們提供更好的教育?

    相較于在城市就讀的農民工子女,在家鄉留守的適齡兒童群體更為龐大。如何才能為他們提供更好的教育?

    鐵飛燕認為,首先應該建立完善留守兒童權益保障法律法規,明確未成年人保護法的實施主體和責任單位相關責任。她建議,設立專門的兒童權益保障機構或指定婦女聯合會組織實施,切實保障未成年人受教育等相關權益,並將留守兒童父母探親假納入勞動合同法相關規定。

    鐵飛燕説,政府應加強管理,建立“留守兒童”成長檔案,以學校、社區為單位,對留守兒童的生活、思想、學習和家庭教育情況進行調查摸底與動態跟蹤,根據檔案記錄情況有效開展工作。同時,應豐富留守兒童文化娛樂生活,並開設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

    全國政協委員翟美卿建議,在全國範圍內推進家庭教育納入政府公共服務體系,防止留守兒童成為家庭教育的盲區,為留守兒童家庭教育提供有針對性的指導。

 
 
 相關鏈結
· 山東威海:愛心贈閱關愛農民工子女
· 重慶農民工子女城區就近入學
· 51000名農民工子女合肥中小學就讀
· 合肥:175所中小學校定點接收農民工子女
· 杭州:“關愛農民工子女公益夏令營”開營
· 農民工子女暑期圓夢“紅舞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