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熱點專題
 
中央編辦負責人就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答問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3年03月10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3月10日電 中央編辦負責人近日就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回答了人民日報、新華社記者的提問。

    問: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的必要性是什麼?

    答: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國務院機構經過六輪改革,形成了基本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組織架構和職能體系,為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提供了有力保障。當前,我國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性階段,世情、國情、黨情發生深刻變化,面臨的發展機遇和風險挑戰前所未有,改革進入“攻堅期”、“深水區”。黨的十八大確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目標,作出了“五位一體”的重大戰略部署,並明確提出要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建設職能科學、結構優化、廉潔高效、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

    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國務院部門在職能定位、機構設置、職責分工、運行機制等方面還存在不少問題。主要是,職能越位、缺位問題依然突出,對微觀經濟事務干預過多過細,一些該管的又沒有管住管好;職責交叉、權責脫節、爭權諉責現象依然較多,行政效能不夠高;機構設置不夠合理,一些領域機構重疊、人浮於事問題依然存在;對行政權力的制約監督機制不完善等。這些問題,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抑制了經濟發展活力和社會的積極性、創造力,增加了生産經營活動非經濟成本,同時也容易産生以權謀私、貪污腐敗等現象,嚴重損害黨群關係,損害政府威信。必須站在全局高度,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凝聚力量,攻堅克難,繼續推進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通過體制改革和制度機制建設,切實解決好這些問題。

    問:能否介紹一下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的形成過程?

    答:這次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是黨的十八大之後的一項重大改革舉措,中央對此高度重視。此前,有關部門對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和國務院機構改革問題進行了大量基礎性前瞻性研究。黨的十八大閉幕後,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決定成立文件起草組,負責起草改革方案。

    方案形成過程中,文件起草組就機構改革問題聽取了黨中央、國務院有關領導同志以及相關部門主要負責同志的意見。就國務院部門轉變職能、提高效率、搞好服務問題,召開4個座談會,聽取了20個省級政府或其部門負責同志、10個國務院部門主要負責同志、部分國有和民營企業負責人以及專家學者的意見,還書面徵求了黨中央、全國人大和國務院46個部門主要負責同志的意見。初稿形成後,向中央政治局常委和其他領導同志作了彙報溝通,聽取意見;就職能轉變問題,書面徵求了88個部門近百位負責同志的意見;就方案有關內容徵求了15個省區市黨政主要負責同志和地方有關部門主要負責同志的意見。同時,通過網絡、報刊等渠道,廣泛收集社會各界對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的意見建議千余條。經過深入調查研究、廣泛聽取意見、反復比較論證,形成了改革方案草案。

    改革方案草案經國務院黨組會議審議後,先後提請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黨的十八屆二中全會審議通過了這個方案。二中全會在審議過程中,對方案具體內容的修改、方案的組織實施和今後進一步深化改革共提出了百餘條意見建議。經逐條梳理分析有關方案的具體意見,又對方案作了修改完善。2月28日,中央專門召開黨外民主人士協商會,就改革方案向各民主黨派、全國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通報情況,聽取意見。可以説,這個方案是在中央領導下,發揚民主、集思廣益、科學決策的結果,凝聚了各方面智慧。

    問:新形勢下深化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的指導思想是什麼,遵循哪些原則?

    答:深化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的指導思想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體制目標的要求,以職能轉變為核心,繼續簡政放權、推進機構改革、完善制度機制、提高行政效能,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制度保障。

    深化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最廣泛地動員和組織人民依法管理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堅持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激發市場和社會活力;堅持精簡統一效能,優化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堅持創新制度機制和管理方式,提高政府管理服務能力;堅持強化對行政權力的制約監督,確保政府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履行職責;堅持從我國現階段實際情況出發,與經濟社會發展和改革開放進程相適應。

    問:這次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總體上把握了哪幾點?

    答:這次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全面總結改革開放特別是近五年來行政體制改革的經驗,深入分析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大局中通盤研究、統籌謀劃。主要把握了以下幾點:

    一是深入推進政企分開、政事分開、政社分開,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體制機制上加強社會建設,保障和改善民生。

    二是把職能轉變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強調以更大力度,在更廣範圍、更深層次上加快國務院機構職能轉變,重在向市場、社會放權,減少對微觀事務的干預,同時改善和加強宏觀管理,嚴格事後監管,努力做到不該管的不管不干預,該管的切實管住管好。這是本次改革的一大亮點。

    三是堅持積極穩妥、循序漸進、成熟先行,注重改革的連續性、系統性和前瞻性。抓住重點問題,既鞏固以往改革成果,又著力破解重大難題。對條件成熟、形成共識的就先推進,對條件尚不成熟、還需要研究探索的,在進一步創造條件、累積共識後,適時加以推進。

    問:這次國務院機構改革總的考慮是什麼?

    答:國務院機構改革是一個不斷深化的過程,既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止步不前,需要適應經濟社會發展不斷探索,穩中求進。

    這次國務院機構改革,一方面,充分利用當前各種有利條件,對一些事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完善,事關社會體制機制建設,而且有廣泛共識、條件比較成熟的,堅定地推進改革。像鐵路政企分開、調整食品藥品安全監管體制等方面,就要取得實質性進展。另一方面,充分考慮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複雜形勢和各種風險挑戰,特別是當前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維護社會穩定任務依然繁重的實際情況,保持國務院機構的總體相對穩定。對有些長期存在、社會高度關注的問題,通過職能調整解決,或適時通過必要的機構調整解決。

    問:在實行鐵路政企分開方面有哪些考慮?

    答:鐵路是國民經濟大動脈,在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中舉足輕重。上一輪改革組建交通運輸部,在加快形成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方面邁出重要步伐,同時保留鐵道部,強調要繼續推進改革。近些年,鐵路實現了跨越式發展,保障了國民經濟平穩運行和人民生産生活需要,但也存在一些突出問題,主要是政企不分、與其他交通運輸方式銜接不暢等。社會各界對鐵路改革呼聲很高,有關方對鐵路改革已研究醞釀多年,鐵路改革的條件已經具備,時機已經成熟。

    這次改革,實行鐵路政企分開,將鐵道部擬訂鐵路發展規劃和政策的行政職責劃入交通運輸部;組建國家鐵路局,由交通運輸部管理,承擔鐵道部的其他行政職責;組建中國鐵路總公司,承擔鐵道部的企業職責。這項改革主要有三點考慮:

    一是通過改革,有利於形成政府依法管理、企業自主經營、社會廣泛參與的鐵路發展新格局。中國鐵路總公司成為市場主體,可以落實經營自主權,促進企業內部改革,提高發展內生動力,增強鐵路發展後勁,推動鐵路建設和運營健康可持續發展。改革後,中國鐵路總公司繼續保留全路集中統一的管理模式,繼續承擔相關專運、特運任務,不改變現行鐵路運輸統一調度指揮機制,不改變現有鐵路生産運營體系,這有利於保持和發揮中國鐵路的優勢。

    二是通過改革,明確中國鐵路總公司的安全生産主體責任和國家鐵路局的安全監管責任,有利於厘清企業和政府角色,有利於從體制上保障鐵路運營秩序和安全。

    三是通過改革,有利於充分發揮各種交通運輸方式的整體優勢和組合效率。由交通運輸部統籌規劃鐵路、公路、水路、民航發展,可以加快推進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推動各種運輸方式協調發展和有機銜接,優化佈局結構,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大交通格局。

    考慮到鐵路仍處於建設發展重要時期,同時承擔很多公益性任務,改革後,國家將繼續支持鐵路建設發展,加快推進鐵路投融資體制改革和運價改革,建立健全規範的公益性線路和運輸補貼機制。同時,繼續深化鐵路企業改革,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不斷提高管理水平,為人民群眾提供安全、便捷、優質服務。

    問:組建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有哪些考慮?

    答:從體制機制上加強社會建設,是這次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的一項重要內容。推動經濟社會協調發展,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消除制約各項社會事業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需要不失時機地推進衛生和計劃生育、食品藥品安全監管等與民生密切相關的管理體制改革,以更好地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物質文化需求。

    我國實行計劃生育以來,計劃生育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有效緩解了人口對資源環境的壓力。近年來,醫療衛生事業取得顯著成績。但目前衛生與計劃生育服務體系資源分散、重復建設的問題日益突出。計生部門從中央直至鄉鎮的服務體系,開展生殖健康、母嬰保健等醫療服務,與醫療衛生機構的服務內容相同。同時,在新的形勢下,計劃生育工作需要在繼續穩定低生育水平基礎上更加注重提高出生人口素質,醫療衛生服務水平也需要不斷提高。

    為更好地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加強醫療衛生工作,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優化配置醫療衛生和計劃生育服務資源,提高出生人口素質和人民健康水平,這次改革,將衛生部的職責、人口計生委的計劃生育管理和服務職責整合,組建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同時,將人口計生委的研究擬訂人口發展戰略、規劃及人口政策職責劃入發展改革委。

    改革後,堅持和完善計劃生育政策,繼續堅持計劃生育黨政一把手負總責,繼續實施計劃生育一票否決制。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需要高度重視計劃生育工作,合理設置相關機構,充實工作力量,確保這項工作得到加強。地方各級政府需要繼續加強計劃生育管理和服務工作,嚴格執行各項計劃生育政策,確保責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落實到位。

    問:這次食品藥品監管體制改革有哪些考慮?

    答:食品藥品直接關係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黨中央、國務院歷來十分重視食品藥品安全工作,特別是近年來採取了多種措施不斷加強和完善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同時也要看到,我國食品安全面臨的形勢依然嚴峻,人民群眾對食品安全問題高度關注。食品安全目前實行分段監管體制,質量技術監督部門管生産、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管流通、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管消費。實踐證明,監管部門越多,監管邊界模糊地帶就越多,既存在重復監管,又存在監管盲點,難以做到無縫銜接,監管責任難以落實。多個部門監管,監管資源分散,每個部門力量都顯薄弱,資源綜合利用率不高,整體執法效能不高。同時,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對藥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出更高要求,藥品監督管理能力也需要加強。因此,需要下決心改革現行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體制,將食品安全辦的職責、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職責、質檢總局的生産環節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職責、工商總局的流通環節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職責整合,組建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對生産、流通、消費環節的食品安全和藥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實施統一監督管理。這樣改革,執法模式由多頭變為集中,強化和落實了監管責任,有利於實現全程無縫監管,提高食品藥品監管整體效能。

    改革後,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需要轉變管理理念,創新管理方式,充分發揮市場機制、行業自律和社會監督作用,建立讓生産經營者真正成為食品藥品安全第一責任人的有效機制。需要充實加強基層監管力量,切實落實監管責任,形成隊伍集中、裝備集中,廣覆蓋、專業化的食品藥品監管體系,不斷提高食品藥品安全質量水平。

    問:組建國家新聞出版廣播電影電視總局有哪些考慮?

    答:近些年來,文化體制改革取得重大成就,新聞出版、廣播電影電視事業産業快速發展。隨著以數字技術、網絡信息技術為核心的現代信息傳播技術的不斷創新和廣泛應用,多種媒體綜合發展。為進一步推進文化體制改革,統籌新聞出版廣播影視資源,促進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業繁榮發展,這次改革,將新聞出版總署、廣電總局的職責整合,組建國家新聞出版廣播電影電視總局。這樣調整,有利於減少職責交叉,提高管理效率,落實管理責任;有利於統籌推動報刊、出版社、通訊社、電臺電視臺和互聯網等新媒體發展,加快構建現代傳播體系,提高文化傳播能力;有利於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業做大做強,增強文化整體實力和競爭力;有利於整合新聞出版和廣播影視領域公共服務資源,提高公共文化服務的質量和水平。

    問:在完善海洋管理體制方面有哪些考慮?

    答:長期以來,我國海上執法力量分散。國家海洋局的中國海監、公安部的邊防海警、農業部的中國漁政、海關總署的海上緝私警察等執法隊伍各自職能單一,執法過程中遇到非職責範圍內的違法行為無權處理,影響執法效果。每支隊伍都自建專用碼頭、艦船、通訊和保障系統,造成重復建設、資源浪費。而且幾支隊伍重復發證、重復檢查,成本高、效率低,增加了企業和群眾負擔。海上執法力量分散問題是多年來一直想解決而沒解決的老問題,社會各界高度關注。

    根據海洋事業發展需要,借鑒國際有益經驗,這次改革將現國家海洋局及相關部門的海上執法隊伍和職責整合,重新組建國家海洋局,並以中國海警局名義開展海上維權執法。這樣有利於統籌配置和運用行政資源,提高執法效能和服務水平。同時,海洋問題綜合性強,涉及經濟、科技、資源、環境等方方面面,需要加強統籌規劃和綜合協調,這次改革設立高層次議事協調機構國家海洋委員會就是基於這個考慮。

    問:在完善能源管理體制方面有哪些考慮?

    答:我國是能源消費大國,從體制上保證國家能源安全和能源行業發展意義重大。上一輪國務院機構改革,為加強能源戰略決策和能源行業管理,設立了國家能源委員會,同時組建發展改革委管理的國家能源局,將能源管理與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宏觀調控有機結合,實際效果良好。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是,電力是能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監管獨立於能源局之外,造成電監會與能源局在電力改革、投資準入、項目審批和價格等諸多方面職責交叉,不利於整個能源統籌謀劃和推動電力行業發展。這次改革將現國家能源局、電監會的職責整合,重新組建國家能源局,主要是為了更好地統籌推進能源發展和改革,強化能源監督管理,促進能源行業健康發展。

    能源問題事關長遠和宏觀,加強能源管理離不開國家發展戰略、規劃、投資政策、價格杠桿等宏觀政策和手段的綜合運用。這次改革,在重新組建國家能源局的同時,明確該局繼續由發展改革委管理。發展改革委主要是抓宏觀,做好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與能源規劃的協調銜接,能源局主要是發揮在能源發展、改革和監督管理等方面的作用。

    問:這次改革把職能轉變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主要有哪些考慮?職能轉變的重點是什麼?

    答:政府職能轉變是行政體制改革的核心。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行政體制改革的過程,就是從計劃經濟條件下政府職能體系不斷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職能體系轉變的過程,也是不斷厘清政府與市場、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權界的過程。經過這些年的改革,政府職能轉變取得了顯著成效,但目前政府權界仍不夠清楚,還是管了許多不該管的事,甚至一定程度上還承擔了“無限責任”。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個人在經濟社會事務中扮演不同角色,發揮不同作用,承擔不同責任。一個社會要良好運轉,這四者必須嚴守分際,各負其責。

    職能是機構設立的依據,機構是職能的載體。如果職能不轉變,單純地對機構分分合合,效果是有限的。這次改革突出強調職能轉變,抓到了要害。這些職能轉變措施真正落實到位,必將進一步激發市場和社會活力,對經濟社會發展産生深遠影響。

    黨的十八大提出要推動政府職能向創造良好發展環境、提供優質公共服務和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轉變。按照這一總方向,這次國務院機構職能轉變突出了四個重點:一是推進職能轉移,著力解決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的關係問題,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更好發揮社會力量在管理社會事務中的作用。二是推進職能下放,著力解決國務院部門管得過多過細問題,充分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三是推進職能整合,著力解決職責交叉、推諉扯皮問題,提高行政效能。四是推進職能加強,著力解決國務院部門抓大事管宏觀不夠問題,改善和加強宏觀管理,注重完善制度機制。通過推動職能轉變,加快形成權界清晰、分工合理、責權一致、運轉高效、法治保障的國務院機構職能體系,真正做到該管的管住管好,不該管的不管不干預,切實提高政府管理科學化水平。

    問:對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方面有哪些舉措?

    答:轉變政府職能的關鍵,是處理好政府與市場、政府與企業、政府與社會組織、政府與個人的關係。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該由市場發揮作用的應交給市場,上項目、做投資應更多由企業自主決策、自擔風險。目前,市場準入和就業門檻較高,企業和個人辦事難、成本高的問題仍比較突出。

    為從體制機制上最大限度給各類市場主體鬆綁,充分激發企業和個人創業積極性,這次改革提出:一是減少投資項目審批,最大限度地縮小審批、核準、備案範圍,切實落實企業和個人投資自主權。二是減少生産經營活動審批事項,按照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原則,最大限度地減少對生産經營活動和産品物品的許可,最大限度地減少對各類機構及其活動的認定等非許可審批。三是減少資質資格許可,對不符合行政許可法規定的,一律予以取消;按規定需要對企業事業單位和個人進行水平評價的,國務院部門依法制定職業標準或評價規範,由有關行業協會、學會具體認定。四是減少行政事業性收費,取消不合法不合理的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項目,降低收費標準,建立健全政府非稅收入管理制度。五是改革工商登記制度,對按照現行規定需要前置許可的事項,除涉及國家安全、公民生命財産安全等外,不再實行先主管部門審批再工商登記的制度,商事主體向工商部門申請登記,取得營業執照後即可從事一般生産經營活動;對從事需要許可的生産經營活動,持營業執照和有關材料向主管部門申請許可。同時,將註冊資本實繳登記制改為認繳登記制,並放寬工商登記其他條件。

    活力和秩序歷來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在向市場、企業和個人放權的同時,政府應加強對市場主體、市場活動的監督管理。行政審批是一種事前監管手段,意味著政府責任前移,其效果如何取決於審批後對當事人及其活動的監管力度,監管不到位,再多審批也難以維護好秩序。實踐表明,一打審批抵不上一項實實在在的監管。對政府來説,加強事後監管遠比審批的要求高、責任大。減少行政審批後,政府應把更多精力轉移到事後監管上來,及時發現、有效制止、有力懲處違法生産經營活動;對投資活動,應加強土地使用、能源消耗、污染排放等管理,發揮法律法規、發展規劃、産業政策的約束和引導作用,避免重復投資和無序競爭。

    問:在改革社會組織管理制度、發揮社會組織作用方面有哪些舉措?

    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億萬人民自己的事業。讓人民群眾依法通過社會組織實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和參與社會事務管理,有利於更好地發揮人民主人翁精神,推動社會和諧發展。目前,我國社會組織既培育發展不足,又規範管理不夠。主要是,成立社會組織的門檻過高,社會組織未經登記開展活動較為普遍,一些社會組織行政化傾向明顯,現行管理制度不適應社會組織規範發展需要。為加快形成政社分開、權責明確、依法自治的現代社會組織體制,這次提出改革社會組織管理制度:

    一是逐步推進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引入競爭機制,探索一業多會,以改變行業協會商會行政化傾向,增強其自主性和活力。

    二是重點培育、優先發展行業協會商會類、科技類、公益慈善類、城鄉社區服務類社會組織。成立這些社會組織,直接向民政部門依法申請登記,不再需要業務主管單位審查同意。成立政治法律類、宗教類等社會組織以及境外非政府組織在華代表機構,在申請登記前,仍需要經業務主管單位審查同意。

    三是堅持一手抓積極引導發展、一手抓嚴格依法管理,建立健全統一登記、各司其職、協調配合、分級負責、依法監管的社會組織管理體制,推動社會組織完善內部治理結構,促進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改革後,民政部門需要依法加強登記審查,並對社會組織是否依照章程等開展活動進行監管,其他部門如公安、稅收、金融等部門,需要依照各專項法律法規對社會組織相關活動進行監管,形成對社會組織人員、活動、資金等的完整監管鏈條,提高監管效能。對社會組織從事違法活動的,嚴格依法處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問:在推進向地方放權、調動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方面有哪些舉措?

    答:我國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權責劃分總體上適應經濟社會發展要求,但也存在國務院部門管得過多過細問題,既管不了管不好,又不利於地方因地制宜主動開展工作。為更好發揮地方政府貼近基層、就近管理的優勢,這次改革提出:

    一是下放投資審批事項。對已列入國家有關規劃需要審批的項目,除特定情況和需要總量控制的外,在按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原則減少審批後,一律由地方政府審批;對國家扶持地方的一些項目,國務院部門只確定投資方向、原則和標準,具體由地方政府安排。

    二是下放生産經營活動審批事項。凡直接面向基層、量大面廣或由地方實施更方便有效的生産經營活動審批,一律下放地方。

    三是減少專項轉移支付。大幅度減少、合併中央對地方專項轉移支付項目,增加一般性轉移支付規模和比例,將適合地方管理的專項轉移支付項目審批和資金分配工作下放地方,為地方政府更好地履行職能提供財力保障。

    改革後,地方政府需要增強大局意識,更好地肩負起嚴格執行國家法律法規和宏觀政策的責任。國務院部門需要建立有效的制度機制,加強監督管理,確保有令必行、有禁必止,避免發生“一放就亂、一亂就收”的問題。

    問:在進一步理順國務院部門職責關係方面有哪些舉措?

    答:目前國務院部門職責分工不盡合理,存在不少職責交叉、資源分散問題,有的長期得不到解決,嚴重影響行政效率和政府權威。為進一步理順部門職責關係,最大限度地整合分散在國務院不同部門相同或相似的職責,這次改革提出了三個方面的整合重點:

    一是按照同一件事由一個部門負責的原則,將房屋登記、林地登記、草原登記、土地登記的職責,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職責,分別整合由一個部門承擔。

    二是整合業務相同或相近的檢驗、檢測、認證機構,解決這些機構過於分散、活力不強的問題。

    三是整合分散在不同部門管理的資源。整合工程建設項目招標投標、土地使用權和礦業權出讓、國有産權交易、政府採購等平臺,建立統一規範的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推動建立統一的信用信息平臺,逐步納入金融、工商登記、稅收繳納、社保繳費、交通違章等信用信息。

    對其他職責交叉、分散問題,也要求按照上述原則整合解決。

    問:在改善和加強宏觀管理方面有哪些舉措?

    答:我國是一個有13億人口的大國,地域遼闊,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改革發展穩定的各項任務十分繁重,需要國務院各部門把更多精力集中到事關長遠和全局的重大事項上來,謀大局,抓大事。為改善和加強宏觀管理,這次改革提出:

    一是強化發展規劃制訂、經濟發展趨勢研判、制度機制設計、全局性事項統籌管理、體制改革統籌協調等職能。完善宏觀調控體系,強化宏觀調控措施的權威性和有效性,維護法制統一、政令暢通。消除地區封鎖,打破行業壟斷,維護全國市場的統一開放、公平誠信、競爭有序。

    二是加強社會管理能力建設,創新社會管理方式。公平對待社會力量提供公共服務,加大政府購買服務力度。

    三是國務院各部門必須加強自身改革,大力推進本系統改革。對已明確的改革職責必須堅決履行,對已確定的改革任務必須堅決完成,對已出臺的改革措施必須堅決落實。

    問:改革方案把加強基礎性制度建設作為重要內容,主要有哪些舉措?

    答:基礎性制度是政府實施有效管理的基礎,牽一髮而動全身。基礎性制度完善了,會推動全社會的良性發展。基礎性制度缺乏或不健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改革效果,甚至會導致市場失序、社會失范、治理失效。

    這次改革主要強調了三方面的基礎性制度建設:一是推進國務院組織機構、職能配置、運行方式法治化。二是建立不動産統一登記制度,以更好地落實物權法規定,保障不動産交易安全,有效保護不動産權利人的合法財産權。三是建立以公民身份證號碼和組織機構代碼為基礎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等制度,完善信息網絡、金融賬戶等實名登記制度和現金管理制度。

    問:改革方案特別強調要推進依法行政,有哪些舉措?

    答:憲法和法律是政府工作的根本準則。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推進依法行政,國務院和國務院各部門肩負著重要責任,必須帶頭維護憲法法律權威,善於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同時,法治對轉變政府職能具有重要的引導、規範和保障作用。這次改革強調要從四個方面加強依法行政:一是完善依法行政的制度,提高制度質量。二是健全科學民主依法決策機制,建立決策後評估和糾錯制度。三是嚴格依照法定權限和程序履行職責,確保法律、行政法規有效執行。四是深化政務公開,建立健全各項監督制度,讓人民監督權力,強化行政問責,嚴格責任追究。

    問:如何保證改革方案的各項舉措得到落實?

    答:今年是全面貫徹落實十八大精神的開局之年,確保改革方案落實到位意義重大。國務院將對方案實施專門作出部署,建立工作機制,制定配套措施,明確任務分工和工作安排,分清輕重緩急,確定時間節點,逐項抓好落實並加強督促檢查。對新組建的部門,將抓緊完成“三定”工作,綜合設置部門內設機構,嚴格控制人員編制和領導職數。對減少和下放審批事項、取消不合法不合理的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整合分散在不同部門相同或相似的職責等重點事項,將抓緊提出具體實施辦法,確保落實到位。對實施改革方案需要修改法律的,將抓緊提出有關法律修正案草案,由國務院依法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同時抓緊修改有關行政法規。

    根據黨中央、國務院要求,各地區各部門需要把改革實施工作擺在重要位置。涉及機構改革的部門,需要服從大局,確保機構、職責、隊伍和裝備等按要求及時調整到位。這次改革突出了職能轉變,各部門都需要在一定期限內完成職能轉變各項任務,確保職能轉變取得實質性進展,同時需要適應職能轉變的新要求,創新管理觀念,改進工作方式,轉變工作作風,不斷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水平。 

 
 
 相關鏈結
· 國務院將重新組建國家能源局
· 圖表: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摘要
· 關於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的説明
· 國務院將組建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