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12日電(記者王麗、王橙澄)在梅地亞中心3月12日舉行的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記者會上,貴州省委書記趙克志、省長陳敏爾等全國人大代表就“欠發達地區如何同步實現小康”的相關問題答記者問時表示,將努力建設一個實實在在、不含水分、人民得實惠、老百姓認可、發展和環境相協調的小康社會。
“建設一個不含水分、百姓認可的小康社會”
趙克志介紹,貴州是我國貧困問題最突出的省份,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任務的“最短板”。按照中央人均年收入2300元的扶貧標準,2011年貴州仍有貧困人口1149萬,大約佔了全國貧困人口的11.6%。
他説,根據國家小康建設有關要求,貴州已制定了6大項25個指標的全面小康監測體系,決定在全省以縣為單位,開展同步小康創建活動。具體工作中,貴州將堅持“三個不能代替”,即堅持以縣為單位實現全面小康,不能以全省的總體水平代替各縣建成小康;堅持多數城鄉家庭達到全面小康的收入和生活標準,不能以平均數代替大多數;堅持多數老百姓認可的全面小康實際成果,不能簡單以指標數值代替群眾直觀感受。
趙克志表示,“三個核心指標”就是以縣為單位,人均生産總值達到5000美元以上,城鎮居民人均支配收入達到3000美元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000美元以上。而“兩個90%”就是到2020年,有90%以上的縣建成小康社會,全省同步小康實現程度達到90%以上。
“我們將努力建設一個實實在在、不含水分、人民得實惠、老百姓認可、發展和環境相協調的小康社會。”趙克志説。
“百姓富、企業強、生態美,這就是我們要的轉型發展。”
提起貴州,人們會想到青山綠水。如何在保護的前提下加快發展、轉型發展?
陳敏爾説,同步小康的進程有“時間表”,貴州必須加快發展,否則就會給全國人民拖後腿,被攔在小康門檻之外。“但良好的生態‘倒逼’我們要轉型發展,要講發展的質量、效益。”
首先要特色發展,形成有自身特色又符合市場需求的産業結構。包括能源、礦産資源的深加工,農業産業化,形成有貴州特色的文化産業、旅遊産業等。
同時要集聚發展。貴州山地多,用地相對少,這就需要生産力佈局有章法。目前貴州已規劃了100個産業園、100個農業示範園區、100個小城鎮、100個城市綜合體、100個旅遊景區,這都將成為貴州集聚發展的主要平臺。
另外還要綠色化發展。資源儘量少用,用了要深度利用,有的要變廢為寶,循環利用,成為再生資源。在發展中,積極主動的保護生態。
“我想,百姓富、企業強、生態美,這就是我們要的轉型發展。”陳敏爾説。
東西部合作潛力大 “好戲在後頭”
作為一名長期在東部工作,到西部任職的“交流幹部”,東西部如何交流合作,陳敏爾在記者會上亮出了他心中的“加法題”。
陳敏爾説,東西部合作的關鍵,是怎麼使兩個地區的優勢結合起來。東部有先發優勢,貴州有後發優勢。東部資金、資本和貴州資源優勢結合好就是雙贏;東部有企業家優勢、貴州有勞動力優勢,結合好就是雙贏;東部人會賣東西,貴州有很多好東西,牽手合作就是雙贏;東部有産業技術優勢,貴州有市場,我們願意以市場換技術。合作方式很多,可以投資設立項目,可以進入産業園區。“好戲在後頭,我們看好東西部合作的未來。”
趙克志表示:“中央給力,我們自己發力,希望全社會來助力,使西部地區儘快實現加快發展、跨越發展、轉型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