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13日電(新華社記者仇逸、朱薇、岳月偉)創新是民族發展進步的靈魂。作為開發開放的排頭兵,國家級新區承載著重任,要在創新發展中發揮示範和引領作用。
在全國兩會上,來自上海浦東、天津濱海、重慶兩江新區的全國人大代表,傳遞了國家級新區的“創新強音”。
集聚機構和人才,打造創新“策源地”
全國人大代表、上海市委常委,浦東新區區委書記徐麟説:“開放型經濟對浦東意義重大,要著力發揮創新‘策源地’功能,瞄準重點領域、關鍵技術,集聚機構和人才。”
目前,區域創新體系已在上海浦東新區基本形成,高新技術企業約有 1050家,專業技術人才總量達63萬;到2012年,世界500強企業已有308家落戶浦東。區內企業機構在五大類國家重大科技專項中共承擔191個項目,其中重大新藥創制135項,佔全國的11%。新區産業向高端高效方面加快提升,在半導體裝備、新能源、抗體藥物、芯片設計、海洋工程裝備等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全國人大代表、天津市副市長、濱海新區區委副書記、區長宗國英指出,實現創新驅動、內生增長,關鍵在於科技創新,本質上講是人才、資源的聚集和有效配置。
為此,天津濱海新區努力打造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已有近1/4的世界500強企業落戶,央企、各類跨國企業總部型機構超過200家,建設了技術創新平臺和創新聯盟,培育“殺手锏”産品;加快培育科技小巨人和創新領軍企業。
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兩江新區管委會副主任湯宗偉表示,內陸地區産業的轉型升級,既需要市場動力,更需要科技動力,核心是需要創新型人才和團隊,既採用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方式發展戰略新興産業,更要在産業承接過程中自我創新。
如兩江新區成功引進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貝瑞·蕭普利斯教授帶領的生物醫藥研發團隊,帶動仿製藥産業集聚等。新區與英國全英華人生命科學學會、美國21世紀學會等開展戰略合作,全力引進海外人才;同時與西部12個省市人才中心、900余所大中專院校建立緊密合作關係,培養引進高技能型人才。
營造環境和氛圍,為創新不斷“輸氧”
“浦東是改革開放的直接産物,在這裡,不僅要集聚機構和人才,更要營造氛圍,給予養分,讓創新成果不斷涌現。”徐麟説。
浦東新區已先後開展了50多項改革試點,在金融、開放經濟、樞紐港功能、口岸監管等方面進行了探索。目前金融已經成為新區第一大行業,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交易總額全球第四。新區在經濟改革中努力營造與國際通行規則接軌的制度環境;著眼于理順市場、政府、社會三者之間的關係,打造高效透明、依法行政的服務型政府。
天津濱海新區以對接國際通行做法和貿易規則為核心,在金融、土地、人力資源等生産要素配置上積極創新,營造良好的商務環境。新區建成了3家産業投資基金,聚集了2200多家股權投資基金及管理公司,建成了10家創新型金融交易市場,融資租賃業務規模佔到全國的1/4。新區還開展了離岸金融、意願結匯、航運稅收等改革試點,實施了土地填建分離、徵轉分離等試點。
目前,旨在打通科技與創新、科技與金融的重慶創新交易中心已在兩江新區掛牌,成為新區吸納創新要素,推動創新創業的交易平臺。這個中心將轉化交易國內外技術成果5萬項以上,高新技術産品産值佔比將超過區域生産總值的50%。
以改革促發展,以創新迎挑戰
來自新區的全國人大代表表示,新區的發展,“前有標兵,後有追兵,更添新兵”,區域之間競爭更加激烈。政策優勢減弱,面對國際經濟形勢挑戰和國內轉型發展的需求,對創新發展的需求更為緊迫。
上海浦東新區已明確今年改革重點項目,其中經濟體制改革方麵包括期貨保稅交割向境外交易所覆蓋等突破性項目,以及啟運港退稅、保稅船舶登記等深化性項目。據悉,浦東新區將探索建立自由貿易園區,以加大現代服務業對外開放力度,開展相配套的金融財稅改革,完善口岸監管模式。
宗國英代表介紹,濱海新區將緊緊抓住發展先進製造業這條主線,加快完善政府服務、商務運營、人才集聚、制度運行和生態宜居五大環境等。新區將大力發展實體經濟,著力引進現代製造業龍頭企業和國家重點扶持的製造業項目,加快打造24條高端製造業産業鏈。
重慶兩江新區正在成為吸引高端人才的熱土。根據規劃,“十二五”期間,重慶兩江新區將集中打造若干個千億元級創新價值鏈,全時研發人員達到10萬人,年發明專利授權5000項以上。到2015年,戰略性新興産業工業總産值將達到3000億元。